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蝗災發生時大臣主張捕殺,皇帝說:不可,殺蟲太多,恐有傷和氣

蝗災發生時大臣主張捕殺,皇帝說:不可,殺蟲太多,恐有傷和氣

在中國的古代時期,由於自然科學知識的缺失,國家一旦發生災害,統治階級都會把它看做是上天對自己德行有失的警告和懲罰,每當災害發生時,當朝執政的帝王都會採取各種措施應對。

商朝初年,神州大地遭遇連年大旱,滴雨未落。商湯就在郊外設祭壇,虔誠的向上天焚香祈雨,並說出了六條自己的過錯,希望以此換得上天的憐憫,降下雨水,結果任憑商湯和史官天天哀求,最後還是沒有下一滴雨。

蝗災發生時大臣主張捕殺,皇帝說:不可,殺蟲太多,恐有傷和氣

周幽王時期,陝西岐山發生了一場大地震,太史伯陽甫認為:地震的根源是陰陽失衡所致,天地間分為陽氣和陰氣,陽氣在上,陰氣在下都是平衡有序的,如果亂了,陽氣不能上升,陰氣置於陽氣上面,就會發生地震。最後他得出結論:若不修德恤民,周朝將要滅亡。周幽王聽後卻不以為意,結果沒多久,西周真的滅亡了。

明朝景泰二年,天空出現流星雨,景帝朱祁鈺大驚,慌忙修省自身,實行仁政,減免百姓賦稅,寬大刑獄來響應上天的警告。隆慶時天空出現日食,明穆宗穿上素服,祈求上天不要傷害百姓,並安撫天下災民,嚴禁對犯人施加酷刑。

蝗災發生時大臣主張捕殺,皇帝說:不可,殺蟲太多,恐有傷和氣

每個朝代都有災害發生,如此之事不勝枚舉,在各種異象和災害中,蝗災是經常發生的一種災害,由於古人缺乏對蝗蟲的認知,很對地方都流傳蝗神之說,又有蝗魚互化之說,比如在《太平御覽》中就說:蝗蟲飛入海,化作魚蝦。當天下大旱時,魚卵又孵化為蝗蟲。

唐玄宗開元四年,山東蝗害成災,老百姓受封建迷信思想束縛,不敢捕殺,都在田旁設祭焚香,對蝗神膜拜哭求,坐視蝗蟲泛濫毀滅莊稼。名相姚崇知道後,上奏唐玄宗力主捕殺蝗蟲。玄宗說:「蝗是天災,是由於朕德政不修所致,你要捕殺,這不是背道而馳嗎?」姚崇拿出漢光武帝時捕殺蝗蟲,取得的成效來勸說玄宗,蝗蟲是可以捕殺的。

蝗災發生時大臣主張捕殺,皇帝說:不可,殺蟲太多,恐有傷和氣

最終玄宗勉強同意姚崇全力捕殺蝗蟲,在姚崇的督戰下,百姓紛紛投入到殺蝗大戰中去,當年農業有了好的收成。第二年,山東又發生了蝗災,比往年更盛。姚崇按照老辦法,督促各級官吏立刻捕殺。此時朝堂之上都認為蝗蟲殺不得,越殺越多。玄宗也很惆悵,就問大臣們該怎麼辦?汴州刺史上書說:「蝗乃天災,應當修德,以感動上天。」

另一宰相盧懷慎也反對捕殺蝗蟲,他說蝗蟲是天災,非人力所能制服,而且殺之過多,有傷天和。玄宗也認為很有道理,就對姚崇說:「蝗蟲也是生命,大肆捕殺,恐怕有傷和氣,蝗災的根由在於朕,朕應該反思自己的過錯,昭告上蒼,方能解除蝗災的發生。」

蝗災發生時大臣主張捕殺,皇帝說:不可,殺蟲太多,恐有傷和氣

姚崇認為不是這樣,他對玄宗說:「那些反對捕殺蝗蟲的人都是死扣書本的書獃子,不懂得變通之道,凡事有時要違反經典而順乎潮流,有時要違反潮流而合權宜之計。」接著他列舉了歷史上一再出現的蝗災,後果都很可怕。又說:「今山東蝗蟲,孳生之處,遍地皆是,倘農田沒有收成,則人民就要流移,事關國家安危,不可拘守成規。即使除之不盡,也比養了成災好。陛下好生惡殺,此事不煩你下詔,請允許我下文處理。若除蝗不成,我所有的官、爵,一概削除。」玄宗又一次被他說服,同意了他的滅蝗計劃。

蝗災發生時大臣主張捕殺,皇帝說:不可,殺蟲太多,恐有傷和氣

在捕殺蝗蟲的行動中,由於姚崇經驗豐富,指揮得當,雖然蝗災來時鋪天蓋地,宛若下雨,但在全國總動員的捕殺中,也沒有對災害地造成嚴重的饑荒。捕蝗工作告一段落後,天下各地對姚崇的指責紛至沓來,都說蝗災是上天降下的警示,應當修德以免災,如今逞能捕殺,逆天而行,必然遭受更強烈的報復,埋下的蟲卵也會一石生十石,蝗災以後也會越來越多。

蝗災發生時大臣主張捕殺,皇帝說:不可,殺蟲太多,恐有傷和氣

對於這些指責,姚崇都一笑置之,雖然捕蝗工作的成果是顯而易見的,但事後他即未立功,也沒受賞,他用自己的行動戰勝了蝗蟲,挽救了百姓,維護了帝國的統治,卻敗給了封建思想和禮教。不久姚崇被唐玄宗罷去相位,告老還鄉,活到72歲高齡後去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沉靜的猛男子 的精彩文章:

此人一戰滅蜀獲免死牌恕十死,奉詔議事時,發現屋內伏有三百甲士
此人因謀逆罪被誅殺,抄家時發現一間密室,打開後皇帝後悔了
史上最不稱職的劊子手,三刀砍掉一個人頭,被死者嘲笑技術太差
歷史上最不稱職的劊子手,一刀下去罪犯未死,反而嘲笑他技術太差
此人被告意圖謀反,李淵知道後毫不怪罪,並送去三位貴妃通宵服侍

TAG:沉靜的猛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