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健身教練總結的新手運動,減肥篇和增肌篇,超實用!

一個健身教練總結的新手運動,減肥篇和增肌篇,超實用!

減肥篇

一、兩種減脂方法(針對體脂偏高的人)

第一種 降體重,身體超重及肥胖的人想減去多餘的贅肉,這種叫做降體重。

第二種 降體脂,身體指數(BMI)正常或超重一點,有點小肚腩的這種,對自己體重還算滿意的,想達到身材更棒的。

二、關於減肥的幾個概念

1.科學判斷——身體質量指數(BMI)

BMI(公斤/平方米)=體重(公斤)/身高的二次方(平方米)

BMI

18.5~24.9 正常

25.0~29.9 超重

30.0~34.9 肥胖

>35.0 過度肥胖

2.另一種簡單可行的方法——腰與臀圍度比例

腰圍與臀圍之比來評價相對脂肪分布,特別腹部脂肪過度的人,各種心腦血管病和新陳代謝疾病的危險性增大。

用捲尺測量正常狀態下腹部圍度最小位置和臀部圍度最大位置。

腰臀比例=腰圍除以臀圍

一般情況下男子大於0.84 女子大於0.72 就有疾病的危險。

再來提一下心肺能力

有的人爬個三層樓就喘的不行,有的人可以跑個馬拉松(大約42KM),這就是心肺能力的體現。

3.心肺耐力的評估即攝氧量儲備或者說心率儲備值(HRR)

心率儲備(HRR)=最大心率—安靜心率

最大心率(APMHR)=220—年齡

安靜心率即不活動坐在椅子或躺在床上的心率

心率即每分鐘心臟跳動的次數。

4.熱量的定義

單位為焦耳(J),就是我們買飲料或者食品標籤上貼的營養成分表的能量J

生命活動都需要能量,這些能量的攝入來自於我們攝入的食物。

身體攝入量即每天攝入的熱量

身體消耗量即基本代謝和從事勞動活動消耗的能量之和。

基本代謝量即腦力,呼吸,維持體溫,消化食物等等消耗的熱量。

三、方法來了

第一種,體重增加是身體攝入量大於身體消耗量

人體把多攝入的能量以甘油三酯(聚集在一起即是脂肪)的形式儲存在人體當中,遠古時代老祖宗吃不飽東西,有時好不容易吃得很飽一次,就把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儲存下來,防止以後一段時間沒吃的餓死。(PE徐恩東老師講的 )

降體重的方法即減少身體攝入量和增加身體消耗量。原理就是達到身體能量的負平衡。

減少身體攝入量

簡單說就是少吃 。在這裡說下減肥事情,減肥是一個與自我戰鬥的過程,一場無硝煙毅力堅持的戰爭,你半途放棄是自己做的決定。每個人應該向著美好的事情前進,有毅力把一件艱難的事情完成,最後結束的時候是無比開心快樂的,並且能讓自信心倍增。

減肥同樣是這樣,當自己堅持下來的時候,不只是得到了好的身材,與之同來的還有自信心,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良好的生活習慣,當然還有健康強壯的身體。

我這裡所說的少吃是適當的節食,不是讓你一天只吃兩頓飯,晚上不吃什麼的,一天三頓正常吃,晚上適可而止的少吃,晚餐的量怎麼控制呢,就是早上醒來不是被餓醒的就行。

有句俗話就是吃七分飽剛好。希望減肥的人們也可以這樣,「管住嘴,邁開腿」。

習慣很重要,尤其對於降低體重的人來說,比如能走樓梯的不要坐電梯,能走路的不要坐公交車(當然要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等等。

肥胖的人還有一點就是飽腹感覺差,即你當時可能已經吃飽了,但是腸胃還沒傳遞這個信心給大腦。

控制攝入量是超重肥胖人需要首要關注的問題。

改變飲食結構

引出一個公式 1千卡=1大卡=1000卡=1000卡路里 =4186焦耳(J)=4.186千焦(KJ)

好多超重的人喜歡喝飲料啤酒,吃糖、巧克力和油膩的東西。我來列下對比

一碗米飯(100g) 所含熱量 116大卡

一個饅頭(100g) 所含熱量 223大卡

一瓶可樂(500ml) 所含熱量 215大卡

一瓶啤酒(600ml) 所含熱量 192大卡

一塊德芙香濃黑巧克力(14g)所含熱量 76大卡

很容易看出一瓶可樂相當於接近2碗米飯的熱量,那些油膩的東西更不用說了。

感興趣的可以自己能量對比搜索一下。

剛才說了減肥是一個過程,需要改變飲食習慣,少吃油炸食品,多食含膳食纖維多點的蔬菜,多吃水果,少喝飲料,多喝萬能的熱白開水。

增加身體消耗量

對於降體重人群,可能心肺能力不是太好,運動可以先從快走開始,慢慢結合跑步,然後慢跑,間歇跑等等。

運動處方

有氧運動 可以先從 一周兩到三天,一天20~30min開始,最後目標 5天/周(或每天)40~60min,心臟病,高血壓患者適當警惕,可以從慢走開始

抗阻訓練 2~3天/周(不連續) 可以先從自重開始訓練,組次數 3~6組 一組8~15次,次數和負荷循序漸進地增加

柔韌性訓練 每次有氧或抗阻訓練結束後,拉伸運動的部位,保持靜態伸展30S。

解釋下有氧運動:快走,跑步,騎車,台階訓練等等。強度不是太大,運動完之後容易平息的方式,當然有的人快走就已經很要命了,那就從慢走開始,慢慢地速度提升上去,走的時間加長一點,跑步同樣也是,循序漸進地增加持續時間和速度。

為什麼提出抗阻訓練呢,抗阻訓練增加的是肌肉,肌肉在人體基本代謝和從事勞動也有消耗,並且比例很大,可以想像一個肌肉大塊頭爬樓和一個正常人爬樓,肯定大塊頭消耗的能量比較多,這就是看到好多健美運動員時不時就要吃東西也不胖的原因之一。

自重訓練:俯卧撐 徒手深蹲 引體向上,好多女生對這些可能不感冒,但是想要身姿好的女生在健身房練得比這還多,親眼見到一個女生硬拉140KG 。好多女生弓腰駝背,下蹲時膝蓋內扣,這都是肌力不均衡的表現。

就拿駝背來說吧,肩部過於內收,造成圓肩,過於內收內旋,胸大肌三角肌前束過於緊張,需要拉伸放鬆,背闊肌和菱形肌群過於薄弱需要加強鍛煉。當然這只是一部分因素。

女生標準俯卧撐做不起來,可以先從膝蓋俯卧撐做起。

第二種 減脂瘦身的訓練方法

這種方法比上述講的更艱苦一點。想要更完美的身材,付出肯定更多。

心肺訓練

即提高最大攝氧量或者說提高儲備心率值。最大心率是基本不變的,那就從安靜心率做起。這個概念比較深邃。大體說一下,胖的人體重大,需要更多的氧氣和血液供給各個組織,心率乘以血壓即是這個能力,經常不運動的人心肌較弱,專業運動員的心率在70次往下,並且他們的心肌很強,每搏輸出量(心臟每次跳動射出的血液)較高,而肥胖的人剛好相反,心率和血壓較高。心肺訓練提高的是你的心肌能力還有呼吸系統等等。

抗阻訓練要更強烈,喜歡自重的也可以。不過還是那句話,大家要是有時間有點資本的話還是建議去健身房,因為有時自己一個人練不容易堅持,自重訓練的強度可能達不到你想要的效果。隨便提一句,無論去什麼樣的健身房,最好買幾節課,讓教練教會你動作和體系之後,自己鍛煉(最好找個搭檔)。

運動之後的冷身和拉伸,有經驗的一定知道,運動完拉伸和不拉伸的差異。研究表明抗阻訓練結束後,繼續活動該鍛煉部位的肌肉有助於乳酸的運輸代謝,拉伸提高柔韌性。

運動處方

心肺訓練 3次/周 10~15min 一組波比跳10次 一組高抬腿30次 在有限的時間內全力以赴的去做 中間累了可以休息 但是每次訓練要比上次訓練做的組數要多

抗阻訓練 3次/周(最後目標4~5次/周) 每周三次的時候建議隔一天練一次,每個動作3~4組 每組6~12次 組間休息1~2min

柔韌性訓練 每次心肺訓練或抗阻訓練結束後,拉伸運動的部位,保持靜態伸展30S。

波比跳 高抬腿 火箭推 杠鈴高反 划船機 跳躍擊掌 跳箱等等複合動作都可以加入到心肺訓練當中,視自己興趣而定。

卧推 深蹲或硬拉 引體向上或高位下來 分別主要練習 胸大肌 股四頭肌和腘繩肌 背闊肌 當然也可以加入別的單關節運動。

如果每周練習三次的話,前20min 熱身 心肺訓練 後面40~50min 可以抗阻和柔韌性訓練

比如周一 波比跳 划船機 卧推

周二 休息

周三 波比跳 划船機 深蹲或硬拉

周四 休息

周五 波比跳 划船機 引體向上或高位下拉

周末 休息 然後下周繼續循環

還有就是動作不要經常換,固定幾個動作,記得同樣的動作循序漸進加次數或者加重量。

當然這兩種方法可以結合,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適合你的,堅持不懈的進行下去。

增肌篇

一、首先要了解肌肉生長的原理

機械張力 代謝壓力 肌肉破損

機械張力即抗阻訓練時對肌纖維的刺激,肌肉收縮與伸展克服阻力產生的張力,讓肌肉產生最多的張力,刺激更充分,肌肉更容易生長。

RM 用儘力氣只能推起一次的重量即1RM

同樣6RM即是力竭重複6次的重量

估算RM 表格來自NSCA—CPT教材

研究表明一組 6~12RM對肌肉增粗更有利,讓肌肉募集到的張力最大。

如上圖所示,RM次數越少,張力變大,重複次數越少。RM次數越大,張力變小,重複次數越多。即增肌選擇6~12RM,這樣肌肉張力面積達到最大,利於肌肉生長。

代謝壓力即肌肉細胞為了適應抗阻訓練強度做出的生理變化。包括更多的肌糖原和肌漿營養物質的儲存。

肌肉破損即常說的肌纖維撕裂,然後重新癒合形成更粗的肌纖維。

二、漸進式原則

任何訓練計劃的關鍵就是保持其連續性,但要遵守漸進式原則。

漸進式 同樣RM這次要比上次訓練多重複一次或多次。或次數相同,RM重量比上次訓練大。

比如單卧推來講周一 80KG 4組*10次

周四 80KG 4組*12次

周日 85KG 4組*6次

下周三 85KG 4組*7次

訓練計劃必須要有循序漸進的概念,要不然肌肉生長會處於停滯狀態,這可能是好多訓練者的一個弊病,須謹記。強迫自己要比上次做的次數更多或重量更大。

永遠記住引起肌肉大小合理量增加的關鍵因素是超負荷訓練。

三、充分的營養補充

食物的成分主要六大類即:碳水化合物、脂類、蛋白質、維生素、無機鹽、水。另外還有膳食纖維被成為第七類營養物質。

碳水化合物:單糖、雙糖和多糖。

單糖:葡萄糖、果糖(水果含有)和半乳糖(牛奶含有)。

雙糖:麥芽糖、蔗糖和乳糖。

多糖:糖原(肌糖原和肝糖原)、澱粉和纖維素。

攝入的碳水化合物在人體里去處:糖原、脂肪和氨基酸。

蛋白質必須經過腸胃道消化,分解成氨基酸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

蛋白質來源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動物蛋白包括肉類、奶類和蛋類等等。

植物蛋白包括豆類和乾果類等等。

補充蛋白質推薦動物蛋白質,因為該蛋白質類型分解成氨基酸趨近於人類氨基酸,更利於吸收合成蛋白質。

研究表明,如果進餐少於五次,很難增加體重。為了達到多次進餐,有些人飲用高能量飲料。

增重需要更多的蛋白質,每天需要2到4克/千克體重。

增肌或者說增重的人要和減肥減脂的人相反,要達到熱量的正平衡。就是攝入的熱量比消耗的熱量大。

營養比例: 根據自己理想體重乘以2~4g 即是你每天所需的蛋白質重量。男士增肌要吃到2800~3000Kcal,女士增肌要吃到2000~2200Kcal(這裡說的能量攝入量是單純的增肌,不是增肌減脂的那種)。碳水和蛋白比例趨近4:1。

推薦一個計算熱量的軟體APP 薄荷。輸入一種食物就能顯示出所含的能量。

營養時機:運動後肌糖原的恢復與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有關。

一般抗阻訓練之後蛋白質的合成是在36小時之內完成的。

四、合理刺激時機

鍛煉計劃一般分為兩分化、三分化和五分化。

兩分化針對不太有時間的訓練者,推分在一天,拉和蹲分在一天。

比如周一推,周三拉和蹲,周五推,周日拉和蹲。

一般適用於初級者,剛開始主要學習動作和適應其動作模式,刺激間隔太長,不太利於肌肉快速生長。

三分化針對高級選手和時間充足的訓練者,推、拉和蹲各自分為一天

比如周一推,周二拉,周三蹲,周四推,周五拉,周六蹲,周日休息。

這種刺激間隔適中,適合想快速增肌的訓練者。

五分化健美者經常使用,胸,背,腿,肩部,手臂各分為一天。

比如周一胸,周二手臂,周三背,周五腿,周六肩部。

刺激時機不能過早(肌肉還沒充分恢復),也不能過晚。需要訓練者自身去摸索,找到適合自己的刺激時機,爭取達到快速增肌的目的。

五、休息與恢復

肌肉系統一般在36小時後即恢復完成(因人而異,一般瘦人恢復時間較長),包括營養的補充和充足的睡眠。

神經系統包括中樞神經和周圍神經。打個比方熬夜一晚上,再去鍛煉,肯定比之前相同RM重複次數減少。因為我們的中樞系統處於疲勞狀態,募集能力和激發速率降低,訓練效果不會太理想。

許多人只知道鍛煉,不知道鍛煉後需要充足的營養和休息。

肌肉增長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需要訓練者持之以恆的耐心、充足的營養和對自己狠心的態度。

最後,增肌道路依然漫長,希望各位最終能得到理想的身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增肌 的精彩文章:

瘦子煩惱也多,如何進行增肌?
「秋膘」這樣貼,減脂、增肌才能又快又爽!
手臂增肌訓練:一個月手臂粗一英寸!5個超強泵感動作練就二頭肌
增肌過程中三個常見的誤區
增肌必備的5種訓練模式,針對性訓練讓增肌效果飛躍提升

TAG:增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