李可染作品欣賞
1947年,經徐悲鴻先生引薦,李可染終於有幸拜齊白石為師。齊白石是近代大寫意花鳥巨匠,又是金石篆刻巨擘,但在當時,他的革新思想一再遭到守舊勢力的反對,走著他的"寂寞之路"。他第一次看到可染的寫意畫就十分欣賞、推崇,後來多次 在可染畫作上題寫畫跋,高度評價可染的創造精神。白石老人曾為李作《耙草歇牛圖》題跋,老人寫道:"心思手作,不愧乾嘉間以後繼起高手。"一語道破可染藝術的最大特點:不但精於勤,而且深于思。
李可染在齊師身邊10年,每天為老人磨墨理紙,看齊師作畫。白石老人的花卉,他一筆不畫,但他認真學習了齊師的作畫態度,用筆運墨之法,還有構思之奇偉,以及大膽獨創的精神。
齊白石曾贈可染一枚構思奇巧的印章"樹下童子",即樹下一人。白石老人贈印時,對可染講了兩句古語:"李下不整冠,瓜田不納履。"印章取其"不須整冠"、以潔身自好為做人本色之寓意。
1957年,可染訪問德國期間,97歲的白石老人溘然長逝,可染未能及時趕回奔喪,未盡弟子之誼,成為他終生遺憾。
李可染拜齊白石為師,同時也求教於黃賓虹。他第一次求教黃賓虹,是帶了自己大約20幅作品去的。黃師見了可染筆下的那氣質厚重、筆墨渾化的水墨鍾馗,大為欣賞,興奮之極,當即要把自己收藏的元代珍品《鍾馗打鬼圖》送給可染。可染因禮厚太重,敬辭未受。師生結緣,一見如故。
黃賓虹精於畫史和鑒賞。他品評藝格高低,重要藝術標準是"純全內美",一反輕薄浮華之氣。黃賓虹70歲以後,山水藝術大成,最後形成其渾厚無比的畫風。這一點,促進了可染以"厚重"為核心的審美觀迅速成型。
1954年,李可染赴江南寫生。那次,他前往黃師家,住了六七天。黃師用裝在牆上的小滑輪將自己的藏畫一一掛起給可染看,並一一品評,整整觀賞了兩天。可染見黃師因眼患白內障,戴著墨鏡,仍然摸索作畫,每日勾山水畫稿,堆積成摞。有一天,到了晚上,黃師還在燈下一口氣勾了七八張山水輪郭,這使可染十分感慨,喟嘆"前輩老師用功之勤苦,實非我等後輩可及"。
黃師作畫之勤,與齊師比肩,黃師對可染的厚愛,也與齊師等量。此次在黃師身邊,黃師每日選一幅當天畫稿送給他。可染臨行告別,黃師親送可染上路,走了很遠,又以自書楹聯相贈,作為紀念。誰知這竟是親聆黃師教誨的最後一課。次年,黃師辭世。


※中國書畫「題款」與「題跋」
※徐北汀山水作品欣賞
※黃永玉:小屋三間,坐由我睡由我,老婆一個,左看是她右看是她
※楷篆對應檢索表 11219個字
※趙孟頫《蘭亭帖十三跋》殘本 珍藏版
TAG:沃德利成書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