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馬拉松配速的訓練與控制

馬拉松配速的訓練與控制

?馬拉馬馬馬

下半年瘋狂的馬拉松季已經開始,不少跑者報名了多個馬拉松比賽。但不少人對於如何訓練與控制配速,缺乏清晰的認識,筆者本人有20場以上的全馬經驗,而且平時訓練和比賽都比較重視對配速的控制,在此將個人經驗與大家分享。

合理配速是馬拉松成功的關鍵。每一個馬拉松順利完成的人,都有著一張漂亮的配速表,而每一個跑崩的人,都有著一張混亂不堪的配速表。他可以從三分多起步,後面跑到七分多甚至九分、十分,他可以上一公里四分多,下一公里五分多,再下一公里又四分多,毫無規律可言,象採石場的石頭,大的小的尖的圓的混雜在一起,最後的結果就是:自己成了一個堆死灰,痛苦不堪。

上圖是一個跑友剛剛芝加哥馬的成績,配速從4分多一路下滑,到35公里後的6分多7分多,最後成績也完全沒有達到目標

配速的最基本原則有二個:一是合理,二是勻速。合理就是根據自己的實力合理計劃配速,並且在比賽中使他保持基本勻速。合理是理性基礎,勻速是外在表現。沒有合理,就不會有勻速,但合理了,勻速還需要一種能力的控制,而這種能力需要在平時的訓練中有意識的去訓練。

很多跑者平時跑步時,完全憑感覺、興緻,配速完全沒有規律,時快時慢,起伏很大。而平時缺乏有意識的訓練,那比賽中即使想勻速跑,也很難做到,所以應該在平時的跑步 ,有意識的進行配速訓練。

這是一次半馬的日常跑,除第一公里起步熱身外,後面配速基本保持在450左右。

配速訓練有二種,一種是目標配速跑。就是自己每公里想跑多少,就跑多少。比如階梯跑,變速跑等,跑前就計劃好每公里的大概配速,跑的時候使用運動手錶或跑步APP來調整、控制,讓實際配速盡量與計劃配速相接近,這樣經過一段時間,對配速的控制能力能得到較大提高,甚至憑腳下的感覺不看錶,也能比較接近。

這是這

這是一次混氧階梯變速跑,前五公里基本在450左右,中間五公里在440左右,後面接三公里425的節奏跑,三公里的乳酸門檻跑。跑前對各階段的配速有明確目標。

第二種是平均配速跑,這是最重要的配速訓練方式。在平時的放鬆跑、節奏跑、LSD跑中,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態、訓練目標,設定一個合理的完成時間,再根據完成時間平均計算配速,讓整個跑步過程中的配速在目標配速的上下小幅度擺動。最理想的是擺動幅度不超過5秒,最多不超過10秒

如果跑前熱身不夠,前面三到五公里可以稍稍慢5-30秒,而熱身到位,可以全程完全按平均配速勻速跑動,如果感覺輕鬆也可以最後幾公里稍加快一點。

開始的時候,需要通過表來調整配速(一般二百米左右就要看一次表),慢慢的訓練到一公里看一到二次表,更多的憑感覺來控制配速,使自己達到從容自如的勻速跑狀態。

在一個賽前訓練期,如果你制定了一個成績目標,那就需要在平時的訓練中多按成績目標的配速來進行勻速跑練習。尤其是半程以上距離的目標配速練習,否則你在比賽中很難找到完成目標所需要的身體感覺。

比賽目標

比賽目標配速跑和放鬆配速跑,始終保持配速的穩定

比賽中配速的控制:

首先,要合理制定完賽目標

完賽目標要根據自己的賽前訓練狀態、過往成績,結合賽道的難度(海拔、爬升、折返等)、當天的天氣、當天的身體感覺(比如異地比賽是否有水土不服,調整是否合理等),來制定一個比賽的目標。對於普通跑者來說,完賽目標宜制定得保守一點,就是自己的能力完成略有盈餘,這樣比賽中會更輕鬆。可以制定一個完賽目標,一個衝擊目標,一個保底目標。

比如一個覺得自己實力能輕鬆完成330的跑者,將完賽目標定在330,衝擊目標定在325,保底目標定在340。330的配速是458,在前面將配速控制在450-500之間,最快不超過445(如果有較大的上下坡可以適當調整)。30公里之後,如果覺得輕鬆,可以加快點速度,將配速提到440-450之間,35公里之後如果還覺得輕鬆,可以再提一點速,但每公里提速的幅度不能過大,最多不要超過10秒。而如果感覺不太好,後程可以稍降慢配速,按340的保底目標去完成比賽,這樣也能有較愉快的感受。

起跑時選手應根據自己的能力合理站位(象北馬、波士頓馬會根據選手報名成績安排方陣),310以內的可以站靠前,330-400左右的站中間或偏前,400以後的站中後。如果你水平較低而站前面,要不容易被帶快,要不會阻礙其它的選手,都不是好現象。

補給時盡量保持正常配速,不要停下來,以切線跑過去,之後以切線回到賽道。

人們常習慣將一個馬拉松分成前程和後程,並且去對比前後半程的完成時間,以及研究半程成績與全程成績的對比,比如只跑過半程的人,去推測自己全馬應該如何設定目標。

從前後半程用時的分配來說,有前快後慢型,前慢後快型,前後平均型。一般業餘跑者多數是前慢後快,但要盡量做到不偏離平均時間太遠,以控制在二到三分鐘之內為好。比如你的目標是330,那你前半程式控制制在133左右,這樣你後半程即使掉速,只要不慢於137還可以完成目標,而如果覺得輕鬆,後半程稍加快一點還可以衝擊325的目標。

這是筆者2016廣安馬拉松的成績,前面配速基本穩定,35公里後略加快了一點,最後兩公里最快

制定目標的參照距離越接近比賽距離,越準確。比如你賽前拉練跑到了30-35公里,而且天氣、路況也與比賽相近,身體感覺也達到了臨界點,那當時的配速與比賽配速就會比較接近。如果是以前只跑過半馬第一次跑全馬,將半馬成績乘以二加半小時左右比較合理。比如你之前跑半馬是2小時,那你全馬的目標設定在430比較合理。

當然,前面跑保守一點,比如330目標的人,前半程跑136-138,後半程稍微加快一點速度跑132-133,那樣感覺會更舒爽。後程掉速的人比較多,而你還能加快,就會不斷超越前面的選手,這種體驗是非常愉快的,值得大家嘗試。

第二是嚴格控制

有的人雖然賽前也制定了自己的合理目標,知道配速應該是多少,但比賽一開始,就不管三七二十一了。一種是跟著大部隊猛跑,尤其是有的跑者喜歡站在方陣的前面,開始時那些專業選手高水平選手都很快,於是他也跟著猛衝,完全忘記了自己的配速目標。第二種是因為比賽很興奮,開始覺得很輕鬆,以為自己狀態很好,可以超越賽前目標,於是完全憑感覺。結果半程過後,體力消耗殆盡,後面越跑越慢。

馬拉松是一場42公里多的長距離苦行,有人說馬拉松從32公里開始。這不是一時興奮、激動就可以輕鬆完成的,他是平時訓練的集中體現。馬拉松界有句名言:練得怎麼樣,就跑得怎麼樣。所以過程中必須根據賽前的訓練情況制定合理的目標,並且在比賽過程中死守目標配速,只有在30公里過後,如果你目標定得稍為保守,還覺得輕鬆,才可以稍微加快速度,去衝擊更高的目標。

有的人有一種誤區,覺得自己體力不行,後面肯定會掉速,於是前面跑快一點,這樣後面即使掉速了,也還能有個不錯的成績。但事實上,勻速跑是最節省體力的。一個目標,如果你勻速跑完成不了,先跑得快更完成不了。

這是筆者2014年北馬的成績,基本勻速,其中有三段五公里用時完全相同,最後一段稍加快了一點

第三是合理調整

賽前制定了一個完賽目標,前半程也嚴格控制了按配速跑,但這並不等於後程就能順利的堅持下去。至於說前面沒有嚴守配速的,那後面出現體力下降就更是必然的結果。此時,就需要進行調整。

調整首先要趁早,不要等配速完全撐不住了才被動調整,而是根據身體的感覺認識到不可能堅持到終點時就調。此時,應該象汽車降檔一樣,主動將檔位下調一檔。一次下調以10到15秒左右為好。比如你前面是按455的配速,目標是330,此時將配速調到510左右,在505-515的區間跑。降檔之後,仍然保持勻速,只是整體下調了一個區間,而不是象熄了火一樣自由滑行越跑越慢。

一般來說,如果你賽前的目標制定得不是極不合理,前半程不是跑得太離譜隨意的話,降一檔之後都能堅持較長的時間,甚至有可能後面恢復到之前的配速。

這是筆者2016年深馬的成績,前25公里是按300的目標跑,每五公里用時分別為:21:26,21:12;21:10,20:53,21:42。25公里後感到無法保持到終點,於是從25公里後開始降速調整,後面每五公里用時分別為:22:11,22:12,22:21,仍然是保持勻速跑,只是配速整體降低了10秒左右。

如果你前半程跑得實在太離譜,那就可能要連續降檔了,象汽車從五檔降到三檔一樣,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只能說明你賽前目標的制定和前半程的控制出現了嚴重問題,跑了一個失敗的馬拉松。

成功的配速,依賴於平時的訓練有素,依賴於合理的制定目標,依賴於比賽中嚴格的控制與合理的調整。

祝大家都掌握好配速的訣竅,在每一個馬拉松中得到愉悅的享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鐵馬老言 的精彩文章:

TAG:鐵馬老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