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思想者】揭露兩段被隱瞞至今的歷史真相

【思想者】揭露兩段被隱瞞至今的歷史真相




近日,央視4台,首次以史無前例的事實口吻,從二戰史料中,揭開了一段塵封至今的二戰往事: 

標誌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的「波蘭戰爭」,其挑起者,除了眾所周知的德國希特勒,另一個同謀者,竟然就是蘇聯斯大林! 

其實,斯大林除了聯手希特勒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更與日本軍政府對瓜分中國進行了密謀。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蘇聯)及其鐵幕操縱者斯大林,充當了德國法西斯和日本軍國主義的幫凶和同盟者。


 


挑起二戰的罪魁禍首:德國希特勒+蘇聯斯大林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的標誌,是波蘭戰爭。 




而波蘭戰爭,實際上是由兩個左派社會主義政黨及其領導人:蘇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斯大林,和德國納粹(德國國家社會主義)的希特勒勾結,簽訂秘密條約,入侵瓜分波蘭,共同發動的。 




1939年8月23日,蘇聯同德國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其中的《附加議定書》,更是為瓜分波蘭和東歐各國劃定了各自的勢力範圍,而且,這個瓜分計劃,不是說說而已,不是夢中的理想,而是確確實實的侵略行動。 




1939年9月1日,德軍共集中了58個師、160萬人,對波蘭發動了「閃電戰」。南集團軍群由龍德施泰特上將指揮,北集團軍群由包克上將指揮,兩路突進。先用機群轟炸重要機場、中心城市、交通要道、電站等設施,6000門大炮向波邊境猛轟。停泊在但澤港外、偽裝訪問的德艦也向波軍基地開炮。然後以2000多輛坦克為先導,步兵跟進。波軍倉皇應戰,飛機未及起飛即被炸毀。加上指揮失度,波軍主力不到兩天即被擊潰。德軍迅速向波蘭腹地推進。




斯大林見希特勒動了手,也趁火打劫,9月17日,蘇聯紅軍穿過蘇波邊界侵入東波蘭,兩天後,蘇聯與德國人在波蘭勝利「會師」,蘇聯紅軍和納粹軍隊共同接受了納粹軍官和蘇聯軍官的「檢閱」!9月27日,蘇德兩國共同佔領了波蘭。德國佔領波蘭的土地27000平方哩,2200萬人口;蘇聯佔領了波蘭77000平方哩土地、人口約1300萬,不到一個月,歐洲最大國家之一的波蘭就被德國和蘇聯東西夾擊,被國家社會主義的納粹德國和蘇維埃社會主義的蘇聯無恥瓜分了。 



斯大林與希特勒一起輕輕地滅亡了一個主權國家,並從波蘭獲得大片土地後,一下子吊起了胃口,又向芬蘭提出了割讓卡累利阿地區的領土要求,芬蘭雖然是小國,但是,拒絕了蘇聯的無恥要求。1939年月11月,蘇聯見芬蘭敢於拒絕,急忙調兵向芬蘭發動進攻。鑒於蘇聯的侵略行徑,國際聯盟將蘇聯開除出局。但是,芬蘭終於不敵蘇聯,最後割出佩薩莫地區,維堡港口等地區。 


 


瓜分中國領土的罪魁禍首:日本軍政府+蘇聯斯大林



1941年4月13日,同樣在莫斯科,蘇聯又與日本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同時又發表了所謂的「共同宣言」。 




「共同宣言」規定: 




「蘇聯誓當尊重滿洲國之領土完整與神聖不可侵犯性; 




日本誓當新生蒙古人民共和國之領土完整與神聖不可侵犯性。」 



蒙古本來是中國的領土,蘇聯利用中國貧乏、軍閥割據之際,將它從中國分裂出去,將蒙古作為蘇聯的附庸。 




而滿洲國是日本利用末代皇帝傅儀建立的傀儡政權,將它從中國分裂出去。 



蘇聯與日本的共同宣言,是兩個強盜搶了別人財寶,然而彼此聲言,你搶的東西是你的、我搶的東西是我的,雙方互相支持、互不干涉! 




蘇聯斯大林的所作所為,完全是日本和德國法西斯幫凶和同夥的角色,是狼狽為奸。它對困難中的波蘭和中國,完全是乘人之危,趁火打劫。 




1945年,日本人敗局已定。蘇聯為了獲取它在東三省的利益,匆忙向日本宣戰。東北是中國的領土,日本投降以後,它在東北開設的工廠企業理應由中國政府接收,但是,蘇聯卻將中國的大批機器設備大量運往蘇聯。這是對中國財產的赤裸裸的掠奪,是對中國主權的粗暴侵犯。 

這就是被隱瞞至今的那段醜惡歷史! 



二戰中的蘇聯,與德國和日本之間,既互相勾結,又互相勾心鬥角。 



最後,蘇德之間、蘇日之間又發生了狗咬狗的戰爭。 




蘇聯在二戰中的行為,充當著法西斯同盟者的角色,乘火打劫者的角色。 



當他受到德國侵略時,它才走上反法西斯的道路。 




掃一掃,讚賞思想者



封號嚴重,掃碼加友,以備時需,已加忽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思想者參考 的精彩文章:

【思想者】都在說價值觀,到底什麼是價值觀?
【思想者】猶太人的兩種神思維(值得學習)
【思想者】窮人的自尊(引人共鳴的一篇文章)
【思想者】人為什麼會掩耳盜鈴?(直擊心靈的好文章)
【思想者】一篇沒有發表的答某報記者問:國家和我

TAG:思想者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