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白夜追兇》是怎麼用鏡頭講故事的

《白夜追兇》是怎麼用鏡頭講故事的

(本文圖片較多,推薦在wifi環境下觀看)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騎士日記】

一部懸疑劇的成功起碼有三分之一的功勞是要歸攝影的。因為電影本身就是影像的藝術,影像表達是最直接的傳遞,是基礎中的基礎,從營造氣氛到細節表達,都是從攝影開始的。

一個優秀的劇本如果遇不到優秀的攝影,結果可能就是一眾普通的二流電影,比如上月的《破局》(當然,劇本改編得也不三不四的),愣是把一部懸疑片拍出了喜劇片的味道,攝影鍋很大。

而優秀的作品,則是能在攝影的全方位都做得面面俱到。在《白夜追兇》里,攝影的布光可以說是比較用心了。這部劇的核心劇情就是警察哥哥與嫌犯雙胞胎弟弟的身份互換(由潘粵明一人飾演),劇中很多次都用了明暗對比很強的布光手法來表達兩兄弟的境遇,比如下圖:

兩兄弟一明一暗,暖色與冷色光源互做對比,用鏡頭語言把他們的劇中的情況「講」了出來。明暗之外還有環境,弟弟沒有後路,哥哥沒有前路,兩個人只能合一併行,這是他們的處境。而冷暖色其實還存在著配色對比衝突,這也是兩兄弟彼此之間的其實有隔閡和衝突的暗指。

一般在攝影作品裡,冷色代表著晦澀,隱秘和罪惡感,暖色則代表著溫暖,坦然和正義感,關宏宇和關宏峰兩個孿生兄弟,哥哥是刑警隊前隊長,是個類似福爾摩斯的全面光偉正的人物,所以在暖色方(注意,他不抽煙的);弟弟關宏宇是一個退伍軍人,後來成了灰色地帶的社會人,有很多秘密,所以在冷色方。

這種正向的攝影方式,我們在很多罪案類影視作品都能夠看到。如:

《無間道》里的梁朝偉和曾志偉的冷暖色調對比

《白夜追兇》的這種攝影風格上和著名罪案片導演大衛芬奇的電影是很接近的,尤其接近《七宗罪》。

那也是一部自始至終都在下雨,從不見晴天的電影。它的攝影風格非常陰鬱,明暗對比很強烈,全片不是濫用冷色調,但無論冷暖色都呈現出了異常陰鬱可怕的氛圍。這種氛圍無論在中國還是在外國都是非常駭人的。畢竟,每個城市都會下雨,都有老小區,都都有那種每天都可能死去的人,和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冒出來的變態。

以兇手自首這一場戲為例,這是兇手到警局自首後的第二組鏡頭。一直藏在暗處的兇手變作受光的最明處,而警探卻在暗處,這裡身份和主動權都扭轉了。兩位主角衣著都是暗色,只有兇手穿紅色,也就宣告了這個角色在全片的意義。在站位上,製作者把兇手放在了兩位警探的中間,把三人的關係交代得頗為清楚,為之後的劇情做出了先導鏡頭信息傳遞。

而《白夜追兇》第一案的兇手兄弟,也在光影布置下顯得猙獰和可怖。

一個鏡頭能「說」這麼多信息,雖然最後可能只是幾秒鐘就過去了,但這幾秒的累積,讓每一個鏡頭都能有這樣的信息量做傳遞,《白夜追兇》整部劇給人的「感受」就很豐富了。因為,沒有一個沒有用的鏡頭,幾乎每一個鏡頭要傳遞的信息都非常多。在這一點上,《白夜追兇》已經可以和美國罪案劇看齊了。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看美國罪案劇攝影翹楚《真探》和《白夜追兇》在環境和兇手陳述方面的異同。

在真探的開篇,一組這樣的鏡頭:

抬著屍體的人影

樹林中的點點火光

特寫燃燒,最後鏡頭定格在遠景處的燃燒的野火

在這裡,1分鐘上下的鏡頭裡,沒有對白,就只是單純靠鏡頭傳達了信息:罪犯的作案時間(黎明時分),作案地點(有樹的郊外)和儀式方式(火),這些內容在之後的案件現場都有所對應,在懸念的引出上有著重要的意義。因為在最初製造一個「因」,給觀眾一個懸念「他在幹什麼」,接下來的推理過程才會有意義。

這和白夜追兇的開場幾乎是完全類似的。在《白夜追兇》的開頭:

這是一個正在作業的儀器

通過儀器的光影折射,和聲效傳遞,可以看見有人在剁什麼東西(這裡的鏡頭已經引出了觀眾的第一次好奇)。

第二次剪輯我們看到了一張床,和床上飛濺的血跡,這裡的尺度非常吸引人,這個特寫的布光只有一處光源,把觀者的視點聚焦到濺血的那一處。

這個時候切換一個中景,只是一個動作的描述,告訴觀眾的案件的發生環境和發生動作。這裡光源還是只有一處,但把所有的焦點都聚集在了兇手的動作上。

畫外音讓兇手分了神,停下了動作,這裡是一個眼神的特寫,沒有凶光,只有觀察,說明他的狀況,並不是激情殺人,而是一種冷靜的計劃,並且,他觀察出了一個重要信息——關宏宇。(後面有對應)

交代完信息之後,把鏡頭最終定焦到兇器上,最後一個動作完成了,片頭劇目結束。

鑒於《真探》的宗教屬性和神秘元素要多一些,所以整體攝影風格偏暗,採用手持攝影機拍攝,是近景,為了表達一種倉促和儀式感;而《白夜追兇》則是一組蒙太奇表達兇手的行為、情緒、兇器和環境。兩者的作用都是在開篇就拉出了案件的幾個環境信息,給觀眾懸念,留足空間讓觀眾去思考,屬於先表述過程,再讓觀眾觀察結果的類型。並且,這些信息都在之後的劇情推進里有所對應,這才是有用信息傳遞,因為在最開始鏡頭中已經留好了「預設」,在解開的時候,觀眾在「印象」之中就可以做比對回憶。

這樣的攝影信息傳遞手法很高也很妙,但是在我們其他罪案劇中的表現就很少,也不會做很細緻的信息對應,在這個方面,《白夜追兇》真的可謂是此類信息的翹楚了。

不過,除去《白夜追兇》,我國的劇作的平均水平,就攝影而言,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歐美的劇作之所以好看,很大程度上仰仗攝影的專業。這個包括了攝影器材的專業和鏡頭語言的專業。

這是美劇《國土安全》的攝影師,他用的是一台Alexa65攝影機,在某次採訪中,他說他也會用red epic和5D1。在攝影機界,就那麼一台Alexa65,日租金可能在20000美刀,這個機器只租不賣,成本相當昂貴,但是拍出來的質感也是相當可觀。

(隨意截圖感受一下)

那《白夜追兇》攝影為啥看起來這麼舒服呢?

因為他們一樣有了ALEXA拍攝~

美國的電影工業有很大一部分投資是在設備上,我們的很多成本卻都用來請小鮮肉了。就我們某些網劇還拿著全畫幅單反在拍攝,拿著PR在剪輯,我們就可以看出投資方是多不在乎畫面質感上面的成本,更別說《摳圖不自賞》的那種劣質畫面了。

(參考圖)

疑似大量摳圖的《孤芳不自賞》,圖源見水印,幾個人的眼神都沒有對上

錢都拿去養演員了,怎麼拿來養設備?另一個方面,工作人員的不專業也是讓我們劇作落後的原因。很多攝影師分鏡頭劇本可能都沒有,很多場景都是隨意拍,也不願意往深了鑽研,導演要求不多,於是攝影的質量就下降了。

即使是《人民的名義》這樣的良心劇,也難免在攝影上有瑕疵。我們拿開場這組鏡頭來說:

一組全景,然後就是來回特寫,多一個動作都不捨得用一下,一組光線來回用,陸毅的光是明暗對比,侯勇的反而全明,人物性質都錯亂了。可能攝影沒有考慮那麼多吧,一組戲兩個機位一組布光,拍完趕緊進下一場。《人民的名義》是近年難得一見的好劇,不過在畫面方面,也確實有可以加強的空間。

那麼正確的光源是什麼樣的呢?可以看《神探夏洛克》這張圖:

不止是構圖的黃金分割比例,邁克羅夫特和夏洛克的布光一明一暗,單機位拍攝構圖,沒有多餘的台詞,夏洛克臉上有布光,邁克羅夫特則完全在黑暗之中,兩人此時在訴說秘密,全冷光布光,用一個鏡頭,把所有的氣氛的信息都傳達在其中。

國產劇這方面有時也有驚喜,如《琅琊榜》:

對稱構圖+三分+框架+低機位拍攝,集大成的一張劇照

所以,能用攝影說事的國產劇非常難能可貴,而能在攝影上玩技法的就更令人欣喜了。畢竟布光,站位,都是靜態的活計,能在動起來的長鏡頭裡下功夫並且出彩,就非常流弊強悍了。

而在《白夜追兇》的開頭,編導攝影組就敢玩一個8分鐘長鏡頭,從中我們就可以看出這個劇組的野心了。

這8分鐘的長鏡頭,一來彰顯攝影水平,二來體現演員功力,三來,是告訴那些懂行的觀眾,來看我吧,都是你想要的精彩。

這組長鏡頭,從包裝著塑料袋的屍塊開始,表達了之前開頭片段的結果。(尺度確實很大)

隨著鏡頭的推移,從特寫到遠景,講完了環境和塑料袋裡的內容,完成第一次鏡頭內剪輯,從警車響鈴背景音進入,進入第二次鏡頭內剪輯。

周巡下車,小汪小周的站位表現了三個人在警隊的地位差別,周巡在中間是隊長核心,小汪離周巡稍近,小周離周巡稍遠,關係親疏在這裡有表達。

在一路跟拍和對白上,引出關宏峰,而這裡的台詞中透露出一個信息,就是關宏峰和之前電視里講的「關宏宇」是什麼關係?

鏡頭又調度回了周巡這邊,繼續交代案件情況。

在電杆的招貼畫上又一次強調了關宏宇,這裡為觀眾做了一個暗示:「關宏宇」和「關宏峰」一定有關係。這裡再次給了個關宏宇的照片信息,對應開頭那一處的信息。

畫外的喇叭聲再次進入,通過小汪的眼神引導觀眾進入下一個鏡頭內剪輯。

終於,關宏峰來了,腳先踏出,特寫,音樂響起,瞬間把這個人物的重要性和厲害程度拉了起來。

下車後,也不看小汪,只是徑直走向現場,這裡給的中景非常好的陳述了這個關宏峰的性格和地位(小汪點頭哈腰地幫他拉起了隔離線)。

這一組鏡頭,新人小周嘔吐,周巡和關宏峰俯視她,再一次表達的他們的地位關係。站位上關宏峰在了中間,又給觀眾輸送了一次信息,但小周和關宏峰更近,在後來的劇情里,她是負責鐵神跟蹤關宏峰的中間探子。關宏峰終於露臉了,結合之前的照片,相信觀眾內心當中都有底兒,這就是一個人嘛。這裡沒有給關宏峰特寫,我們還不能看到區別兩兄弟的那道疤。

在之後的一路詢問中,也表現了幾人在此時的地位。這種多次強調的信息傳遞,從一開始對人物關係,地位和能力都有所暗示,讓觀眾內心和視覺上就GET到設定,而不是從嘴巴裡面「簡介」,處理手法相當令人舒服。

最後一個鏡頭,關宏峰和小周一組,周巡和小汪一組,隔了一條線,在開始就把兩方人馬的立場在鏡頭裡傳達了。在未來的劇情里,周巡是一個和關氏兄弟亦敵亦友的存在,不過給關氏兄弟挖坑的時候更多,畢竟他們手上還有一起滅門懸案等著周巡去調查呢。

這一組長鏡頭一氣呵成地交代了很多接下來的劇情里人物的關係地位,劇情的尺度和人物的性格,我們能從中很清晰的挖掘到劇組和導演的野心,他們的攝影真的非常想要搞點大事情!

基於它的環境小,場景單一,人物對白過多,雖然傳遞了很多信息,在長鏡頭的精彩程度來說,真不如《真探》經典的6分鐘長鏡頭。因為動態的長鏡頭始終比靜態的要難拍。《真探》第四集中的長鏡頭槍戰,全動態,無失誤,節奏快,沒有對白,信息全在鏡頭裡。長達6分鐘的鏡頭中,鏡頭基本沒晃動,而且角度切換得相當合適,中間有幾次鏡頭過渡,分別是:出第一個房間時,拍攝天空的直升機;第二個是出了第二個房間穿過一片晾衣架;第三個是最後穿過一片房間,每次過渡都是一種緩解,不然心臟受不了~

另外這六分鐘里穿插了十餘個角色(至少有15人)、至少三段的打鬥、5次槍擊、行走了至少400米左右,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每個人的配合,以及幾乎零失誤的表演,非常難得。

由於鏡頭動態較多,截圖已經不能表達,還是放個片段大家自己欣賞吧。

上面是外國友人製作的路線圖,這場戲的複雜程度可想而知了。而這種精良製作和利用畫面講故事的能力,也正是我們的國產劇,可以加強的地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 的精彩文章:

這座中國大橋空中轉體的視頻來了,看得不敢閉上眼
馬云云棲音樂節連唱4首歌 據說李健都差點被帶跑了

TAG:觀察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