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捐資數百萬做好事,卻遭人背叛,死於窮困
洞見
(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數百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免費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作者:洞見Neo
寧可天下人負我,我不負天下人。
他曾在初中輟學,
卻成為音樂學院的高材生。
他曾和乞丐為伍,
卻站上人民大會堂的舞台。
他曾掙下過數百萬巨款,
卻最終在貧病加交中死去。
他是187個孩子的「好爸爸」,
卻讓一對年幼的女兒成了孤兒。
有人稱他為「善良的天使」,
也有人叫他「病態的英雄」。
他傾家蕩產做公益,
卻背上「明善實惡」的罵名。
他用37歲的短暫生命,
給這個世界留下一個好人漫長的告白。
他是
叢飛
01
美麗的花朵身下
總有一片溫熱的土壤
30多年前的東北,遼河邊的一個貧窮的小村莊,一個少年正在父親的吩咐下,細心地招呼著一群特殊的「客人」。
這群客人衣衫襤褸、灰頭土臉,卻是一群乞丐。
這個少年名叫張崇,以後還有一個響噹噹的藝名——叢飛。而招待這群特殊的客人,不過是他少年時代的一個日常任務罷了。
1969年10月29日,叢飛出生於遼寧省盤錦市一個普通的農戶家庭。
「有時我回家,就看見我們家的土炕上坐滿了人,大崇拿著掃帚疙瘩當麥克風唱歌呢,他和愛唱東北二人轉的父親不一樣,他學電視連續劇的插曲。《霍元甲》、《上海灘》他聽一兩遍就能記住,大家都說他唱得好。」
叢飛的母親後來回憶自己的孩子,臉上總是閃爍著自豪的光芒。
這是一個在音樂上極其有天賦的孩子,但是在那段苦難的年歲中,別說學習音樂了,就是普通的學校對於他們這個家庭來說,也是一個極其嚴重的負擔。
初二那年,叢飛終於輟學了。
可是即便如此,叢飛的父親還是一如既往地接濟逃荒的乞兒,連帶著小叢飛也被父親吩咐,幫著給他們拿吃的、送喝的。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路過張家的村民都能看到那座小小的籬笆院中,晾滿了臟乎乎的墊子、衣服……尤其是逢年過節,張家就更熱鬧了。
這樣的情況若是發生在一般人的家庭,恐怕早就沸反盈天了。
但是,張家依然一片祥和的模樣,以至於叢飛的母親將一名孤女領回家,旁人只聽得歡聲笑語,哪裡會有他們想像中的責怪埋怨。
「樂善好施」,彷彿這種純美的性格,天然便扎進了這個普普通通的農家,在這片溫熱土壤的培育下,終將有一天這善良之花會開滿整座生命的樂園。
02
做一件好事易
堅持做下去難
輟學之後的叢飛,做過很多活計,後來通過自身的努力在當地的銀行謀了個工作,對於一個「窮N代」來說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但是年少時的音樂夢想卻一直縈繞在他心頭無法釋懷。
於是,秉持著一股不服輸的倔強,叢飛一邊工作一邊自學,居然真的讓他考入了瀋陽音樂學院。
畢業後叢飛南下深圳發展,跌跌撞撞還闖出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據很多認識叢飛的人回憶,當時初來乍到的那個東北小夥子,一到深圳就栽了一個大跟頭:
因為科班出身,又天生一副好嗓子,一個「有心人」就拉著他去走穴,一次參加完一場大型演出,賺了不少錢,對方竟然卷了所有的演出費逃之夭夭,叢飛的生活一下子陷入了困頓之中。
「我不恨他,因為他給我了第一次真正演出的機會。」
這段人生的小坎坷,後來成為朋友們的談資,但是叢飛從一開始就只有這一句話,真誠無比。
有人說他「傻」,但是這種「傻」或許本就深入其骨髓,而且在他的生命之中愈演愈烈。
1994年,叢飛在深圳打拚了兩年多,雖然生活依然過得很拮据,但是他卻常常抽出不少時間參加慈善義演。
一次在重慶他參加了一場為失學兒童重返校園的活動,當即便捐出了身上僅有的2400元,主持人告訴他,這筆錢,可以使20個孩子完成兩年的學業!他的心被深深地震動了一下。
2400元能夠改變那麼多孩子的命運,那麼如果有更多的錢呢?
本就是窮人家的孩子,又有輟學的經歷,他比任何人都明白學習的珍貴。
自此以後,除了唱歌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幫助失學兒童的公益事業之中。
叢飛在深圳的歌唱事業漸漸有了起色,高的時候每一次的出場費也能達到上萬元。
在別人的眼中,這樣的叢飛一定是衣食無憂,即便成不了富翁,也多多少少算是個有錢人了。
可是,了解叢飛的人都清楚,他的生活清貧如舊,他所掙得錢,除卻滿足日常的基本花銷,全部投入到了貧困助學的公益慈善之中。
據官方消息稱,到叢飛生病前的2005年,整整十年他資助的孩子總數達到178人,除了漢族外,還包括彝族、布依族、苗族、白族、羌族等少數民族的孩子。
如此龐大的助學隊伍,巨額的開銷,這樣沉重的負擔在很多人的眼中都顯得有些瘋狂,朋友都勸他,讓他停手,別「傻乎乎」地幹下去了。
而叢飛永遠都是笑著回答:「在山區時,我被他們的貧寒所震撼,看到他們穿不上衣,吃不上飯,我心裡就難受,而當我聽到這些孩子有書可讀時我就高興。」
你看,這是一個多麼天真的「傻子」啊!
但是,當他發出這「傻子宣言」時,不知道讓多少人說他傻的人無地自容。
楊萬里在《庸言》中說道:
「人之為善,百善而不足;人之為不善,一不善而足。」
一個人能夠做到一時的「路見不平一聲吼」,卻難以堅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不以善小而不為」。
也許,對叢飛來說,行善是一種「蠱」,自小便種在了心中,伴隨著他一生。
03
天下人負我
我不負天下
「其實他就是在滾雪球,不知不覺中雪球就越來越大,然後就慢慢開始覺得累了,覺得有些力不從心了。」
當叢飛的妻子邢丹說這句話的時候,叢飛已經躺在了病榻之上。
誰也沒有料想到36歲,正值青壯年的他會罹患癌症,包括叢飛自己。
匆匆十載,風雨如故,一直堅持著的公益助學也不得不暫時畫上了一個休止符。
因為,他「沒錢了」!
而他這十年捐助的款項,卻高達300萬。
在此期間,他還背負過17萬的外債,只為了給孩子們及時送去下學期的學費。
「為什麼沒有能力了還要堅持資助孩子呢?助人為樂也要量力而行,哪能借錢捐助別人?」
沒有人理解叢飛的所作所為,尤其是身邊的親人和朋友。
「我曾向孩子們承諾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供他們到畢業,怎麼能說話不算數呢?」
這是叢飛的解釋,臉上展露著他標誌性的樂觀憨厚笑容。
在叢飛看來,自己正處於事業的上升期,從深圳為打工者自娛自樂的業餘舞台到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始與宋祖英、蔣大為、關牧村、戴玉強等著名歌唱家同台獻藝。
他相信,憑藉著自己的本事,錢財終會慢慢掙回來。
但是,這場突如其來的大病摧毀了他的一切設想。
2005年初,叢飛重病入院,他的事迹被多家媒體競相報道,與此同時也披露了一大批被叢飛資助過的學生的信息。
就在新聞出來不久,叢飛便收到了一個又一個讓他「震驚」的消息:
李某,曾經在叢飛的幫助下完成大學學業,現在已經是一名大學老師,他直接給叢飛打來電話,讓他刪除出現過他名字的那篇文章,並且直言「永遠也不希望再提起這些已經成為歷史的往事。」
小A,不僅受到叢飛的資助,而且還曾被叢飛推薦去做音樂老師,他知道叢飛身患重病的消息,所說的話卻是:「叢飛同意幫助我也是出於一種自願,他有他的想法,我從來沒有強迫過他。」 「任何人做事情都是有所圖的,至於他圖什麼,我不說你也應該能猜到。」
某家長給叢飛致電:「你不是說好要將我的孩子供到大學畢業嗎?他現在正在讀初中,你就不肯出錢了?你這不是坑人嗎?」在得知叢飛生病住院的時候,他又繼續問道:「那你問問他什麼時候治好病出來掙錢啊?」
……
那些曾經得到過叢飛傾力幫助過的人,此時卻將他當做了「陌生人」、「別有心機的人」、「信用騙子」……
病榻上的叢飛和他的父母
但是,面對這一切病榻上的叢飛又有什麼反應?
「有點傷心,但不後悔!」
這是他說的。
「他把大家捐給他治病的錢留下必須的化療費用後,拿出2萬元錢捎往貴州織金縣貧困山區。」這是他做的。
即使是到了生命的最後,他依然保持著一顆赤子之心,做著自己「分內」的事情。
「從看到失學兒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顧之前,他把所有的時間都給了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沒有絲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貸,他曾經用舞台構築課堂,用歌聲點亮希望。今天他的歌喉也許不如往昔嘹亮,卻贏得了最飽含敬意的喝彩。」
這是2005年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的頒獎詞,也是叢飛用自己生命對這個世界作出的最真摯的告白:
「寧可天下人負我,我不負天下人!」
2006年4月20日,在生命的最後,他拒絕了政府和社會對他金錢和房產的饋贈,留下將自己的遺體捐獻給醫學院的遺囑,然後哼著他給孩子們創作的歌曲心滿意足地離開了這個他珍愛著的世界:
「只要你快樂,只要你幸福,只要你圓上了好夢,我就不辛苦。只要你開心,只要你如意,只要你回頭一笑,我就很知足。」
04
若做好人也是一種錯
那麼就請一錯到底
《易傳》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可是現實往往很殘忍:
叢飛英年早逝;
叢飛的妻子邢丹也在一次「熊孩子」的惡作劇中喪生;
叢飛幫助了那麼多的孤兒,卻讓自己的一對女兒成了孤兒……
這一切,又在一瞬間讓那些信奉「好人沒好報」「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
這種「古訓」的人找到了堂而皇之漠視一切的借口。
知乎上有人發起過關於叢飛事件的討論,點贊最高的一則留言開篇就是:
叢飛夫妻的一生,對於芸芸眾生而言,是「善無善報」的典型……
大家看到了他們的生活之後大多數人是不會去學習他們的,說明白點他們的所作所為「明善實惡」。
除此之外網路上還有不少留言,將叢飛的善舉看作「傻子」和「瘋子」的行徑。
這樣的言論無不讓人感到一絲深入骨髓的寒意,這個世界到底有多麼讓人絕望,才會讓你們對「善良」沒有了半點信任?甚至要對一個單純的好人惡語相向。
距離叢飛離開的日子已經整整過去了11年了,這剛好契合上他投身助學公益的時間:
11
年,義演
300
多場,義工服務超過6000
小時,先後資助貴州、湖南、四川等貧困山區的貧困兒童183
名,無私捐助失學兒童和殘疾人超過150
人,認養孤兒37
人,捐助金額超過300
萬元。可是縱使面對這樣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無論身前身後,叢飛始終背負著各種各樣的非議,甚至是罵名。
不過,正如叢飛自己說的那樣:「不後悔!」無論流言蜚語多麼強烈,他始終保持著雲淡風輕的笑容。
2006年,叢飛去世不久,他的眼角膜便成功讓6名患者重獲光明。
斯人已逝,但是他依然燃燒著生命最後一絲火焰,對這個美麗的世界做出了最後的凝望。
如果做一個好人也是一種錯的話,那麼叢飛心甘情願一錯到底。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洞見


※幸福的女人,往往擁有這九種心態
※想要女兒長大後能過濾渣男,父母要這樣做
※那個寫從前慢的木心,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為什麼要生二胎?這或許是最好的答案
※總在說話的人,一定要遠離
TAG:洞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