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優化、合成藍寶石的包裹體區別
今天,我們來談談天然、優化處理及合成藍寶石的內部世界——之所以選擇藍寶石,是因為它在寶石貿易中的重要地位。隨著優化處理及合成技術的突飛猛進,通過內含物來鑒別寶石的天然性變得愈發重要。
我們希望讀者通過欣賞、觀察這些有趣的藍寶石顯微照片,能夠獲知更多的關於藍寶石內含物的信息。
合成藍寶石
助熔劑法合成藍寶石中的鉑金體
視域:1.72mm
沿光軸方向用交叉偏振光觀察到的柏拉圖線
即該焰熔法合成粉色藍寶石出現的若隱若現地平行條紋
視域:8.68mm
合成藍寶石中的點狀氣泡
視域:3mm
焰熔法合成藍寶石的彎曲色帶
被視作診斷性依據
視域:4.11mm
水熱法合成藍寶石較為稀有
V字結構被視作診斷性依據
樣品為水熱法合成藍寶石
視域:3.00mm
優化處理藍寶石
煙圈是鈹擴散藍寶石的特徵
視域:1.26mm
摻雜鈷元素的玻璃用以使無色剛玉變藍
藍色集中地地方可見鈷玻璃和氣泡
視域:7.84mm
白色的礦物晶體周圍的癒合裂隙是加熱優化的證據
視域:2.12mm
金紅石針受熱後溶解於藍寶石晶格
鈦結合鐵改善藍寶石顏色
視作加熱優化的證據
視域:3.00mm
加熱優化後,藍寶石表面出現的刻面損傷
視域:1.23mm
天然藍寶石
美國蒙大拿州未經處理的藍寶石
以碳酸鹽及方沸石充填的負晶
展現了薄膜干涉色
視域:1.28mm
澳大利亞星光藍寶石的V字圖案
是溶解的鈦鐵礦及金紅石針
視域:2.58mm
斯里蘭卡藍寶石中溶解的金紅石針
常常展示薄膜干涉色
這種絲狀物可形成針狀、箭頭狀及其他形狀
視域:1.29mm
澳大利亞藍寶石的巨大裂紋
填充了氧化鐵,其干涉色宛如瑪瑙色帶
視域:1.43mm
克什米爾藍寶石中特有的碧璽晶體
一經觀察到,很大程度說明其產地
視域:4.69mm
緬甸藍寶石中溶解的金紅石針沿宿主晶體對齊
造成了六射星光的現象
視域:1.90mm
原生碳酸鹽晶體礦物經常出現富含碳酸的岩石中
像這顆馬達加斯加藍寶石就如此
視域:2.90mm
克什米爾藍寶石顯示的特徵雲狀外觀
這些顆粒導致其呈現絲絨狀外觀
視域:1.90mm
變質岩藍寶石常見的負晶包裹體
像斯里蘭卡的藍寶石就常出現此類情況
包括二氧化碳流體、石墨、水鋁石等
視域:2.62mm
如這顆泰國藍寶石
部分癒合裂隙到達藍寶石表面
富鐵流體可沉積褐鐵礦
視域:1.42mm
細長的絲狀包裹體
經常出現未經加熱的藍寶石中
這顆樣品為斯里蘭卡產無加熱天然藍寶石
視域:2.00mm
指紋狀包體實指細微的流體或多項包裹體排列組成
是自然生長環境中出現的癒合裂隙
樣品為斯里蘭卡產紫色藍寶石
視域:3.74mm
這類木紋狀的複雜生長圖案
經常是馬達加斯加產藍寶石的證據
視域:4.00mm
亮紅色的黃綠石晶體
常出現在柬埔寨拜林的樣品中
也常呈彗星狀包裹體
視域:1.72mm
偶爾出現的鎂鐵鈣鋁榴石
是蒙大拿州Yogo峽谷藍寶石的特徵包裹體
該產區是十分珍貴的藍寶石產區
視域:2.04mm
GIF/54K
天然的藍寶石,通常起源於某些火成岩或變質岩的地質環境,通常會經過優化處理方式來改善顏色和凈度。其中最為常見的是加熱;合成藍寶石的生產歷史已經超過一個世紀,主要通過熔劑、熱液等方法製造,而這些材料都已然在如今的貿易中變得平常。
區分此三者最為重要的儀器就是雙目顯微鏡。而某一特定內含物可能能夠作為鑒定寶石產地的重要證據,諸如藍寶石中有碧璽晶體,則證明這顆藍寶石來自於印度克什米爾等;另一些個重要特徵可能表示寶石經過某種特定的優化處理。比如受加熱優化後,金紅石包裹體溶於藍寶石的晶格之中,鈦鐵增強了藍寶石的顏色;合成品同樣能通過內含物加以鑒別。
來源:GIA
免責:本平台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和學習之目的,圖文等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本平台使用的非原創內容無法一一和版權者聯繫,如有侵權,請及時與本平台聯繫,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採取相應措施,以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等你來點贊~


※香港蘇富比「珍貴珠寶及翡翠首飾」拍賣:精選珠寶作品
※無油祖母綠為什麼這麼貴?
※Ole Lynggaard Copenhagen推出蓮花系列新作 呈現將綻花苞
※日內瓦佳士得將於11月呈現「The Art of de GRISOGONO」祖母綠及鑽石項鏈
※Lydia Courteille推出新季高級珠寶系列——AutomneàPekin
TAG:寶石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