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就有「川人從未負國」的說法,川人對中國歷史的影響有多大?
「川人從未負國」,指的是四川人民多次為國家民族付出沉重代價,未曾負國。
一、宋末危機:
公元1258年,蒙古軍隊橫掃歐亞大陸,並展開大規模的滅宋戰爭。四川合州難逃蒙古鐵騎,蒙古大汗蒙哥親率4萬軍隊到合州釣魚城,並派人前去招降。釣魚城之戰蒙哥率領數十萬蒙漢聯軍猛攻釣魚城,被南宋軍民斃命於釣魚城下,蒙哥死前留下遺言:破城之後,屠盡城中之人。南宋朝廷滅亡後,釣魚城的抵抗沒有了意義,在得到忽必烈不動城中一人一物的承諾下,守軍才開城獻降。自主將王立之下的32位將領在這一天全部在城頭自盡。之後,就有了川人從未負國的說法。
二、明末危機
明末,滿清攻伐四川,發布瘋狂的政策:「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四川誓死不投降,從600多萬人打到了幾十萬人口,明滅亡後,誓死抵抗了滿清10多年,在滿清和張獻忠的共同屠戮下,四川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災難,一個個百姓被屠殺殆盡,浴血奮戰抵抗滿清10餘年,人口幾乎絕種,也就有了後來的湖廣填四川。
三、抗戰危機
抗戰8年,川軍擔任的前線戰場約佔全國五分之一,川軍犧牲更多的是「無名英雄」,即普通戰士。川軍第43軍26師老戰士何聘儒回憶淞滬會戰時:「一個連僅有士兵八九十人,只有一挺輕機槍和五六十支步槍。抗戰8年總計共征壯丁2578801人,犧牲人數最多的省,每10個抗戰犧牲的人里就有1個四川人,就有了「無川不成軍」之說,足見川人對抗日軍隊貢獻之大了。
在舉國歡慶勝利的時候,中國人民沒有忘記四川人同對抗戰做出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