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看完了《三體》,想對這套書說句「NB!」「asIknow」

看完了《三體》,想對這套書說句「NB!」「asIknow」

有個生動的例子,人們會對稍高於自己的人指手畫腳,而對自己無法企及高度的人嘆為稱讚。比如,和你同時進入一個單位的同學現在的工作境遇比你好,你不由自主的會想到,「這個人就是會拍馬屁」、「沒什麼了不起的,只不過我不在乎而已」,去安慰自己。而假如你的同學現在已經當了省長,你不會去說什麼「這人就是運氣好之類的」,更多是的「我倆關係好著呢」、「你知道不,我同學就是省長」。以上這些只是想說明,看完三體之後同看完《未來簡史》的感覺類似但是又完全不同,沒有指手畫腳的餘地,也沒法去嘆為稱讚。它會改變你的世界觀,看過這三本書之後同看之前的你肯定已經是兩個人了,然而你看起來還是你,你看周圍也還是周圍。

請相信,即使是世界毀滅了,也不是因為你的決定而毀滅的,是無數的人共同的努力之後達程的結果。很久之前我就清楚的意識到,左右你自己以及周圍人的並不是個體,而是整個系統,而這個系統的選擇很多時候都是錯的,可是這個系統卻害怕獨裁。在宇宙中,極端的獨裁只需要五分鐘嗎,所有人都會接受這種方式去繼續,真的不得不佩服這種描寫,足夠深刻和震撼。

在第一本的最後,大史的對話會給讀者很多希望。當三體對地球人說你們只是「蟲子」,要把「蟲子全部消滅」的時候,他用稻田地里的害蟲作比較,說人類與那些「害蟲」的差距同人類與三體的差距其實也差不多,但是人類用了這麼多辦法卻也沒能把自己的「敵人」消滅掉,因此從某種客觀的角度上講,「蟲子」也是不可戰勝的。可最後一本說的,宇宙規律才是最厲害的武器,但是隨著膨脹的繼續,整個宇宙終將會陷入無盡的寒冷與黑暗當中,所有「文明」都會煙消雲散。這種說法又把讀者扯到了上帝的視角。一會細微之處,一會大到浩渺,劉慈欣想像的格局真是像「道」一樣,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三體》分了三本,《地球往事》、《黑暗森林》、《死神永生》。這套書同以前看的那種「大書」不同。以前看過的《七界傳說》、《盜墓筆記》、《哈利波特》那類書從頭至尾都會有一個主角,然而在三體裡面似乎只有人物沒有主角。整套書每本的名字就可以概括每本書的主要思想。《地球往事》介紹了三體的出現;《黑暗森林》介紹了之後的宇宙觀;《死神永生》奠定了永恆的基調。你會發現這一切都太宏大了,每一本書里出現的人物只不過是為了說明這些宏大的「事實」,姑且叫事實吧,畢竟是科幻小說,然而卻讓人不得不覺得這可能不是科幻小說。之前霍金說過,不要向外太空發射任何信號,即使收到了也不要回復,看完這本書之後想,也許犬儒主義的那種思考方式未免不是一種非常不錯的選擇。

看完這套書是因為《曉說》提到了,剛才也看完了其的第三集,頭兩本都是一集說完的,第三本卻沒能講完,過幾天就會更新,到時候也會去看的,因為知道可以從另一個自己認可的人的角度分析同一件事物得到他的看法,去聽的過程真的是思考的過程,非常享受。高曉松說個數據真挺震撼的,現在地球上大約有70億人,總質量大概在3億噸左右(我好奇的算了下,平均每個人42.857公斤,這裡包括嬰兒,所以,比這個體重重的不是胖子,哈哈),但是人類為了自己生存養的動物有7億噸,而剩下的所有動物加到一起大概有1億噸,聽完之後,我只想說「我操!」。之後他又說,其實對於三體文明來講,她對地球是完全中性的,臨走的時候也沒有去毀滅地球,即使是用他們的一個渣滓也可以完全銷毀地球。進而引出了,所有「文明」也都是中性的,只不過是完成了自己文明所帶有的屬性罷了,之後舉了幾個例子。為什麼鄭和下西洋沒有像歐洲那些出航的人對世界改變的更大呢?原因很簡答,鄭和所代表的不是他自己,可以調度的東西也不屬於自己,他只是個使者,基因里就沒有佔有與發展的慾望,需要做的就是「溜達一圈」。而荷蘭、英國的船卻不同,他們是資本主義的萌芽,打著資本逐利的基因,首先,直行者只是大家推舉出來或者主動出來代表一種能力的代表,而這個代表會去完成大家給予的期望,不論是出於回報也好還是出於獲得也罷。去佔領、去發展、去給予、去掠奪,這一切都只是去完成目標,細思極恐,這些的一切,都是那麼註定,都是那麼無情,就像在重力場里的玻璃杯,要麼去粉碎,要麼被粉碎,一切早就都是冥冥註定的了。

雷軍有個風口理論,說是每個時期都會有一個風口,很多人都會站在自己所認為的風口去等風,當風來的時候,豬都能飛起來。我想他很生動形象的把這一事實進行了描述,那我再用另外的一種說法表達一下也沒什麼不好的。任何技術與文明的出現都會有如鎚子一般把現在的世界乒乒乓乓的砸成一個新的模樣。模樣怎麼理解呢,可以理解為隧道。有的人在這些隧道里走來走去,希望找到出路,時而奔跑時而思考;有的人就在那悠然自得的待著,也不去理會什麼。可鎚子一刻不停,並且不只一把的鎚子把隧道砸來砸去。剛才還是一條通往遠方的路現在就已經變成了死路,然而當你要走開的時候,有來了一把鎚子把它砸通了開來。作為個體如何去選擇沒有公理,興許最好的方式就是遵從每個個體的內心,衝突了也好,順路了也罷,鎚子們就在那不停的敲來敲去,遲早有一下砸在了你的頭上,把你砸的稀癟。有的人會在你的位置賣獃,結果也被無情的化為了齏粉;有的人繞到而走卻也沒躲過多遠。沒有規律卻又似曾相識,有著規律卻又難以把握。有的人高喊自己掌握了其中的奧妙,說自己抓住了真相的小辮子,可在說明的過程中便被證了偽。整個宇宙也是這樣的,只不過這把鎚子會更難的輪動,需要更高的技術與更先進的文明。我們可以看到些什麼知道些什麼,既重要也不重要,沒什麼大不了。

高曉松說自己已經對人性很失望了,最近我也是越來越覺得一些東西都太模塊化了。人與人像鏡子一樣,你對Ta笑,Ta也會對你禮貌。甚至有很多人命的理由可以簡單到「Ta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可是,我總覺得這和某種東西有關,就是文化。像在日本二戰時期,戰士們願意像櫻花一樣的去隕落去,去成為自己心目中的「神」,這種方式其實也是很深刻的,雖然大多數人對此持有不高的態度,認為這是荒謬的。不管怎麼樣,這畢竟是無數種可能里的一種,極端化也是沒有問題的,這就是「面壁計劃」裡面其中的一個,其實一想,真覺得作者的高度遠高於自己。想起牛頓晚年嘲笑其他學者那些話,「我只是在知識海洋邊上撿小貝殼的小孩而已」,話外音是,你們這群SB,連個貝殼都沒撿起來就都給爺爺閉嘴吧。我是個有自知之明的人,所以自己早就閉上了嘴。再回到任性,假如我要是有機會,估計也會成為地球三體組織,和他一樣,拯救派,不是降臨派,最起碼自己心裡還是有些希望的。

像手的的正反面又像陰陽魚,已經意識到了你要永遠的「瞪大雙眼」、「一刻無法安眠」的像自己寫的《歷史課》那樣才是最應該有的生活方式,對自己所為的世俗成功也是最有幫助的,然而真正的去那麼做的困難有以下幾點:首先,不習慣。都說三體人的描寫是描寫青少年時期的人,不會撒謊,有什麼說什麼,直來直去的只為達成目標。一個人從小到大真的是一個這樣的過程,但是人不屬於變態生殖,像蚊子、蜻蜓、蛤蟆那樣,可以從水裡到陸地上的蛻變。你會帶著之前的純真也好、不現實也罷的繼續行走。有的人會像壯士斷腕那樣直接剁掉沒有意義的那部分累贅,像維德那樣,「前進,前進,不顧一切的前進」;有的人會像程新那樣,直到最後一刻還帶著所謂的「責任」,打算去盡自己的「義務」,生怕因為自己的過錯而耽誤了世界的進程。像她,帶著那些沒人敢說該不該割捨掉的東西從出生走向了終結。之後,是自己可能會害怕。人們總是給自己留後路,留下選擇的機會,就好比明明知道了詩和遠方,但是眼前的苟且也不錯啊,最起碼還有得苟且,所以就繼續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撒撒野。時間不會因為你的遲疑而走慢一點,過了這村就沒這店的教訓更多的都是在後悔的時候使用的,畢竟用這個作為決心去使用還是會有很多的意外不是。最後,是自己可能覺得自己具備這個能力,實際上卻沒有,進而也就不了了之了。當你覺得自己已經是世界上最冷酷無情的殺手時,拿著你最大規模的殺傷性武器去滿足自己的願望,結果對方的一個「小孩」三下兩下就把你踩在了腳下。所以,沒有能力的慾望只是無盡的深淵而已。

說實話,《三體》這本書要是有相應的動畫解釋就好了。很多科技與未來的描寫我都是按照我的想像力去構建的,其中很多東西似乎到了我想像力的邊界,好像都已經聽到了想像力撞到大缸上「Duang」的一聲,實在很難想像啊。說最初的世界是個「田園時代」,是十維的。最後毀滅太陽系的降維打擊,把三維的世界降低到二維我都沒那麼的太理解,只是腦袋裡有一種想像說,「差不多是這樣的吧」;從三維空間向四維空間躍進,整個世界會更加的廣闊,二維就是平面,三維只不過多了一個垂直的平面但是卻將二維的世界完全展開。二維的世界裡面沒有重合相疊,有的只是排布,人的腦袋很那想像二維的世界在三維世界裡的展開,但是計算機可以。並且這個二維的塌陷是永遠不會停止的,人們開到的圖像只不過是降維所釋放出來的能量而已。三維世界的全面展開就是四維,以人為例子,你可以看到所有的內臟彼此之間的關聯、同事還可以看到血液在血管中的行走、同時你還可以彼此握手,但是卻需要通過另外的方向要不然你會把手扎向對方的心臟,這可是要命的動作。曲率驅動造成的尾跡會在宇宙中永遠存在,死線在擴散之後整個星系幾乎都會變成沒有引力的黑洞。時間都可以是天上才一天地上一千年的凡景。智子是在高維展開製作,在低維完成收合的一個全息粒子。雖然有太多難以理解的東西,但是隨著閱讀,這些東西會逐漸被自己理解為「事實」,或者理論,想一想真的挺有意思的。又想起了誰對牛頓的那句評價,說他終身未娶,原因就是肉體的高潮持續短暫,而精神的高潮卻可以持續不斷,嗯,這點我同意。

開篇的時候提了尤瓦爾.赫拉利的《未來簡史》。當看完這本書的時候,我是超級震撼的,震撼到了手足無措,不知道下一步到底要做什麼。那時候試著找了解藥,一個簡單的例子。汽車工會的主席對汽車生產商將,你要對工人們好一些,要不他們就罷工,生產商聽後不屑一笑。過了段時間,生產商找來了工會主席說,「你看,這是我的新工廠,全部自動化,用人工智慧去替代管理,用機械手去代替人力,你那些該死的工人我全部都給攆回家了,哈哈哈」,工會主席回答,「那誰去買你的車呢?」。但看完《三體》之後覺得,自己之前的這個解藥不咋地,現在真的意識到了不管是哪本書,都是坐著的幻想,用俗話說,都是倆猴,誰都別JB在那蹦。最美的就是可能性,然而,好看的花都帶刺,艷麗的東西都有毒,可能性有時候也可能是致命的。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肯定會有新的上層建築構建在新的生產資料上,然而一點卻值得推敲。

《未來簡史》說,人類從智人變成了現代人,現代人也會逐漸的發展成未來的「超人」,這種人可以超越生死成為「神」。《三體》里唯一太陽系自救的方式就是發展光速飛船,但是誰可以坐飛船走,誰又需要留成了動搖整個現代文明根基的手。這個在我來講也是很簡單的,劉慈欣也給出了答案,維德方式的「前進、前進、不擇手段的前進」,然而最後卻把裁定權給了程新也說明了世界不一定會是理智的,人群也不會是理智的。你若想達成現實,明修寨道,暗度陳倉是唯一的出路,沒有對錯,只是判斷而已。不知道為什麼,覺得現在很多很多的電影或者文學作品要表達的都是這種思維方式,我第一步真正意義上看的美劇《越獄》,裡面我特別的喜歡T-bag,因為他做的一切站在自己的角度來講都是最合理的;《行屍走肉》里對上帝的批判,都是在表明生存下去的手段不需要任何人的評判;《權利的遊戲》裡面的戰術縱橫要實現的也很簡單,我的「文明」需要土壤,你擋了路,抱歉,可以去死了。不清楚這種價值觀會給社會帶來什麼,但是我干確定,肯定已經帶來了什麼,只是你自己還沒意識到「風口」而已。

最後再說下澳大利亞那一部分,當智子把人類成功的「攆」上了澳大利亞,說出了那段震撼人心的話的時候我還挺期待人類互相殘殺的描寫的,而然沒有進行太多的敘述,藍色空間號發出了引力波,向黑暗森林暴露了三體世界的坐標。具體怎麼說的記不住了,大概意思是,「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人類已經覺得生存早已是必然,而不知道自己的出現只是偶然。那麼現在機會來了,這片土地上只適合5000萬人口去生存,去證明自己是這些人,去找自己的糧食而不是被糧食吃掉」。幾十億人需要最後在篩選成5000萬,讓我想起了很多之前看過的電影,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人性最陰暗的一面將會暴露無遺。「吃雞」的絕地求生只是遊戲,但其所代表的意義卻無聲息的在人群中散播開來成了道理。我想說的不是這些,我想說的是敬畏與珍惜。去敬畏吧,你只是大千世界裡的一個須彌;去珍惜吧,現在的每一刻都值得你去珍惜。

這次寫的還算過癮,沒有那特別短的意猶未盡。可是還是沒真正的展開來寫,只是一些自己的看法與理解,但是不管怎樣,這都是一個不錯的開始。就算是展開了也沒太多意義,畢竟不是作家,也沒興趣通過寫一本書去全是一個道理,只是在摸索中探索屬於自己的出路而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sIknow 的精彩文章:

兩張電影票看一場電影「asIknow」

TAG:asIkn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