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金箍棒何等沉重,哪個凡人可以隨手拿動?

金箍棒何等沉重,哪個凡人可以隨手拿動?

孫悟空的金箍棒確實很重,但並非重得除了孫悟空無人可以拿得動。

事實上,除掉孫悟空,在西遊世界還有不少仙、妖可以拿動金箍棒。比如說盜走金箍棒、九齒釘耙、降妖寶杖的黃獅精。比如說,以金剛琢收走金箍棒,並把金箍棒放在寶庫中的青牛精。其他如黃眉怪、賽太歲乃至豬八戒、沙和尚,他們都完全有力量拿起金箍棒。

至於說凡人拿動金箍棒,這怎麼可能?

或許有人會說,確實有凡人拿動了金箍棒啊。那就是金箍棒原來的主人大禹。

確實,西遊記原著明確提到那金箍棒本是大禹治水時所用的一個定子——即測量海水深淺的一個棒子。既然要用金箍棒測量海水,肯定要手拿金箍棒,並且施展如意變化,變大變小等等。

我對大禹能拿得起,並如意使用金箍棒沒有任何異議。我否定的是大禹是凡人這個觀點。

大禹根本就不是凡人。

在傳統神話中,講到大禹治水時會在夜間無人時變身百丈巨熊,以巨力撞開擋住河川的山峰,挖開堵塞的河道。當然,在《西遊記》中並沒有提到大禹的這個神通變化。

不過,書中明確說到了那金箍棒乃是大禹從太上老君處借得。

原文說:「棒是九轉鑌鐵煉,老君親手爐中煅。禹王求得號神珍,四海八河為定驗。」

大禹若是凡人,怎麼可能見到三清道祖太上老君,並且從老君那裡得到如意金箍棒這種神兵利器?

在七絕山故事中,孫悟空說:「你等又不是大禹的神兵,那裡會開山鑿路!」

我們從孫悟空話語中可以得知,不但大禹是神仙,就算是大禹的部下小兵,那是也神仙。

在原著八十八回說:「鴻蒙初判陶熔鐵,大禹神人親所設。」

孫悟空親口說出金箍棒乃是神人大禹當年使用。

其實早在原著第一回時,作者通過通臂猿猴的口告訴我們,世上有三種人可以超脫輪迴,分別是「仙、佛與神聖」。

如何理解這裡的三種人呢?仙、佛與神聖又有什麼不同呢?

修道有成者為仙,修佛有成者為佛(此處的佛包括佛、菩薩、羅漢、揭諦等多個級別的修者),修儒有成者為聖。

雖然在歷史上大禹並非是儒家修者,但是在許多小說中把三皇五帝、堯舜禹等上古時期的帝王,都稱之為聖人。他們既不是修道,也不是修佛,而是在人間廣施恩澤,靠著功德成就聖人不滅之身。這入世精神,和儒家還是很接近的。

外一篇:唐僧師徒取經沒有導航為何沒有迷路?

在凡人看來,從大唐長安到西天靈山路途遙遠,足有十萬八千里之遙。其中要歷經千山萬水,行走其間,確實很容易迷路。

不過,在神仙,尤其是高等級的仙人眼中,那十萬八千里也就是兩三天,甚至三五個小時的事情。

觀音菩薩為唐僧選擇的三個大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他們三人在天庭的地位都比較高,騰雲術也都比較厲害。

當然,仙人們飛行走的是雲路,唐僧取經走的是陸路。書中對於豬八戒和沙和尚,就沒有特別說明,不過,卻一再強調了孫悟空早就走過西方道路。

從大唐長安到兩界山附近,都有官府護送。在兩界山上,有大唐獵戶護送。之後,唐僧遇上了孫悟空。

在途徑某地時,唐僧聽得水聲,於是詢問悟空此處是何地。孫悟空回答說:「「我記得此處叫做蛇盤山鷹愁澗,想必是澗里水響。」

孫悟空早年從南贍部洲前往西牛賀洲拜師學藝,曾經在西牛賀洲有一段尋仙訪道的時間。應該就是那時,孫悟空來到過鷹愁澗。

在降伏豬八戒之後,唐僧師徒來到浮屠山,遇上了烏巢禪師。烏巢禪師曾經留下一段偈語,最後說:「多年老石猴,那裡懷嗔怒。你問那相識,他知西去路。」

在我的系列解讀中,烏巢禪師是佛派高人,天尊修為,知道取經真相,又傳給唐僧、孫悟空《多心經》這種佛門頂級功法。此人當是燃燈古佛化身。

不管烏巢禪師到底是不是燃燈古佛,至少烏巢肯定地告訴我們,孫悟空是知道西去的道路的。

也就是說,有孫悟空領路,唐僧至少是在取經最開始的那幾年不至於迷路。

隨著時間流逝,孫悟空不認識的地方也越來越多。不過不要緊,從鷹愁澗開始,唐僧身邊就有著39位護法暗神。他們會一路託夢給當地民眾,暗示或明示孫悟空,指出或修正唐僧師徒的前進方向。

老葉的另一個公眾號,期待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葉之秋讀書 的精彩文章:

大神精品:好心給乞丐送了一份炒飯,男子從此踏上逆天之路!
為了錢財,我們冒險帶著死人堆里的古幣下了墓
孫悟空若沒成為美猴王,西遊故事會如何發展?
孫悟空筋斗云為何沒有翻出如來佛掌心?
誰一直在監視唐僧師徒,總向如來佛祖打小報告?

TAG:葉之秋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