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3年增5000多家,門店數超麥當勞+肯德基!正新雞排是怎麼做到的?

3年增5000多家,門店數超麥當勞+肯德基!正新雞排是怎麼做到的?

雞排突然躍至「中國小吃年鑒」榜首。到2017年6月9日,正新雞排門店達到9561家,超過麥當勞和肯德基在中國的門店數之和。放眼全國,數以萬計個不知名的品牌商正以每小時開一家店的速度擴張,他們一年內賣出的產品可繞地球N圈。

雞排的火越燒越旺,玩家競相加入。正新憑藉強大的供應鏈,成了跑得最快的那一個。

供應鏈為門店擴張加速

正新雞排加速開店,是在2014年。當時正好是念叨著「初雪的時候,要吃炸雞、喝啤酒」的現象級韓劇《來自星星的你》,播完後一年。3年的時間,它增加了5000多家門店。

在更早的2000年,它只是溫州瑞安一個叫「正新食品」的門店。溫商陳傳武、金堅等合作夥伴靠著模仿台灣街頭小吃,把煎炸涮烤的食物搬到街邊供人享用,生意還不錯。

瑞安店是試驗品,經營者藉此總結出選址、產品開發等經驗,為以後門店複製、擴張打下基礎。如今在地圖上搜索「正新瑞安」,可以看到大街小巷散布著大大小小7家門店。它們只是瑞安市的門店,是正新在全國版圖中很小的一部分。

炸雞排其實是一個技術不高、門檻低的行業。在淘寶上,人們只要200元,就可以買到一袋正新同款雞排。各家之間的差距不過是雞肉口感、油炸時間以及配料的不同。而決定企業發展規模的內核實際上是供應鏈,企業打通上游廠商和下游門店至少需要五六年。

這五六年成了正新提速最關鍵的階段,企業自稱在打「基本功」,新品研發、倉儲配送和終端銷售體系並不能在短時間內建成。直到2009年,在全國逐步建立起物流配送中心,它才逐漸向廣東、廣西挺進,開了更多直營店。

分化出子品牌「正新雞排」

2012年是正新的「分水嶺」。食客口味千變萬化,伴隨著這些年休閑食品市場持續發酵,越來越多的雞排店競相湧入。比正新晚9年入局的第1佳大雞排,已經在7年內將門店數量提升至3600家,更多無名門店也在分羹。

這時,正新分化出子品牌「正新雞排」,嘗試以加盟形式擴張。「沒想到,加盟的人越來越多,最多時一天開出了27家店。」正新食品董事、總經理金堅說。

2013年,正新決定著重推廣「雞排+燒烤」的門店模式,全面開放加盟政策,將原先的數百種產品整合為雞排、烤肉、火爆魷魚等幾款熱銷產品,在市場上推行。1年後,正新雞排開始爆髮式增長,成了拳頭產品。

直到2015年,正新雞排的門店達到了3000家。此時,滷製品企業「絕味鴨脖」依靠加盟模式擁有了5746家門店。

門店擴張迅速,供應商已經無法滿足人們排在正新門店外立等可食的要求。正新先後在上海、山東諸城設立了9個生產基地,保障分店的產品供應。

2015年,正新成立上海真行食品有限公司,即雞排腌料、調料及其他輔料的生產基地,想方設法掌握供應鏈上的各個環節和技術,和中小型企業拉開差距。

品牌商賺走大頭

正新雞排店門口的電視機里,明星黃渤拿起一塊和臉差不多大小的雞排咧嘴笑。如果走到第1佳大雞排門口,你會看到電視里滾動播放的,是主持人杜海濤正眯著眼睛陶醉地品嘗雞排的畫面。這種宣傳方式就像烹制雞排一樣,簡單直接,卻深受品牌商和加盟商的喜歡。

品牌商都偏愛加盟模式,因為門店數量越多,年營收越多,規模越大,品牌效應也越突出。正新的9000多家門店中,加盟店佔6000多家。

一個正新的加盟商,從他加入正新雞排開始,就要繳納總共15.8萬~111.3萬元的費用,每年再向總部繳納1.08萬元的品牌使用費,每3年交一筆加盟費。按照6000家加盟店算,正新1年就能收取6000多萬元品牌使用費,還不包括新加盟商所繳納的加盟費。除此之外,業內人士稱正新去年銷售額達到70億元。

知乎上一名匿名用戶說,除了收取加盟費,正新出售產品的利潤相當可觀。以雞排為例,雞排成本很低,用料180克的散裝雞排每片價格為2.2~2.5元。這樣看來,一個獨立經營的門店,如果雞排賣13元/片,毛利能達到65%左右;而正新每片賣10元左右還搭一杯飲料,毛利保持在50%左右。

儘管產品毛利不低,「6000家門店,生存率能有1/2就不錯了。競爭太大,『小白』經營不善很容易虧損,總部並不會給太多支持」。網路上流傳著對正新雞排市場的各種討論。

品牌商有核心技術、有品牌、有話語權,還可憑藉加盟商將觸角伸到大街小巷。正新雞排「定價10元還送7元的果汁」和第1佳「招牌大雞排13元」都是加盟商必須遵守的法則。

一個門店一個月達到八九萬元,已是不錯的業績。但相比品牌商依靠收取加盟費和售賣產品收入過億元,加盟商的流水簡直是冰山一角。如此看來,真正的贏家最終還是品牌商。

雞排產業背後的亂象

看到雞排產業的火爆,有的人就用混裝原料成品將成本降到2元以下。還有加盟商開兩家店,一家店掛著正新的招牌,引進原料等,生意做得差一點;另一家自己經營,引進劣質肉再搭配正新調料,提高經營利潤。

「即使不加盟,個體戶想自己做生意,在市場上找肉品供應商就行。其他原料的採購也不難,甚至有人在網上『招生』,教授雞排的製作方法。」業內人士透露。

為財富而來的人,也為財富離開,轉而投向利潤更高的其他小吃。

其實每個城市都有這樣幾條街道,街道上有這樣幾個門店,賣過一陣掉渣餡餅,接著就賣糖炒板栗,有一段時間似乎賣的是台灣無骨雞柳,接著就在做無水蜂蜜蛋糕,「買兩斤送一斤」的大紅色橫幅掛在門口,開業頭幾天,總是排著長隊。他們可能也賣過雞排。

這種快閃式開店加盟,於品牌而言,是快速擴大規模的途徑,但也將自己的商業模式擱置在危卵之上。以速度換取規模的代價,是企業對體系控制力的缺位。

擁有17年發展經歷的正新憑藉供應鏈快速擴張,站在了雞排狂熱浪潮的制高點,瘋狂掘金。可是,被一陣風刮來的雞排店,不知什麼時候,就被下一陣風颳走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味島 的精彩文章:

TAG:拾味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