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陸儼少談用筆,這些訣竅你可懂!

陸儼少談用筆,這些訣竅你可懂!

翼圖本期免費分享《趙步唐山水畫教學》視頻全集,下期將免費分享《杜滋齡人物畫技法》視頻全集。需要的朋友按如下方法領取。

點擊下方藍字搶購書畫優盤

所謂筆墨,即是用筆用墨。而兩者之中,墨主要記錄筆的運動,留下痕迹,是服務於筆的,所以用筆尤為重要。謝赫《六論法》第二是骨法用筆,說明用筆在中國山水畫中的重要地位。

學習中國畫,第一步就是練筆,要熟悉筆性、把握它的脾氣,純熟而嫻練使用它,做到得心應手,運用自如,必須要避免信筆,要做到使筆而不為筆使。

執筆方法,主要有六字訣:指尖、掌虛、腕靈。這是總的方法。但指實不是執死不動,尤其中指必須微微撥動,因為五個指頭,大指、食指、中指緊緊執住筆桿,其餘無名指和小指只不過起到輔助的作用,而上面三個指頭,中指最靠近筆尖,稍動一下,點畫之間,便起微妙的變化。

筆既要提得起,還要撳得下。執筆大中所說起倒提按,就是這兩下方面。提得起,用筆尖,撳得下,就要用筆腹、筆根。小撳用筆腹,大撳用筆根。要一撳到底,撳得重,撳得殺,不管筆頭上水多水少,或濕或干,要有決斷,無所疑忌。切不要欲撳又止,不重不透,觀望不前,猶豫不決。這樣才能達到沉著痛快的效果。尤其提撳兩者穿插互用,抑揚收放,產生節奏感。畫面就不平,有韻味。

作畫有關筆性,有的人筆性不好,有細弱、尖薄、僵硬、粗爛、甜俗等弊病。筆性關係到一個人的氣質個性。但也有可移改處,如果執筆得法,也可使筆性從不好到好。我的體會:如果在運筆時用中指撥動筆桿,運送筆尖由上到下,由左到右,可以使線條拉得長,中間有變化。而這樣筆鋒永遠在墨痕中間,取得中鋒的作用。而在運筆之間,中指微微撥動,線條便有頓挫轉折,波磔相生,可以避免尖薄、細弱、僵硬之病。

用筆不是筆桿直豎起,就是中鋒。中鋒的好處,在於豐實壯健,而無偏枯纖弱之病。所以不論寫字作畫,都貴中鋒。寫字可以用一個執筆姿勢,只要中間能換筆,就可以達到中鋒的效果。作畫要求不同,它橫拖豎抹,作用多端,因之不能永遠豎起筆桿,有時把筆卧倒,也可取得中鋒的效果。我們所謂中鋒,要求筆尖永遠在這一筆的墨痕中間,而不是偏出墨痕邊緣,做到萬毫齊力,這樣不論豎筆卧筆,拖筆逆筆,都是中鋒。

所說執筆無定法,歸根到底只是用筆無定法。然不定中也有定的一點,就是用筆要圓。圓的對面是尖薄偏枯,僵硬不糯,斷續無氣,妄生圭角。要做到圓,第一筆鋒必須永遠在墨痕中心,也就是中鋒。筆平畫是中鋒,但轉了一個彎,筆鋒偏出墨痕邊緣,就不圓,就不是中鋒,這樣必須換筆,那麼筆鋒又回到墨痕中心來,還是中鋒。不論豎筆、卧筆,都是一樣。

運用筆尖時,要提得起,留得住。畫一根線條,要用全身的力量送到底。送的時候中指向下按,同時臂腕向里拖,中指微微撥動,搖曳生姿,不是平畫過去。這樣線內就有東西,有了東西,就留得住。

筆頭的大小,不是線條粗了就筆頭大,線條細了就筆頭小,要知道筆頭大的人,即使畫了一根線條細如髮絲,它還是大的。筆頭的大小,要看它筆毛鋪得開,線條也有東西,筆頭就能留得住,也就大了。線要拉得長,圈子要圈得圓,在山水畫技法上,是基本功訓練的兩個重要方面。

中指撥動,是用筆的訣竅,但要用到創作中,必須經常訓練。其法把注意點時刻放到指上,使中指覺到有重量,而且好像有長一節的感覺。無事時,空手撥動中指,讓它本能地自會撥動,積久之後,對用筆大有幫助。此外還須訓練運腕,要求腕的運使圈得轉。就靠平時不斷地訓練畫圈圈、打圈子。把指腕運活,配搭緊密,以達到圓轉無礙的境界。訓練打圈子之外,還須訓練長線條。長線條有直線和波浪紋曲線多種,都要中鋒一筆到底,那就不止運腕,同時還要運臂,拉時腕不能靠在桌面上,正中端坐,利用腹部呼吸,沉住氣,目光盯住筆尖,執筆要較高,筆桿垂直豎起,中指微微撥動,徐徐划過去,這樣不論橫線直線,都能出於中鋒,而且能拉得長,雖到末杪而氣不竭。

古話說:大膽落筆,細心收拾。初落筆時,膽子要大,著重筆的運用,就是用筆要有變化。當落筆之前,大體中心要有個底稿,至於西部,往往畫了一筆,從這一筆的筆勢,生髮出下一筆,也就生髮出一個細部的章法來,預先想是想不出來的。所以稿子不能打得太仔細。

大膽落筆,不能筆筆好,不好的筆,要隨畫隨改,以達到筆筆能看。粗筆細筆,按筆提筆,濃墨淡墨,枯墨濕露,大體已定,回過頭來,細心收拾,不到之處,隨手勾搭,修補填空,這樣墨稿畫好,必須設色的,就可以設色。

山水畫家,偶作花卉,能夠脫去花卉畫家的老框框,自出新意,別饒奇趣。但是花卉畫家,如作山水,多不入格,其故何在?我的不成熟體會:山水畫用筆變化最多,點線上有了功夫,用在花卉上,好比有了五千兵,只用三千自能指揮如意,綽綽有餘。花卉畫上點線用筆變化較少,用來畫山水,好比只有三千兵,卻要當五千用,以少用多,當然捉襟見肘,使轉不靈。

用筆柔毫宜剛用,健毫宜柔用。尖筆不尖,禿筆不禿,做到如此,才見功力。第一靠不斷的肌肉訓練,要做到把力用到筆尖上。第二要熟知筆性,深體細察因勢利用。

筆毫是柔物,但下筆要如刀切,筆的邊緣要有「口子」。所謂「口子」,就是墨痕不是邊漸淡,而是到邊反濃,積墨凝聚在邊緣好像刀切,所以也叫「殺」。用筆能「殺」,才能沉著痛快,才能免去甜、賴、疲、瘟諸病。能「殺」之法,首先用筆要重,重要有內勁,不是用蠻力。

要做到用筆能「殺」:寫字是最好的訓練辦法,我們不能毫無目的地憑空圈圈劃劃,總有個依附,否則日久必致生厭,而且也不能全面,所以學畫宜兼學書,練習寫字。字好了,不僅題款可以增加畫面的美觀,而在畫時,對於點線用筆,幫助實多。為什麼常常遇到這樣的學畫的人,初學時畫還可觀,到後來進步不快,甚至停步不前。當然還有其他的因素,我看缺少寫字功夫,或多寫而訓練不得其法,是一個很大的因素。

畫是形象思維的藝術,一定要依附形象,就是說每筆要說明一個特定的形象,為形象服務。中國畫要要求一定程度的似,但同時也要求一定程度的不擬,還要有獨立性,抽象地發揮筆墨中熟練和巧妙地運用技法,使一點一拂,沉著痛快,虛靈,圓轉,不依附形象而有獨立的欣賞價值。這和書法一樣,積點畫以成字,而一點一畫都要獨立能看,並起來成一字,而拆開來每筆都經得起推敲,毫芒轉折,波磔互生,毫髮無遺憾。畫亦同然。

運用多變無礙而不易尋找的規律,以達到筆墨的靈與變。靈變兩者,是筆墨運用的最高要求。自古大家無有不靈不變者,做到靈氣往來,變化莫測,不見規律,而且有規律在,藝術魅力所以能夠抓住人,主要是這點。

整幅畫是許多筆畫積聚而成,所以氣息關乎筆性,反映在筆性上,有人渾厚、有人尖薄、有人華滋、有人乾枯、有人凈糯、有人板結、有人圓轉、有人生硬、有人豪放、有人獷悍,如此等等,各如其面,互不雷同。一個人生下來就有各自的稟賦,所以筆性的形成,一半是先天的,一半是後天的。

初學作畫,必須訓練用筆方法,要全身運氣把力量用到筆尖上,基本功夫打紮實,用筆既好,用墨自來。所稱墨分五彩,筆不好,決無五彩之妙,關鍵還在用墨上。

用筆首先要講求執筆法,執筆無定法,尤以在山水畫中不同於寫字,起倒提按,橫拖豎抹,變化較多。所可言者,主要臂使腕,腕使指,要腕靈活,指實掌虛,把全身力量運到筆尖上。要使筆毫既能鋪得開,又能收得攏。不論豎筆卧筆,讓筆鋒常在墨痕中間。

墨從筆出,下筆之際,筆鋒轉動,發生起倒、頓挫、粗細、徐疾等變化,其變化是利用墨來記錄下來,如果無墨,空筆轉動,不留痕迹,何以見用筆之妙,所以墨為筆服務的。至於墨的濃淡、乾濕,也是在筆頭上出效果。濕墨行筆要較快,用濕的墨筆多提起,用干筆筆多撳下,因勢利用,功夫還在筆頭上。

用筆用墨,好像兩者是並行的。實則以用筆為主,用墨為輔,有主次輕重之別。用墨之際,對紙凝神,解衣盤礴,虛心實腹,氣沉丹田,把氣運到指上,再由指運到筆尖上,同時要提高腕使筆有寬廣的迴旋餘地,提按起倒,進退順逆,橫拖豎抹,四面出峰,經過平時的訓練,使線條拉得長,圈得圓。筆頭上水分的乾濕濃淡調配適當,然後心有定力,任情行止,不論濃墨淡墨、枯筆濕筆,不為所動,惟所命之。

用筆中鋒。其間關鍵在於換筆。即一畫過去,筆毫在墨痕中間 ,但轉了彎,筆鋒就偏散,必須換筆,讓筆鋒仍舊到墨痕中來。中鋒為主,但也不排斥偏鋒的運用,順筆逆筆,筆尖筆腹筆根,都要用上,以達到變化多端的境地。

一筆粗畫,須要重按,一根細線,如同髮絲,同樣要用全身的力量,所謂提得起,撳得下,留得住。而一根線條又須頓挫波磔,內中有東西。要筆拆開來經得起看。不能有敗筆,出現敗筆,隨畫隨改,用好了筆,墨色自能娟潔光潤,濃淡穿插,層層生髮,既見筆,又見墨,達到用筆用墨的極致。

作畫用筆要毛,忌光。筆松乃見毛,然後又蒼茫的感覺。但不是筆頭幹了才見毛,濕筆也可見毛。要做到筆松而不散,筆與筆之間,顧盼生姿,錯錯落落,時起時倒,似接非接,似斷非斷,雖濕也毛。毛之對面是緊,光與平相關聯,緊與結相互生,不光不平,不緊不結乃見筆法。松忌散,不散宜緊,但緊了又病結,筆與筆之間相犯乃結。如果各順其勢,情感相通,互不打架,則雖緊不結。筆與筆之間既無情感,又無關聯,各自管自,這樣雖松而病散,如果相生相發,順勢而下,氣脈相連,雖松不散。

筆下時把精神的注意點,直灌注到筆尖上,全身之力隨著也到筆尖之上,如是筆好像刀刻下去那樣能入紙內,而不是漂在紙面。同時筆尖所蘸之墨徐徐從筆尖滲入紙內,這樣既勁鍵有力,墨也飽滿厚重有光。積點成面,面就有精神。

常見的執筆法有:一、拖筆法:執筆法是大指、食指兩個指頭在上面從相對的方法執住筆桿,近於執鋼筆和鉛筆的執筆法,所不同者,只是指頭須直一些,又不要執得太緊,拖時筆鋒同樣要藏在墨痕中間,叫做卧筆中鋒。

二、逆筆法:其執法大致和拖筆相同,筆頭在前,逆勢向上,筆尖須在墨痕中間,雖逆而仍不失其為中鋒,可以生拙的效果。三、斧劈法:執法也和拖筆法大指相同,只是執筆要松,不宜太緊。用大指、食指和中指三個指頭執住筆桿,筆桿平卧,對準自己,指頭不動,用腕向右劈斫,如斧頭劈木之勢,要明快利落,切不可拖泥帶水,不見口子。在劈斫之前,可在部分先畫上「ㄐ」形,七八個一組,俟墨未乾,順勢筆去,可多變化,得到山石的質感。

四、平括法:平括法的執筆和斧劈大致相同,所不同者筆桿更卧向紙面,使筆鋒側面平均著紙,執筆稍緊,落筆稍慢,均勻地卧划過去,斧劈法筆能短,平括法筆能長。筆頭蘸墨稍幹些,好像括在鐵的平面上,故又稱括鐵皴。五、乾擦法:執筆法和拖筆法相同,只是筆桿向右傾斜,運用中指,運轉筆桿,向下乾擦,筆痕不長,以見其毛。六、連點法:執筆同豎筆法,腕動而指不動,筆尖從空墮下,連續不斷,如雞啄米,回還往複,以成一片,又或筆桿向右欹斜,運用筆腹,連續下去,點子靠攏,如斷不斷,連成一根粗線,但和平畫過去的線效果不同,更為圓渾厚重。以上各種筆法,舉起大要,不妨生髮出去,加減變化為之。

不論豎筆卧筆,順筆逆筆,用筆中鋒,筆毫常在墨痕中間,關鍵在於提筆,一畫過去,筆毫在墨痕在墨痕中間,但轉了彎,筆鋒偏出,必須提筆。換筆時轉動腕,讓筆鋒仍回到墨痕中來。中鋒為主,但也不排斥偏鋒。中偏鋒互用,線條就有變化。用筆好,墨色自能光潤娟潔,濃淡枯濕,層層穿插,既見筆又見墨,達到用筆用墨的極致。

用筆既大膽,又細心,做到大膽落筆,細心收拾。當落筆之際,提按起側,輕重徐疾,任意徑行,信筆直下,不要有所猶豫彷徨。大體已定,而後勾搭皴染,處處到家,不能有一點放過。抓住章法上的重點之處,層層加染,豐富後重,不結不膩。其他部分,著墨不多,而筆簡意足。虛實輕重,兩相對比,要求不平。這疏疏幾筆,不多不少,要恰到好處。筆下無功夫,點畫立不牢,往往覺得不夠,遂又再加,卻又多了。所以加得上很難,放得下更不容易,如果能夠加得上,又能放得下,筆墨運用,思過半矣。

不論何種執筆法,點畫之間,要交待清楚,生動利落,而又含蓄不露。切忌浮煙漲墨,狼藉紙面,筆畫不清骯髒板結。於諸法中,以豎筆法最為常用。主要運轉筆端,為我所用,經過平日的寫字鍛煉,方能達到此境地,所以貴難。

有些人往往多用拖筆,甚至處處拖,少變化,易平薄。所以各種方法必須穿插互用,方見變化豐富。如果豎筆法有了功夫,做到中鋒而圓,那麼即使拖筆逆筆,也同樣能達到中鋒而圓,否則拖來拖去每筆皆扁,失去中鋒,筆墨單薄,索然無味。

用筆重是一個基本要求,好的畫跡,用筆無有不重者。粗壯的筆畫用筆腹筆根,一撳到底,固然重要;即是一根髮絲似的細筆同樣要運用全身力量運到筆尖上,雖細亦重。

要達到沉著痛快的效果,關鍵在於執筆。執筆無定法,尤其山水畫中,要求多樣的執筆方法,主要有六字訣,曰:「指實、掌虛、腕靈」。執筆不能執死不動,尤其中指,在運筆的同時,必須微微撥動,因為五個指頭,大指、食指、中指三個指頭牢固地緊緊執住筆桿,其餘無名指和小指,只起輔助的作用。而上面三個指頭,中指最靠近筆端,稍動一下,在點畫之間,便起微妙的變化。

中指撥動,是用筆的訣竅,為我幾十年學畫,深悟所得,但要用到創作中去,必須經常訓練。其法把注意點經常放在中指上,使中指覺得有重量,而且好像有長一節的感覺,無事時,空手運轉中指,讓它本能地自會撥動,積而久之,對用筆大有幫助。此外還須訓練運腕,要有腕的運練兜得轉,就靠平時不斷訓練畫圓圈,把指腕運活,以達到圓轉無礙的境界。訓練打圈子之外,還須訓練拉長線條,長線條有直線、波浪曲線等多種,都要中鋒一筆到底,那就不止運腕,同時要運臂。拉時正中端坐,利用腹部呼吸,沉住氣,目光盯住筆尖,腕不能靠在桌面上,執筆較高,筆桿垂直豎起,中指微微抬動,有韻律地徐徐畫過去,這樣不論直線、曲線,都能處於中鋒,且能拉得長,雖到末杪而氣不竭。要知道,線拉得長,圈子圈得圓,在山水畫的用筆上,是基本功訓練的兩個主要方面。

畫有筆性,因人而異,筆性一半是先天稟賦,一半是後天培養成。秉性關乎人的品質,古語云:[人品既高,畫品不得不高。]而畫品的高下,具體表現在筆性上。即然筆性一半是後天培養成,就應該做培訓轉化工作。第一培養好的道德品質,做一個正派的人;次之讀書寫字,多看書法名家,默識冥會,陶冶氣質,加上矮正執法筆法,這樣可以補救先天之不足。好的筆性,圓而不板結,厚而不尖薄,華滋而不偏枯,豪放而不粗野,筆鋒能鋪開,而又能聚攏不散,這樣方能達到用筆的要求。

粗筆利用按,細筆利用提,提按時用筆的兩個主要方面。不過,僅僅是重,還未盡到用筆的妙用,重之外還須動,既重實,又飛動,要做到沉著痛快,這是矛盾的兩個方面。一般來說,用筆有分墨,沉著了就難飛動,不飛動就難以到痛快的效果,兩者兼善,必須統一得好。

用筆之際,提腕、運腕、運指,務使筆有較大幅度的迴旋餘地。提按起倒,進退順逆,橫拖豎抹,四面出鋒,經過平時的不斷訓練做到使筆而不為筆使。筆頭上水分的乾濕濃淡,掌握適當,以達到濕筆不爛,干筆不枯,心有定力,不管筆頭有墨無墨,我還是我行我素,而不為所動。但做到這點,是不容易的。

一筆下去,既為形象服務,亦反映一個對象,而這一筆不僅是畫像一個東西,而它的本身,也須具有獨立抽象的價值。好比寫字,寫成一個字可以讓人識得之外,點畫結體之間,韻味意趣之高下,就全靠筆跡,亦即用骨法用筆法來表達出來。

在用筆作點時,也有各種不同的方法,如快點法,好像雞啄米,下筆速度快,一氣點成一組點子,而點點都要入紙,雖然用的是筆尖,而要每點圓渾,務求做到筆尖而點子不覺其尖。下筆要果斷,切勿遲疑,丘壑內藏,成竹在胸,要從丹田之氣噴落而出,如是乾濕濃淡,無不如志,而用筆用墨,思過半矣。

用筆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收穫,必須不斷練習書法,體會到書法點畫之美,同時進行肌肉訓練,也可以做些氣功,虛心實腹,氣運指掌,做到不用力而有力,經常以指畫圓,達到圓通自如,使畫無礙,行之既久,執筆作畫,點畫經得起推敲,密也,疏也,水到渠成,無往不利了。

在運筆的時候,一般多用中鋒,但不是筆桿直立才是中鋒,卧筆也可達到中鋒的效果,主要是把筆鋒按在墨痕中間,一筆畫過去,初時筆鋒在墨痕中間,是為中鋒,但當打了一個彎時便必須換筆,不換就成偏鋒(側鋒),形成一面光、一面毛,筆就扁薄飄浮。作畫不一定筆筆都要中鋒,有時也許拖用偏鋒,輿中鋒穿插互用,以求變化,當用偏鋒時也要下筆沉著,切忌撩、忌飄、忌削、忌掃,偏也要求重實。

拖筆是筆尖、筆肚與筆根成一直線卧到紙上,筆毛不能鋪開,雖然有時也可以得到意外效果,但只可偶一用之,用多則感平薄少變化,若拖慣了,筆就豎不起來,要想不拖,也不可能了。逆筆,即是由下而上,自右向左寫,古人說四面出鋒,甚至說八面出鋒,不管四面八面,就是要求筆向多方面出去,前後左右,無可不拖,臂不靠紙,腕指靈活,起倒轉折,變化多端,中、偏、拖、逆同時運用,若能利用筆尖、筆肚、筆根各個部位的功能,輕重徐徐,偃捺頓挫,做到變化多方,不可端倪,才屬高手。

筆有繁簡疏密,密處不嫌其密,疏處不嫌其疏,重台疊架,千華萬筆,而畫好之後,不結不滯,筆筆清楚,墨花滋潤,黑里透光,不覺其膩,初學者一道畫過,如欲再加,即無從下手,密處不敢再加,一加即膩,總嘆作畫加得上為最難,殊不知疏處能疏更不容易,疏疏幾筆,看似簡略,而神完意足,多一筆就嫌其多,少一筆就嫌其少,筆筆頂用,不可移易。

我們傳播一種生活態度讓您一生擁有優雅氣質

文藝天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術世界 的精彩文章:

蔣兆和到底是個什麼樣的藝術家?
朱新建:我認為,齊白石、黃賓虹、林風眠都不是一流大師!
齊白石先生論作畫與題畫詩
科學已證實了;從古至今流傳著「人養玉、玉養人」的說法
徐悲鴻與潘天壽誰是中國美術界的英雄?

TAG:美術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