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初期,中國軍人與日寇拼刺刀,為什麼不佔優勢?
文史
10-13
抗戰初期,在白刃戰中,中國士兵要對付1個日本士兵,至少需要3:1。晉察冀軍區最精銳的冀西軍區第1軍分區,司令員楊成武總結教訓時專門講到「白刃戰」,指出日軍「體力好、技術好」,八路軍「損失甚大」。
近距離白刃戰,講究「一寸長一寸強」。加裝刺刀後,中正式步槍長1.685米(槍身1.11米+刺刀0.575米),三八式步槍長1.801米(槍身1.276米+刺刀0.525米),相差超過10厘米。這意味著如果你用的是中正式步槍,刀尖還沒碰到對方,鬼子已經刺中你。
但是,中國軍人憑著民族大義和英勇血性,往往不顧手裡的傢伙比鬼子短,在對方刺入自己身體之後,迎刃而上,也刺中對方,同歸於盡。這種打法,連尊崇武士道精神的日軍也甘拜下風。


※「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院士因何被授中將軍銜?
※偉人與學者的智慧大碰撞:毛主席和黃炎培談興亡「歷史周期律」!
※開國元帥徐向前談打殲滅戰:「硬著頭皮打」「堅持最後五分鐘」!
※戰神大比拼:分別看林彪在遼瀋戰役和粟裕在淮海戰役中的表現!
※中越自衛反擊戰前許世友備好棺材:「戰死了就用這口棺材」!
TAG:華人觀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