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術實力和投資能力之間,阿里選擇了……任性
驟然看到「阿里才是中國的Google」說法,腦中一陣懵逼,有點沒反應過來,童話故事也不該是這麼個講法啊!仔細一看,居然還是外媒提出的這個說法,恍然大悟,突然想起一個關於丁磊的互聯網圈段子。丁磊當年很搞笑,稱「可以把華爾街和外媒的看法當成德雲社的笑話來聽。」
說到底,還是因為馬雲持有太少的公司股份,而不得不迎合軟銀、雅虎等大股東的惡趣味。而達摩院,也正是在這種惡趣味的推動下,無奈誕生。
究其邏輯,在這整個無厘頭的達摩院背後,其實寫滿了阿里的無奈。在資本和行業的推動下,曾揚言不喜歡人工智慧的馬雲也不得不放下身段搞起人工智慧。因為如果不這樣,阿里集團很有可能被行業和時代的潮流拋到腦後。而技術,也就成了阿里最大的痛點,雲棲大會上馬雲自己也坦言過去不重視技術。到了今天,Google、亞馬遜和百度等企業以及他們的AI,已經成了壓在阿里身上的一座大山。
不是錢的問題,根本上是阿里缺少技術基因
對於阿里千億投AI這種行為,業界同行表示很難理解。畢竟當下的AI大格局已經初顯,Google、亞馬遜、微軟、百度等企業早已完成AI布局階段,進入商業化試水的時期,阿里這時候在以技術為核心進入這個領域似乎已經慢了不止一步。或許只有「有錢,任性」才能說明大家對阿里的看法。
其實,在互聯網的歷史上,有過很多類似的案例。大家都希望能夠在別人的地盤挑起紛爭,而不希望自己的地盤燃起戰火。馬雲曾這麼做過一次,當年阿里巴巴與eBay的戰爭中,馬雲就依靠一手圍魏救趙把eBay趕出中國,並成就了淘寶。
然而,方興東和他的博客也這麼做過一次,結果卻完全不同,反而被新浪微博摘取勝利的果實。回到馬雲和他的阿里巴巴,當年淘寶的勝利是建立在同處於在電商行業中,兩家公司之間的時機與商業模式的勝利。而這一次,阿里若想以毫無優勢的技術能力進入偏偏以技術為核心的AI行業,阿里並不具備複製曾經勝利的條件,很大的可能是重現當年博客的失敗。
回顧阿里往期財報,我們可以看到,阿里的整體研發投入尚不及亞馬遜三分之一。那麼我們不妨猜想一下,在馬雲自己非常清楚阿里並沒有技術基因的前提下,為何還要如此高調的投入技術,進入AI行業呢?如果僅從推進科技發展,推動研發能力的角度來講,錢確實是重要條件之一,可如果沒有多年的深厚積累和技術基因,金錢並不能直接創造技術。那麼咱們換一個角度來想,如果這千億不是用來推動技術,而是用來投資併購呢?沒錯,金錢無法創造技術,卻可以用來購買技術。那麼,咱們就要從阿里的投資能力來思考這個問題了。
阿里缺少的不僅是AI技術,還有投資的技術
思考這個問題,還是要從一個投資圈的段子講起。中國的投資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雪中送炭式、錦上添花式,和阿里巴巴式。
至於阿里巴巴的投資算是雪中送炭還是錦上添花,當時鎚子的早期投資人紫輝創投的鄭剛曾直言,鎚子差點被阿里巴巴害死,在鎚子最關鍵的時期,阿里忽悠了鎚子半年,最後說NO。鄭剛還表示,沒有錢或者缺錢的時候千萬不要找阿里,他們天生就是接盤俠,不到企業發展的成熟期,阿里是不會認可你的價值。
類似的案例還有無界傳媒,一個被阿里拖死的10億項目,也是這個因為這個項目,阿里被投資圈內戲稱為詐投。另外,還有封面傳媒,說好了出自億元持股30%,結果又反悔,把錢投到了電商項目。
就連阿里最神奇的陌陌投資項目上,紫輝創投的鄭剛也曾說「(阿里)在陌陌上也沒幫屁忙,敗給了。」除了鄭剛,美團的王興也曾質疑過阿里投資,表示與對方關係糟糕。
最讓人哭笑不得的還屬阿里投資神州的項目。2016年2月,神州優車融資,阿里參投,結果一個月之後,阿里突然出手,將手中的股份轉讓給了雲峰基金和雲嶺投資。對於這件事兒的原因,阿里和神州都諱莫如深。只是聽說,那段時間,滴滴總裁柳青曾在阿里總部兩天兩夜。
除了這些投資圈內耳熟能詳的阿里投資故事以外,天天動聽、優酷、UC、魅族、豌豆莢等曾經在各自市場上佔據一線地位的企業,也在被阿里收購後被埋沒於互聯網浪潮中。
阿里投資最近的,也最出名的項目,莫過於Magic Leap項目。好在,這一次不是阿里毀了Magic Leap,而是Magic Leap騙了阿里10億美金。
至此,我們有理由相信,阿里並沒有與之企業地位相匹配的投資能力,更缺少投資中最重要的發現價值的能力。
所以,既不具備技術實力,也沒有能夠左右行業的投資水平,對於阿里達摩院項目,實在很難讓人看到他能有多麼閃爍的未來。不過,在心疼阿里千億的同時,筆者表示,作為武俠迷,單從達摩院這個名字來說,還是非常值得欣賞的。
就這樣,沒了。


※如何套路家人給自己買一部全網通Iphone8
※一眨眼就能拍照的眼鏡,瞬間記錄你想拍的!
※航美傳媒武漢天河國際機場T3航站樓巨幕媒體隆重亮相
※全球巡演9月第3站 中興手機人氣產品坐鎮北京城
※天翼不限量助力《空天獵》 國之器與天之翼成驕傲
TAG:科技互聯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