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識:生辰綱在哪裡被劫
最新
10-12
(後浪齋主原創作品)
《水滸》第十六、十八回,說的是吳用等人在山東鄆城縣附近黃泥崗智取生辰綱。但細讀這兩回就會發現這裡有毛病。楊志出發前曾向梁中書交待:「此去東京,又無水路,都是旱路。經過的紫金山、二龍山、桃花山、傘蓋山、黃泥崗……」
這幾個山頭都在山東境內,楊志押送生辰綱是從大名府(今河北大名東)出發,送往河南開封,開封在大名府在正南方,楊志為何捨近求遠,繞道到強人出沒的山東去呢?這是一,第二是《水滸》第十六回在描寫黃泥崗形勢時有首詩,詩的最後兩句是:「休道西川蜀道難,須知此是太行山。」按《水滸》上說黃泥崗明明在梁山附近,怎麼說它又在談太行山呢?
最近讀《大宋宣和遺事》才找到答案。《大宋宣和遺事》中記載:晁蓋等人劫取生辰綱後,把一對酒桶放在現場,押送人員根據酒桶上的名號,到南洛縣報案,南洛縣即今河南省南樂縣,在大名府東南,是北京大名府到開封的必經之地,南洛以西一百多里正是太行山區。
晁蓋等案發後無處藏身,便到太行山樑山濼落草。從地理上講,路線合理。可見智取生辰綱的原故事發生在太行山區。施耐庵在把以前流傳的水滸故事移植於書中時,只注重情節的驚險,而忽視細節的真實,所以才出現了「此是太行山」這樣違反地理常識的錯誤。


※冷知識:武大郎的名字及炊餅
※冷知識:施耐庵傳奇
※冷知識:吳用的計策
※冷知識:宋江的跪
※冷知識:李逵的跪趣
TAG:後浪齋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