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是蘇聯擁有千萬軍隊,為何打敗德國後沒有進攻日本,只因這三個原因
世界上一共有兩次大戰,一次比一次參與的人多,同時傷亡也比較大。在各個國家的準備戰爭中,都在積極發展自己的兵力,比較核心又強大的國家兵力高達百萬以上,備戰的更多。其中最多的也是實力最強的兩個國家美國和蘇聯,人數更是多到千萬之巨。其他國家也有個七八百萬,少的也接近百萬。反法西斯聯盟由這些國家組成,實力也是十分強悍的。
在面對法西斯的過程中,各國都把兵線均勻的投放到各個戰場上。但是人奇怪的是擁有千萬隻兵力的蘇聯,竟然只是把部分的兵線用於西部抗衡德國以外,對於日本這方面在觀望,很多兵力都沒有派出去參與作戰。甚至於德國投降之後,還是處於觀望態度。如果是別的國家還好說,可是蘇聯被日本率先偷襲過,損失也不少,可蘇聯這份態度,讓人很不解。
可以說蘇聯此舉必有蹊蹺,一定是對它有極大的作用,國於國直接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那麼主要原因大概是這些:
其一學英美撿便宜
日本偷襲珍珠港,把發戰爭財的美國拉進戰場,美軍迅速與英發蘇中結盟,提供各種幫助,但是與德國打的最猛烈的蘇聯確實得到極其少,甚至沒有。這樣極大的消耗的蘇聯,然後在戰後還可以掌握更大的話語權,畢竟有拳頭才是老大。蘇聯當然不痛快了,尤其是後來德國被蘇聯反擊,壓制住德國時,英美還組織了聯軍想要摘取勝利果實,惹惱了蘇聯。於是在對付日本時候,蘇聯也有樣學樣,來了這麼一手。
削弱美國的實力
法西斯同盟中,日本的軍隊實力是不弱於德國的,尤其單兵作戰能力更好,蘇聯知道德國的厲害,雖然打敗了德國,但也不願意讓自己的軍隊直接面對日本,肯定傷亡很高,損失慘重,斯大林是考慮了很多的。而美國有急於拿下日本的意思,蘇聯就想讓美國先行進攻,等日本的軍隊傷亡更大的時候,他可以從北上發兵,到時候會輕鬆一些,也會消耗美軍實力,讓雙方有個平衡。
蘇聯用同樣的套路來面對美國,羅斯福當然看清蘇聯的意圖,可是沒別的辦法,只能給蘇聯更多的好處,許諾蘇聯有更多的利益。不過蘇聯還是我行我素,答應了也沒怎麼出兵,對日本沒有太大的行動。
有著極為可笑的借口條約
蘇聯和日本以前有過一紙條約,互不侵犯,實際上條約只是一張紙,在這麼緊張的時刻說毀就毀。可是蘇聯硬以此為借口,讓別的國家沒法指責。美國催蘇聯時,也沒有別的能繞過去的辦法。
那會,美國也研究出了原子彈,正好不想自己的兵力有什麼損失,有可以試試原子彈的威力,震懾日軍。於是倆顆原子彈扔下,嚇壞了日本,也急壞了蘇聯。
於是蘇聯也不管什麼條約了,立馬派人攻佔日本,有著之前原子彈的威脅,蘇聯也輕鬆了許多,成功打下了日本,佔據了很多資源。


※民國時期一留學女大學生,曾經歷廣島原子彈倖存,為何晚年靠撿垃圾為生
※日本稱此物是本國國粹,卻被中國打臉,只因安徽被大雨衝出的一古墓
TAG:阿布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