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狀腹瀉來了,別怕
每年的9-11月,都是腹瀉的高發季節。今天我們分享的主題就對大家最近十分關注的:輪狀病毒,進行一下學習和認知。
由於內容很長,黑屏聽音頻更輕鬆
什麼是秋季腹瀉?
說到「秋季腹瀉」,我特意去百度了一下。
百度君:並不是發生在秋季里的腹瀉就叫「秋季腹瀉」,「秋季腹瀉」 特指輪狀病毒腸炎,每年的9月至11月秋季都是輪狀病毒性腸炎的高發季節,且多發於6個月至3歲的兒童。我們看到,是0-3周歲孩子是易感人群。
為什麼3歲以前的小寶寶容易中招呢?
中醫認為,小兒秋季腹瀉的原因主要是感受了外界的「濕邪」。
中醫認為,泄瀉的發生,主要是由於「脾虛濕盛」,小兒臟腑嬌嫩,如果餵養不當,饑飽失常,這種情況下,會傷及到脾胃,產生內濕;小兒秋季腹瀉,多發生在秋季,從中醫的角度來說,這個時間段,是濕當令的季節,尤其在南方地區,這個時候多半不是秋高氣爽,而是秋雨綿綿,這種天氣條件下,就容易產生濕邪,小兒脾胃虛弱,有內濕在內,就容易感受外濕,就是內外勾結。中醫把這種情況叫做「內外合邪、同氣相求、同類相召」,內外濕相互作用,引起脾胃功能減弱。
在北方呢,立秋一過,天氣轉涼,氣溫下降,尤其早晚時間,跟中午溫差很大,孩子很容易受寒,本身身體有濕,與外寒一勾搭,就開始拉肚子了。
總的來說,根源是本身脾虛,孩子還沒長好,濕氣在內,這裡濕氣是內邪,在遇到外部環境的一些影響,孩子身體就開始有反應了。
下面我們從一個真實的案例去解析一下,輪狀病毒。
真實案例解析
寶寶16個月
大便:輪狀,一天拉10幾次,全是水便和蛋花便,臭味
冷熱:感覺孩子怕冷
小便:小便少,微微發黃
食慾:食慾不好,一吃就拉,一喝水也拉,吃氨基酸奶,喝大小米粥。
睡眠:喜歡趴睡,有翻滾,有時撅屁股。
出汗:睡覺愛出汗,午睡醒來頭髮都濕了
喝水:感冒咳嗽後就不愛喝了
溫度:這幾天手心還挺暖和
其他:寶貝半個月前感冒發燒咳嗽,現在還時不時咳嗽,有痰
發病過程:前天拉糊糊,昨天拉了11次,今天也拉了快10次了,吃益生菌和思密達,還有葡萄糖鋅.
寶貝目前精神狀態不好,蔫了,臉也有些腫了。
這個孩子,在選擇了西醫治療思路後沒有得到有效的幫助,反而覺得更複雜了一些,辨證處理後,保和顆粒+藿香正氣口服液。(其他腹瀉需要結合十問進行六綱辨證的,最後辨證好,才可以處理。)
呃,大家覺得很新奇吧,這不是中成藥嘛,居然西醫搞不定的,中醫這麼簡單就搞定了?這就是自我學習的力量。
秋季腹瀉特徵可能伴隨發燒,嘔吐
發燒:常常孩子突然就發燒了,搞得我們家長措手不及。輪狀病毒最開始常有感冒的表現,比如發燒、咳嗽、鼻塞、流涕,大約一半的寶寶還會發燒,不過一般都是38.5度以內的低熱,很少高熱;
嘔吐:大家通常認為,輪狀病毒也就是秋季腹瀉,只是拉肚子這麼簡單。但很多時候,寶寶先是嘔吐,下一步腹瀉才會姍姍而至。
腹瀉:寶寶大便每日一般10次左右,便便白色、黃色或綠色蛋花湯樣大便,帶少許粘液。
這三個特點,在寶寶生病時,不一定都同時具備。
誤區1:蒙脫石來止瀉
好多媽媽,一看到孩子拉肚子,很怕寶寶脫水,趕快採取措施。通常媽媽會給孩子買「蒙脫石散」用於治療,但從中醫的角度看,蒙脫石雖有固澀止瀉的作用,但容易損傷脾氣,可能會引起孩子厭食、腹脹等脾虛的問題。
誤區2:立即使用抗生素
西醫認為是由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的,伴隨發燒、嘔吐等癥狀,治療得當一般4-7天可痊癒。
「秋季腹瀉」抗生素無效,寶寶患秋季腹瀉時候,家庭護理非常重要,對於調理寶寶身體、促進治癒有著重要影響。一拉肚子就用抗生素,不但無效還容易殺死腸道中的正常菌群,引起菌群紊亂,加重腹瀉。
誤區3:益生菌是救命稻草
很多媽媽都會選擇益生菌來調節孩子大便的問題,當然這種方法短期看是有效的,可是腸道菌群是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外來的菌群進入,勢必會影響身體自身的正常運轉。有些情況就是,開始服用益生菌是有效的,停了以後就又不行了,或者吃了一段時間後就沒有效果了,它只是一種輔助的外在力量,想根本解決問題,還是需要找到疾病背後的原因才好。
誤區4:腹瀉時趕緊補營養
一看到寶寶拉肚子了,心裡肯定想,這得瘦多少斤啊,一直這麼拉得補補啊。這裡跟大家說,腹瀉就怕補。為什麼呢?本來腹瀉的時候,是腸胃,消化系統出現了問題,腹瀉時再補充營養,那對現在很脆弱的消化道來說是會加重它的負擔的。更不容易恢復健康。
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先去西醫救急。
(1)血色大便
(2)明顯脫水
(3)肚子痛得不能摸
(4)完全不能進食
(5)同時出現黃疸
當然,如果沒有這麼危急,我們可以選擇附近靠譜的中醫求助。大家現在應該想,我們現在沒有輪狀病毒,沒有腹瀉,怎麼做才能預防呢?
預防1:養正氣,提高抵抗力。
中醫里講正氣,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抵抗力,正氣足,抵抗力就強,怎樣提高正氣呢,盡量少破壞。這裡竅門很多,簡單的說一下,以後如果有機會,我們再詳細分享。簡單的說幾點,少用藥,謹慎使用抗生素。
多運動,動生陽,運動生陽氣。多曬太陽。
預防2:養脾胃,吸收好。
前面今天最開始說秋季腹瀉,是腸道細菌,病毒,不論是細菌,還是病毒,都是因為脾胃,消化問題。所以,養脾胃是關鍵,多接地氣,脾的屬性是土,土對脾有補益作用,現在我們的小孩,都生活在鋼筋混凝土的世界裡,多創造機會,出去接觸大自然,多接觸土地,是很好的事情。脾胃好,吸收就好,吸收好,抵抗力,也就是我們說的正氣,就足。
預防3,講衛生,不得病。
勤洗手,勤換衣。注意個人衛生,餐具消毒,入口的東西一定需要注意。醫書里,有一句話~正氣內存,邪不可干。意思是說,抵抗力強了,啥都不怕。可是我們的孩子還小啊,正氣還不足,所以,對於這些衛生方面的問題,也需要重視。
中醫治療輪狀病毒
第一,辨證處理,使用中成藥
這個需要有基礎才可以。孩子不是試驗田,需要媽媽多學習。
中成藥,購買方便,服用也方便,媽媽們自己可以多學習六綱辨證中成藥使用,做自己的家庭醫生。
第二,推拿輔助
因小兒臟腑清靈,隨撥隨應,也就是民間俗話講的「小兒不藏病」,一旦不舒服的癥狀消失,孩子就會有了活力,甚至「活蹦亂跳」了。寶媽感慨:一籌莫展糾心煎熬,沒想到是中醫小兒推拿見了效果……
感染輪狀病毒的孩子,在小兒推拿調理時也要依中醫思路的整體觀念考慮,可歸為中醫兒科的腹瀉範疇。因這位寶寶平時吃飯就不是太好,且易感體質,脾胃較弱反襯肝經火旺,又連瀉三日,此時的腸胃功能羸弱。
因此,我們要考慮調整大腸功能,固腸澀便,以止瀉痢,故選大腸穴,並可兼退肝膽之火,手法為清補。又要兼顧孩子使之心清神安,促進恢復,故取天河水穴作為配穴,用以清法。
小兒推拿取穴
清補大腸:600次
食指橈側緣,赤白肉際處,由指尖到指根。來回推之為清補大腸,意在加強腸功能,止瀉退火。
清天河水:600次
前臂掌側正中,自腕橫紋至肘橫紋成一直線,食、中指併攏,自腕橫紋推向肘橫紋(向心性推之),用力要勻,向前推動不可歪斜,可清熱解表,安神除煩。
此種取穴方法實則運用了趙鑒秋三字經派小兒推拿寶典中的獨穴原理,並加以變通,即主要以清補大腸調理,故獨穴推時需加長,這就類似開中藥方時的復方葯和單味葯的對比,但將天河水作為配穴輔助,故主要時間都在大腸穴。
第三,病期護理
這類情況,除了可以中成藥處理,推拿按摩穴位外,還有一點非常非常重要,就是護理,這也往往是被家長們忽視的。建議家長回家後,先換下外出服裝,待漱口洗手後再去抱幼兒,在家庭護理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飲食清淡:以清淡溫中的流質軟食為主,切忌寒涼,其實不僅是寶寶出現癥狀的時候,往往是腹瀉剛好之後的一段時間,反而更加重要,這時孩子的脾胃功能還很虛弱,需要加速恢復,這時承受負荷能力差,不易補的過多過急,否則會損傷腸胃功能,適得其反。
太極按摩:可以在公眾號輸入關鍵詞搜索做法。
補液:腹瀉的時候,可以用淡的糖鹽水,電解質水,或者米湯。單純的水在此時是比較難被轉化能夠被人體所用的津液的,所以不能作為補液的最佳選擇。最好是米油,米油就是粥久煮,上面那層油。又叫粥油。自古以來,就有這麼一句話~米油賽參湯。
保證睡眠:
在經過腹瀉之後,孩子急需恢復,這時充足的睡眠是孩子機體休養生息的必要保障,所以要把孩子的生物鐘調好,切忌如有的家長,覺得孩子好了,心一軟就放鬆了,任其多玩晚睡一會。有的孩子,也會因為前期生病折騰的厲害,病後期容易睡覺,感覺很疲累,大家也不要焦慮,擔心。睡眠是最好的補充體力的方式,家長給孩子提供一個安靜的利於休息的環境就好。
思考題:
作者:韓旭 ,羊爸爸中醫育兒認證講師 。孩子14年出生,加入羊爸爸QQ群2群,並進入大家社區學習,15年考入中級班,成為第五期學員。自學小兒推拿,艾灸養生,改變家人的生活方式。自己通過六綱辨證,在家處理好孩子的發燒,咳嗽,拉肚子,皰疹咽峽炎,幼兒急疹等。家裡的寶貝沒有輸液,也沒有打針過,甚至沒有用過退燒藥。並於16年11月擔任羊爸爸河北群幫主一直影響身邊的家人和朋友以及同事,進入羊爸育兒系統學習。
文 韓旭
編輯 郭莎拉
思考題答案:BC
更多疑惑請聯繫ybb-gy


※德國兒科醫生對寶寶腹瀉的幾點建議
※鬧肚子,可能不是腹瀉那麼簡單!
※寶寶母乳性腹瀉是何原因 母乳性腹瀉該怎麼辦
※一個治療寶寶腹瀉的食譜
※奇!生梨能讓人腹瀉,而燒熟的梨則能夠止瀉!
TAG:腹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