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二次中途島海戰美軍以慘敗告終的話,會不會提前使用原子彈?
中途島海戰,發生於1942年6月4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場重要戰役。這是唯一一次航母戰鬥群對航母戰鬥群的戰爭。也是美國海軍以少勝多的一個著名戰例。珍珠港事件之後,日本相繼佔領南洋諸島,美國則於4月襲擊東京。日本意識到了中太平洋的威脅,從而試圖佔領中途島,並圍殲美國艦隊。但是由於美國成功破譯日本密碼在中途島附近伏擊了日本機動艦隊,最終以沉沒一艘航空母艦約克城號為代價,取得了舉擊沉日本主力航空母艦四艘、巡洋艦一艘的決定性勝利,從而徹底挫敗了日本在中太平洋的攻勢。從此中太平洋地區的戰役主動權易手。中途島海戰在根本上扭轉了自珍珠港事件之後盟軍節節敗退的局面,為下一步的反攻奠定了基礎。
如果只論實力中途島海戰其實日軍可以不敗,中途島海戰之前,日美海軍兩次交鋒,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大獲全勝,1942年5月初,珊瑚海海戰各損失一艘航母,可以說是日本牢牢佔據上峰。
日本海軍8艘航母,11艘戰列艦,23艘巡洋艦,65艘驅逐艦,21艘潛艇,一共350艘戰艦
美軍尼米茲上將一共只勉強集中了76艘艦艇,航母只有企業號和大黃蜂號以及剛剛修復的約克城號
當時中途島日本有四艘航母,美軍三艘。日軍發現美軍航母的時候,日軍起飛的攻擊中途島海軍基地的飛機剛剛好返航抵達航母上空,日本海軍南雲忠一司令選擇讓空中的飛機先降落。這導致美軍飛機到來的時候,日本航母甲板上堆滿飛機以及燃料和彈藥,美軍投下炸彈,堆放在甲板上的的飛機以及燃料和彈藥引起大爆炸,火光直衝雲霄,短短的5分鐘,日本三艘航空母艦被徹底炸毀。
而美軍在意識到航母被日軍發現後,命令所有飛機立即升空,不編隊,直接攻擊日本航母。日軍飛龍號航母山口多聞在發現美軍航母后,選擇了立即攻擊美軍航母,導致美軍約克城號被摧毀。如果日軍南雲忠一司令也選擇立即攻擊美軍航母,雙方至少能打成平手日軍也不會敗的這麼慘。
如果當時中途島海戰日軍大獲全勝的話,日本將佔領中途島地區並形成對美軍的壓制才是,美國被迫要放棄南太平洋地區的戰略要地,回防自己的本土,這樣的話日本講更加猖狂,說不定會一鼓作氣全殲美國艦隊,若是真的話那將是人類一大災難。
有人會問,為什麼美國不直接使用原子彈還要跟日本來個中途島海戰呢?
是的既然之後選擇了使用原子彈,那麼為什麼不一開始就使用呢,免得造成那麼多的人員傷亡,還造成那麼大的損失。
其實當時說句大實話,美國當時還沒有研製成功原子彈,要是成功了,估計早就使用了。歷史往往相當弔詭。1941年12月6日,羅斯福總統一聲令下,「曼哈頓計劃」悄然啟動,重金人海,秘密湧向幾個特定的實驗室和基地——美國原子彈研發事業正式起跑。翌日,珍珠港便遭日本「奇襲」,太平洋戰爭爆發。珍珠港之恥,對美國核打擊目標的確立起到了何種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當然,此時,美國的敵人還有納粹德國——德國將攜其理論原創的原子彈對美製造第二個「珍珠港事件」,成了美國的夢魘和推動原子彈研發的動力。
經過近兩年緊鑼密鼓的競跑,至1943年5月,美原子彈研製終於有了眉目。原子彈從一開始就是作為「志在必擲」的實用武器研製的。要知道,美國原子彈製造研發源自納粹德國核武研發的刺激,帶有極強的危機感。羅斯福死後,杜魯門繼任總統,他在回憶錄中如此寫道:「何時、在哪兒使用炸彈(指原子彈——筆者注)的最終決定權在我,這一點不容錯位。我一向把原子彈看作是一種兵器,理應付諸使用,對此從無任何疑念。跟隨總統左右的最高軍事顧問們曾勸誘我使用之。我與丘吉爾會談時,他也曾毫不猶豫地對我說過『如果有利於終結戰爭的話,贊成動用原子彈』的話。」可見,既然是兵器,使用沒商量——是美國戰爭政策最高決策者的意志。
回過頭來看,日本挨了兩顆原子彈的懲罰,正應了中國的那句老話:落後就要挨打。但惟其如此,日本對其「被爆」的悲劇,也基本上抱著現實主義的應對:接受「宿命」,絕少聽到高調的控訴。因為「我們應該認識到,先於哪個國家最初使用原子彈的問題,一個更主要的問題是:無論哪個國家,只要它製造成功,它就會使用」。


※美軍兩艘航母開向朝鮮半島 特朗普是否要用武力解決
※看看這些,你就知道航母為什麼難造了!
※中國再破美國壟斷,003航母創輝煌!
※我國003型航母將安裝彈射裝置,戰鬥力翻倍,日本羨慕不已!
※為什麼不把飛機升高一點,先向下沖一段,再滑躍起飛?
TAG:航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