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四大名陶特點區別

四大名陶特點區別

以下內容來自網上,圖片也是搜尋,在此感謝內容和圖片的作者

編輯:陶匠

中國四大名陶,是指紫砂陶、坭興陶、建水陶、榮昌陶。1953年,在北京舉辦的全國民間工藝品展覽會上,江蘇宜興紫砂陶、廣西欽州坭興陶、雲南建水紫陶、四川榮昌陶器(榮昌縣現為重慶市管轄,故「四川榮昌陶」改稱「重慶榮昌陶」)以其悠久的歷史,卓然不凡的陶瓷品相和深厚的文化內涵,被國家輕工部命名為「中國四大名陶」。

1紫砂陶

歷史與榮譽

宜興紫砂陶的起源可上溯到春秋時代的越國大夫范蠡,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從明武宗正德年間以來紫砂開始製成壺,名家輩出,500年間不斷有精品傳世。[2]其富有內涵造型、精湛的工藝、古樸的色澤和優良的實用功能,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紫砂陶有壺、杯、瓶、盆等上千個品種,其中紫砂茶壺不僅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還具有泡茶不走味、貯茶不變色、盛夏不易餿等獨特優點。1984年,竹簡紫砂茶具在萊比錫國際博覽會上贏得金獎。宜興紫砂陶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紫砂壺

紫砂壺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時代的越國大夫范蠡,就是那位功成身退的與西施一起退隱江湖的「陶朱公」。數來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歷史了! 不過,紫砂做成壺,那還是明武宗正德年間以後的事情,歷史上比較有代表性的人物如:供春,陳曼生等。

紫砂泥原料,主要分為紫泥、綠泥和紅泥三種,俗稱「富貴土」。因其產自江蘇宜興,故稱宜興紫砂。相傳古時候宜興街頭,一日突然有一僧人沿街叫賣:「賣富貴土了!誰買富貴土?買了就可以發家致富。」因此而得名。

宜興紫砂陶藝術起源於宋代,經歷明清兩代的成熟,發展到今天在壺的造型藝術上日臻完美、豐富,如何鑒別和欣賞這一門世界陶瓷門類中獨樹一幟的紫砂陶藝術,即對於紫砂陶藝術應持怎樣的審美觀點,直接影響了製作者的創作構思。所以,有必要談談紫砂藝術的審美問題。

紫砂的特點

紫砂陶文化特點,是把詩情畫意由雕刻藝人直接刻畫在紫砂陶土上。最早見於明代、清初,一些文人雅士吟詩作畫、題詩記事於壺上,並有留言作為饋贈珍品,那時以陳曼生、子冶為最,他們推動了在紫砂陶上陶刻藝術的發展,著有「字隨壺傳、壺隨字貴」之說法。近幾年,裝飾方面又有創新,在紫砂陶上嵌金銀絲等裝飾新工藝更為光彩奪目、錦上添花。

紫砂陶不僅具有獨特的功能效用,更具有欣賞收藏的價值。紫砂壺是「世間茶具稱為首」的泡茶器皿,它的內容與形式達到了相對的統一,內容適合、觸覺舒服、形體完美、美觀大方。一般說,泡紅茶,宜用深一點的壺,泡綠茶,宜用淺一點的壺。在工作之餘,喉底回甘之時,消除疲勞和煩惱,欣賞晉唐之風、名山秀水、花鳥園林的意境,又是何等的文雅。

紫砂陶以其特有的藝術圖樣和濃郁的文化氣息,而為人們稱頌和珍視。紫砂陶不僅是中華民族傳統工藝的代表,更是人類社會的共同創造、共同擁有的文化藝術結晶。

2坭興陶

歷史與榮譽

坭興陶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坭興陶藝作品於1915年參加美國巴拿馬舊金山舉辦的國際博覽會上獲得金獎,與江蘇宜興紫砂陶、雲南建水陶、四川容昌陶飲譽中外。近百年來,多次參加國際和國家級展覽會評比並獲得大獎40多項,坭興陶產品遠銷東南亞,東歐,美洲以及港澳台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歷代坭興陶珍品被人民大會堂、歷史博物館、中國科技館、中國軍事博物館、台灣歷史博物館、南京歷史博物館、清華大學藝術館、廣東、北京、天津、大連、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江西、安徽、內蒙古、澳門等二十個省、市工藝美術館和美國、德國、新加坡、日本、義大利、法國、俄羅斯等國家博物館或藝術館收藏。坭興陶「連心碗」被指定為國賓禮品贈送東盟十國領導人。

1997年國務院頒布的《傳統工藝美術保護條例》中,欽州坭興陶和廣西「壯族織錦」一起列入被保護的民族特色工藝品。

窯變

坭興陶在燒制過程中可產生窯變。在傳統工藝的燒制過程中,不添加任何陶瓷顏料,其燒製成型陶器的顏色多為硃色或紫紅色,偶爾有少數幾個產品產生深綠色或古銅色的「窯變」,是無法預測和控制的,素有「窯寶」之稱,「火中取寶,一件難求,一件在手,絕無雷同」。欽州坭興陶的「窯變」技術,堪稱「中國一絕」。

坭興陶產品經窯變,表層還保留著硃色或紫紅的原色。經打磨去表層後才發現其真面目,形成各種斑斕絢麗的自然色彩,若隱若現古銅、墨綠、紫紅、虎紋、天藍、天斑、金黃、栗色、鐵青等諸多色澤,質地細膩光潤,具有很高的欣賞和收藏價值。

坭興陶茶壺

坭興陶茶壺,簡稱坭興壺。坭興陶土中陶土中富含鐵、鋅、鈣、鍶等對人體有益的金屬元素。[6]坭興陶茶壺不僅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還具有泡茶不走味、貯茶不變色、盛夏盛茶隔夜不餿等獨特優點。把詩情畫意由雕刻藝人直接刻畫在坭興陶的陶土上,其優美的造型、絢麗多彩的窯變顏色、豐富多樣的表現手法、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四者完美的結合,使坭興陶茶壺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3建水陶

建水陶,又名建水紫陶,因產於雲南建水呈赤紫色而得名。據現有史料和實物考證,建水紫陶產生於清代,始於道光年間,是在明代粗陶生產昌盛的基礎上發展起來,在建水陶瓷發展史上,曾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之說。

建水古城北郊有一個窯火燒出來的村落——碗窯村。碗窯村始於何時已無從考證,後人只知道這裡世代以陶瓷為業,村落由制陶而生。村子身後的紅土坡由東向西綿亘數里沉寂著一大片行跡清晰的古窯遺址和堆積如山的陶瓷殘片。

在1980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與建水工藝美術陶廠首次對建水古窯遺址和陶瓷殘片進行的叩訪中,他們驚喜地發現了大量的宋代青瓷、元代青花、明代粗陶和清代紫陶的殘片,從此,人們從這種極富靈性的陶瓷語言里,破譯出了古人無意中傳遞出的歷史與文明。

在1953年北京舉辦的全國民間工藝品展覽會上,建水紫陶以其卓然不凡的陶瓷品相合深厚的文化內涵,與江蘇宜興陶、廣西欽州坭興陶、四川榮昌陶一併被國家輕工部命名為「中國四大名陶」。

建水紫陶生產之初,主要生產煙斗、茶具、花瓶、筆筒、印盒、燭台等物件,造型大多古樸典雅,別具一格;至清朝光緒年間開始生產一種用於燉雞的造型獨特的「楊林鍋」,即新中國成立後曾大量生產的汽鍋紫陶汽鍋,又稱為「楊捏」,為拳頭產品,特別是30年代建水藝人向逢春製作的陶汽鍋獨具匠心,外表飾有花鳥、蟲、魚、草、木、山、水圖畫、詩詞題,精美絕倫,具有「陶具一秀」之譽。文人的字畫移位於紫陶之上,是將古老的建水陶藝點化為一種經典。以陶為紙,既要保留筆墨的法備氣至,又要兼顧陶坯在不同弧面和濕潤狀態的柔糯特性,捉毫濡墨須由厚實的懸肘運筆功底。紫陶上的字畫不以斑斕的視角衝擊取勝,而以一種純潔安詳的淡雅與觀者交流,傳導出的是一種優美單純的寧靜。

4榮昌陶

榮昌陶器已有800年的歷史。榮昌陶器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安富場五里長,排列泥精列成行」、「前山礦子後山炭,中間窯燒陶罐罐」,這些從宋、清代就開始流傳的民謠栩栩如生地描繪出當時榮昌生產陶器的規模和銷售的盛況。因此,榮昌縣和江西景德鎮、江蘇宜興市、廣東佛山市一起並稱四大陶都。編輯本段品種榮昌陶器主要生產日用陶、包裝陶、工藝美術陶、園林建築陶,由於榮昌的陶土粘性和可塑性強、燒制的容器具有不滲漏、保鮮好等特點,素有「泥精」的美稱,人們因此給了榮昌陶器「薄如紙、亮如鏡、聲如馨」這9個字的評價。

榮昌陶品種繁多,工藝陶中素燒的"泥精貨",具有夭然色澤,給人以古樸淡雅之感。以各種色釉裝飾的"釉子貨",觀之有晶瑩剔透之形,叩之能發清脆悅耳之聲,裝飾大方樸質而富於變化,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還包括各類日用品(蒸缽、鼓子、茶具、酒具、飯確、痰孟)和鑒賞品十餘種和煙具,產品分"泥精貨"與"秘子貨"兩大類。各類鑒賞品設計靈巧,造型優美,透示出強烈的生命活力。

榮昌設立了陶都博藝館、陶工業園區、陶吧及陶器市場,以便能更好地發揮榮昌的陶技術和陶文化優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陶匠 的精彩文章:

TAG:陶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