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斬斷第二島鏈,從密克羅尼西亞開始

斬斷第二島鏈,從密克羅尼西亞開始

??密克羅尼西亞,一個很多人甚至都沒聽說過的國家。近日,卻成了美國與中國之間遏制與反遏制較量的重點地區。

台灣《旺報》10月8日報道,美國軍事學院夏威夷亞太軍事中心學者湯姆·馬特爾斯基指出,中國擬在南太平洋島國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建立軍事基地,一旦建成,將能有效切斷美軍在太平洋對東海、南海的聯繫。

密克羅尼西亞未來可能成為解放軍轟炸機駐地,一旦台海有事,將威懾可能的援台美軍。這不但會危及關島基地的安全,也將危及台灣。

台灣最擔心它在南太平洋六個友邦國家會陸續被撬走,引發「外交」崩潰。

台灣當局認識水平還停留在「外交休兵」層次,對北京來說,爭「邦交國」這些已經算是雞零狗碎的事情,上不了檯面。

以巴拿馬來說,台灣攻擊大陸是金錢收買,它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地位在急劇跌落,所有的叫囂除了哄騙島民,沒有任何意義。

中國被美國視為秩序挑戰者,將嚴重影響美國在全球霸權,中美之間較量正在全方位展開。所謂「邦交國」之爭,無異於井蛙之見。

「第一島鏈」很難封住中國海軍的腳步,美國想將圍堵任務交給日本去執行,自己則重點加固第二島鏈,確保中國對美國不構成直接軍事威脅。

在南太平洋諸島,儘管中美碰撞以外交,經貿,援助,技術合作為主。但是在軟碰撞背後,雙方都必須做好將來開戰的軍事準備。

講和平合作,互利共贏,需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作支撐,如果我們沒有切斷「第二島鏈」的手段,就會很被動。

密克羅尼西亞正是中國打破「第二島鏈」一個關鍵點,由點到線,由線到面,對美國在亞太軍事力量進行反遏制。

誰是密克羅尼西亞?

它全名叫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其周圍有密克羅尼西亞群島。南太平洋島國有個特點就是陸地面積極窄,但海域面積很大。

它們就像一串珍珠在波光中閃爍,以前,這些珍珠屬於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國人,法國人,還有日本人,二戰之後大都被美國控制。

中國作為後來者,也在渴望這些珍珠。

密克羅尼西亞,本意就是小島,位於夏威夷西南,1979年成立聯邦,當時人口10萬不到,陸地面積700平方公里,所屬的島嶼有607個,星羅棋布分落在250多萬平方公裏海域上。

島上人口是怎麼來的?沒有史料,只有神話,弄弄阿狗,雅浦島上有口水井,某一天井裡鑽出五個精靈,有個精靈叫古士尼,離開小島去了海外。

回來後,帶來一對印度男女,然後天天做人,於是人口繁衍開來。估計這神話是阿三編的,還有說是一對馬來亞男女,這個估計是馬來人編的。

國土雖小(由波納佩,雅浦,特克魯,科斯雷四島組成),但語言多達九種,沒有文字。到了八十年代初才有了字母,居民大多信奉基督教,英語為官方語言。

人與人之間沒有稱謂,只有名字,像大鐵棍的兒子小鐵棍,就管他爸叫大鐵棍。留洋學生回來後,慢慢創造了姓,再取個洋名,才一步步跟世界接軌。

衣著方面,以短褲,襯衣,拖鞋為主,以前女的只是用草裙圍一下,上面不穿。現在都文明社會了。

沒什麼工業,農產品以蕃薯,芋頭,椰子,熱帶水果為主,肉類以魚肉和日本肉罐頭為主,不喜歡蔬菜。

最大資源就是戰略位置,是大國爭奪世界霸權的重要支點,有了這個條件,援助就源源不斷而來。

對美國來說,南太平洋最重要盟友是澳大利亞,並通過袋鼠去控制這些小島國。所以美國對密克羅尼西亞援助力度不大。

目前對南太島國援助前三位是澳大利亞,日本,中國(取代紐西蘭,快要超過日本了。)

要打入南太平洋,就必須先搞定澳大利亞,這是毛澤東外交政策的一部份。1971年7月2日,在周恩來運作下,澳工黨領袖惠特拉姆秘密經香港訪問北京,比基辛格秘密訪問還要早一周時間。

12月2工黨獲勝,惠特拉姆出任總理,毛澤東對澳政局判斷眼光很准,惠特拉姆也履行了承諾,12月22日,中澳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

澳大利亞是南太島國風向標,大哥大,建交影響不言而喻。

1979年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擺脫美國統治獨立後,跟中國交往密切,1989年9月11日,中密正式建交,中國大使館就設在波納佩島。

在建交這點來說,美國比阿三要瀟洒許多,密克羅尼西亞聯邦跟不丹有點像,雖然獨立,但國防上完全依賴美國。阿三對不丹是怎麼做的?說起阿三就噁心。

建交後,按套路,中密兩國友好交往肯定源遠流長了,挖歷史兔子是把好手。就不細說了。

中美較量

建交20多年,中密兩國各項合作發展勢頭令人滿意,但鬼是不滿意的。

因為密克羅尼西亞群島的戰略地位重要性,必然會導致美國緊張情緒。無論中國如何解釋是為了經濟,為了民生,美國不會相信。

美國是如何稱霸世界的?它以自己曾經的策略和手段來懷疑中國。

希拉里當國務卿的時候,就聲稱中國可能威脅到關島基地安全,然而中國繼續否認接近密克羅尼西亞有軍事目的,中國海軍在該地區不存在軍事利益。

美國心想你當我是傻子嗎?繼續指責中國在隱藏自己的真實意圖。那麼中國會被美國的指責和威脅嚇跑嗎?兔子是嚇大的。

從密克羅尼西亞角度看,它們缺乏經濟創收能力,談不上經濟增長計劃,經濟的不確定特點,決定著他們必須尋求外部「施捨」。

天有不測風雲,密克羅尼西亞也怕,他們也懂得:美國靠得住,母豬能上樹的道理。

美國手頭寬裕時,對這些島國援助比較多,現在是逐年遞減,地主家也沒餘糧了,想把負擔轉嫁給袋鼠。

中國是慢慢來,抓重點,像對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美國以前搞獎學金,現在中國也搞,鼓勵他們學生來中國留學。

中國援助,以基礎設施,公共場館,教育機構為主,比較像非洲模式,而且從不干涉密國內政。

根據美密協議,在2023年之後,美國將停止政府拔款,想把這事交給袋鼠來做,袋鼠自己也不大樂意。

中國需要軍事基地,密國需要保護傘,這樣就有了利益契合點。美國很擔心末來會失去這一系列島國。

美國現在如何應付中國在密克羅尼西亞影響增長?

「公民運動」「環保運動」「民主洗腦」,這是最常見的三招,已經在密克羅尼西亞開始推進了,說白就是用NGO搞事情。

密克羅尼西亞有三個主要產業:農業,漁業,旅遊業。

最有前景的是旅遊業,從2011年開始,中國就著手投資發展這裡的旅遊產業,出面的是四川一家企業。

中國重點要打造雅博島旅遊配套設施,比如酒店,高爾夫球場,別墅,道路,甚至博彩。

美國操縱的NGO來了,組織「公民團隊」來跟當地政府鬧,說開發博雅島破壞了這裡生態環境。這也不讓搞,那也不讓建,鬧死你。

鬧到最後,中國建設代價就會大大增加,很多談好的項目就這樣無端拖延著。這種情況,在全世界都出現過,像緬甸的水電站,美國就是操縱「公民團體」硬生生給鬧停了。

誰在破壞南太平洋環境?誰在這裡搞過核試驗?西方國家心裡不清楚嗎?海面上比加州大兩倍的垃圾漂浮帶,是誰傾倒的?日本,澳州,美國,歐盟。

中國在話語權上,還遠遠落後於西方,要扭轉這個局面,還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美國是南太平洋既得利益者,而中國是外來者,當初,日本人控制著這些島嶼,美國也是外來者,它是用戰爭驅趕了日本人。

中美在這裡較量,現在要文斗不要武鬥。武鬥中國目前肯定吃虧,而美國怕的是將來武鬥會鬥不過中國,政策上非常糾結。

密克羅尼西亞群島的戰略作用

獨立之前,這裡是託管地,美國不能忽視它的戰略位置,然而,美國認為馬里亞納群島,帛琉群島,馬紹爾群島的軍事利益更高。

因此,對密克羅尼西亞有些放鬆,視之為雞肋,而對中國來說是一個跳板。也正是因為有中國的存在,密克羅尼西亞在美國戰略棋盤中的地位又高了許多。

1979年獨立後,美國與它簽定《自由聯繫條約》,條約主要規定:

一,密國接受美國經濟援助。

二,密國國防由美國保障。

三,排除其它國家在密國軍事存在。

2003年有了新版條約,增加了一些援助內容,因為舊版條約,兩國都不滿意,密國覺得自己沒有真正獨立,美國覺得划不來。

新條約到2023年結束,密國加入了一些條件,這給中國留下個機會,也就是說,通過法律運作,可以在2018年中止條約。

密國對中國心存感激,中國1989年跟它建交時,聯合國是不承認它的主權的,認為是聯合國託管領地。

直到1990年12月,聯合國才承認密克羅尼西亞聯邦主權,1991年9月17日加入聯合國。

所以中國對密國主權被國際承認有著很重要作用,跑在中國前面的是日本,日本人在1988年就跟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建交。

日本同樣對它的戰略位置極度重視,二戰時,日本人還在這裡生了許多小孩,密國第一任總統就有日本血緣。日本是中國另一個對手,也是美日澳同盟中重要一環。

中國是一個人在單挑一幫人。

這個地區除了是重要國際海空交通線和中轉站之外,還擁有大量的石油,金,銅,鋁等資源。

英法兩個老殖民者,還有擁有自己的地盤,如法屬波利尼西亞,英聯邦的斐濟,英法通過歐盟想在這裡的海底採礦,美國同樣用NGO組織來鬧。

辯證地看,中國雖然面臨許多對手,但可以分化對手,中國有著採礦尖端技術,而這些島國也渴望用資源換取經濟利益。

中,美,日,歐,各有各的盤算,日本奴役過這裡,美國統治過這裡,英法殖民過這裡,只有中國是最乾淨的。

日本主要是通過漁業合作來增加存在感,這是件外衣,美國給日本划出的紅線是:不得超過美國在該地區的存在影響。

從條約看,美國很在乎密克羅尼西亞是否有美國之外的軍事力量存在,不幸的是,中國在密克羅尼西亞影響力已經越來越大。

中國跟美國在南海的緊張氣氛,也帶到了這裡。在檯面上,都說要合作,美國甚至歡迎其它國家來磚南太平洋幫助發展。

說是一套,做的時候全是障礙。以旅遊業來說,中國人去密克羅尼西亞玩,是不需要簽證的。

但我們去密克羅尼西亞卻很難,為什麼?因為必須先飛關島,這就需要美國簽證。

中國要打破這個障礙,就要開通直飛航線,這涉及到在密國的基礎設施建設,機場跑道加寬工程,以讓更大的飛機能著陸。

美國會跟你合作嗎?NO.它是從軍事角度來看旅遊問題,你中國在這裡搞機場建設是為了旅遊?你還不是想搞空軍基地?

這就沒道理可講了,所以,那個《自由聯繫協議》不廢除掉,旅遊業很難搞呀。

中國一直要幫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把旅遊業搞起來,建碼頭,修機場,以後萬一颳風下雨什麼的,中國軍艦還能靠一靠。

靠多了,總得有個食堂,加油站什麼的,我們就修個基地。

美國老是愛用軍事角度看問題,這很不民主。

南太平洋島國還很窮,旅遊業很重要,關島多麻煩,轉來轉去,兔子要直飛。

中國不是蘇聯,不能在南太平洋一直處於零基地局面,沒有戰略基地,一旦中美開戰,解放軍的能源,物資在海上運輸很難得到及時供應。

我們早些年就開始由民間土豪在南太平洋購島,一簽一般都是99年,還有造島神器,也是這些島國所渴望的。

美國主導著海洋,但中國也未必不能在局部佔據優勢。

然而,無論是打破第一島鏈,還是切斷第二島鏈,中國海軍主要著眼點還是在收復台灣。

等到外圍布局成形時,美國要保衛台灣的代價就會大到它難以承受,一旦失去美國模糊的保護,有一天,台灣可以傳檄而定,台灣兵能打仗?

所以,南太平洋旅遊業一定要發展起來,密克羅尼西亞就是一個標誌性國家,在這裡成功了,其它島國自然會紛紛效仿,因為這些島國對外是抱團的。

寇能往,吾亦能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後沙月光本尊 的精彩文章:

TAG:後沙月光本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