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本長崎大學教授連清吉:日本漢學發展的當代啟示

日本長崎大學教授連清吉:日本漢學發展的當代啟示

日本長崎大學教授連清吉:日本漢學發展的當代啟示

在中國和國際學術界,「漢學」一直是一個寬泛而模糊的概念。國際上很多學者通常都認為漢學起源於16世紀末的西方,是西方尤其是歐美國家學者研究和介紹中華文化的學問。然而,這種以歐美為中心討論漢學的視角,顯然並不全面。即便僅以歐美漢學最為興盛繁榮的近現代而言,以「京都中國學派」為代表的日本漢學在全世界範圍內也可謂成績斐然。

近日,日籍華裔學者、日本長崎大學教授連清吉接受了採訪,結合日本漢學以及中日兩國文化交流的歷史,暢談了日本漢學在現當代的現實意義以及所應承擔的時代責任。

螺旋循環史觀具有現實意義

日本長崎大學教授連清吉:日本漢學發展的當代啟示

「螺旋循環史觀」是由日本近代漢學家內藤湖南架構的重要學術理論。一般認為,內藤湖南提出螺旋循環史觀旨在反駁當時歐洲學者的中國史研究觀,也就是所謂的「中國文明停滯論」。

不過,在連清吉看來,螺旋循環史觀在當今時代的現實意義在於闡明了文化的形成、發展、傳播和影響的方向與路徑。螺旋循環史觀認為,文化的傳播既不是直線型的,也並非一種閉環型的循環。因為直線型意味著單方向傳播,而閉環型會模糊文化傳播起點,也否認了文化在傳播過程中的不斷改良和進步。

螺旋循環史觀強調,文化由其中心地區逐步向周邊地區正向傳播,周邊地區在接受這種文化後也會逐漸產生文化自覺,進而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併產生向原來文化中心的逆向迴流,由此而形成一種螺旋狀的文化傳播和影響模式。

以中日兩國間的文化傳播與交流為例。在日本江戶時代以前,中國文化中的經學、佛學、宋明理學、清朝考證學,都是在其文化中心發展興盛後經歷了一百多年時間再傳播至日本。

正如王國維1912年在贈與「京都中國學派」創始人狩野直喜的《送日本狩野博士游歐洲》一詩中所言,「但有心印無雷同」。在漫長的歷史中,面對傳播來的中國文化,日本經歷了接受、選別、融合、創新等一系列文化自覺和學術文化形成的過程。

「有心印」講的就是日本對中國文化的接受,即文化由中心向周邊正向傳播的過程。「無雷同」指的是周邊文化的自覺。具體到中日兩國之間,是指日本對中國文化的選別與融合,即產生思維轉換。

日本文化在創新的基礎上開始了向原來的文化中心——中國迴流。例如,一些日本漢學家對於中國歷史、文學等方面的學術觀點和研究成果,逐漸被中國知識界認識與接受。更為重要的是,日本在明治維新後消化了西方先進科技文明,並以漢字翻譯西洋近代書籍,再迴流至中國。

漢學界承擔著新的歷史責任

內藤湖南曾提出,日本學界應提升學問水平,確立研究方法,開拓東洋學術的新局面。此後,內藤湖南、狩野直喜等日本漢學家秉持「薪傳斯文」的使命感和在明治新時代樹立新學問的責任感,開創了被後世譽為「新學先驅」的日本近代中國學。

百餘年來,日本漢學界人才輩出。武內義雄的中國哲學、宮崎市定的中國史學、吉川幸次郎的中國文學、神田喜一郎的日本漢文學等研究都可謂自成一家、獨樹一幟。日本漢學家首倡了對於中國戲曲雜劇和古典小說的研究。他們對於敦煌學的開拓與研究足可與歐美漢學家並駕齊驅。在對清朝歷史與文學的研究方面,日本漢學家也走在了歐美學界前面。進入21世紀,日本漢學能否繼往開來、再創佳績,連清吉認為,隨著中國的整體發展,中國文化很可能在21世紀再次迎來新一輪的文化復興,而日本漢學也將隨之走向復興。

宮崎市定曾提出「文藝復興」是東西方共通俱存的文化現象的論斷。回顧歐洲的文藝復興,就是通過「自覺、媒介與創生」的路徑發展形成的。經歷了文藝復興的西方世界,在取得巨大歷史進步的同時,其世界觀曾導致宗教、民族、國家之間的對立、衝突和戰爭。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以「漢字文化圈」和「儒學文化圈」為核心的東方世界,始終倡導的是不同文明的圓融、和合與共存。因此,時代正召喚中國引領新一輪「文藝復興」。

在連清吉看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飛速發展,不僅成為了「世界工廠」,也成為了獨具魅力的「世界市場」。與此同時,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中國已經具備了「富而好禮」的文化自覺,這無疑是促成文化復興的重要契機。在成為當之無愧的經濟大國之後,當今中國正著力於成為文化強國。這一過程顯然離不開中國文化的復興、創新與傳播。

連清吉認為,對於創新,則是要創造21世紀中國新學術文化,讓中國的文化創意獲得世界認同。一旦實現了復興與創新,21世紀的中國新文化必將隨著一帶一路等聯通中國與世界的路徑,水到渠成地傳播、擴散至全世界,進而成為世界文化的主流。這既是中國學界責無旁貸的歷史使命,也是所有漢學研究者的共同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讓讀書成為一種享受
傅濟生:淺談「竹夫人」
刊布古書求不朽
中國收藏界的三大弊病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