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你最大的敵人,是慣性思維!

你最大的敵人,是慣性思維!

慣性思維是人們因為局限於既有的信息或認識的現象。

人們在一定的環境中工作和生活,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使人們習慣於從固定的角度來觀察、思考事物,以固定的方式來接受事物。

思路決定出路,格局決定結局。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慣性思維,這是人之常情。但正所謂不破不立,要想突破自己,取得更好的成績,就一定要打破固有的慣性思維,以更加創造性的角度去思考。

01

美國科普作家阿西莫夫曾經講過一個關於自己的故事。

阿西莫夫從小就聰明,年輕時多次參加「智商測試」,得分總在160左右,屬於「天賦極高者」之列,他一直為此而洋洋得意。

有一次,他遇到一位汽車修理工,是他的老熟人。修理工對阿西莫夫說:「嗨,博士!我來考考你的智力,出一道思考題,看你能不能回答正確。」

阿西莫夫點頭同意。修理工便開始說思考題:

「有一位既聾又啞的人,想買幾根釘子,來到五金商店,對售貨員做了這樣一個手勢:左手兩個指頭立在櫃檯上,右手所致拳頭做出敲擊狀的樣子。售貨員見狀,先給他拿來一把鎚子;聾啞人搖搖頭,指了指立著的那兩根指頭。於是售貨員就明白了,聾啞人想買的是釘子。

聾啞人買好釘子,剛走出商店,接著進來一位盲人。這位盲人想買一把剪刀,請問:盲人將會怎樣做?」

阿西莫夫順口答道:「盲人肯定會這樣。」說著,伸出食指和中指,做出剪刀的形狀。

汽車修理工一聽笑了:「哈哈,你答錯了吧!-盲人想買剪刀,只需要開口說『我買剪刀』就行了,他幹嗎要做手勢呀?」

智商160的阿西莫夫,這時不得不承認自己確實是個「笨蛋」。而那位汽車修理工人卻得理不饒人,用教訓的口吻說:「在考你之前,我就料定你肯定你要答錯,因為,你所受的教育太多了,不可能很聰明。」

實際上,修理工所說的受教育多與不可能聰明之間關係,並不是因為學的知識多了人反而變笨了,而是因為人的知識和經驗多,會在頭腦中形成較多的思維定勢。這種思維定勢會束縛人的思維,使思維按照固有的路徑展開。

02

有這樣一個著名的試驗:

把六隻蜜蜂和同樣多的蒼蠅裝進一個玻璃瓶中,然後將瓶子平放,讓瓶底朝著窗戶。結果發生了什麼情況?

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們力竭倒斃或餓死;

而蒼蠅則會在不到兩分鐘之內,穿過另一端的瓶頸逃逸一空。

由於蜜蜂基於出口就在光亮處的思維方式,想當然地設定了出口的方位,並且不停地重複著這種合乎邏輯的行動。可以說,正是由於這種定勢思維,它們才沒有能走出囚室。

而反觀那些蒼蠅則對所謂的邏輯毫不留意,全然沒有對亮光的定勢,而是四下亂飛,終於走出了囚室,頭腦簡單者在智者消亡的地方順利得救,在偶然當中有很深的必然性。

03

還有這樣一個問題:

一位公安局長在路邊同一位老人談話,這時跑過來一位小孩,急促的對公安局長說:「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來了!」

老人問:「這孩子是你什麼人?」公安局長說:「是我兒子。」請你回答:這兩個吵架的人和公安局長是什麼關係?

這一問題,在100名被試中只有兩人答對!後來對一個三口之家問這個問題,父母沒答對,孩子卻很快答了出來:

「局長是個女的,吵架的一個是局長的丈夫,即孩子的爸爸;另一個是局長的爸爸,即孩子的外公。」

為什麼那麼多成年人對如此簡單的問題解答反而不如孩子呢?這就是定勢效應:按照成人的經驗,公安局長應該是男的,從男局長這個心理定勢去推想,自然找不到答案;而小孩子沒有這方面的經驗,也就沒有心理定勢的限制,因而一下子就找到了正確答案。

04

再說一個故事。清朝時期,通山縣有個叫譚振兆的人,小時候因為家裡比較寬裕,父親給他定了親,親家是同村的樂進士。

後來,譚父死了,譚家漸漸衰退,經濟條件遠不如以前,樂進士便想賴婚。一天,譚振兆賣菜路過岳父家,就進去拜見岳父。

樂進士對他說:「我做了兩個鬮,一個寫著『婚』字,另一個寫著『罷』字。你拿到『婚』,就把女兒嫁給你;拿到『罷』字,咱們就退婚,從此譚樂兩家既不沾親也不帶故。不過,兩個鬮你只看一個就行了。」說完就把鬮擺出來。

譚振兆心想:這兩個鬮分明都是「罷」字,我不能上他的當。想到這,他立刻拿了一個鬮吞在腹中,指著另一個對樂進士說:「你把那個鬮打開看看,如果是『婚 』字,我馬上就離開這,咱們退婚;若是『罷』字,那就說明我吞下的是『婚』字,這門親事算定了。」樂進士煞費苦心製造騙局卻被譚振兆識破,沒辦法只好把女兒嫁給譚振兆。

能夠把人限制住的,只有自己。人的思維空間是無限的,像曲別針一樣,至少有億萬種可能的變化。

也許我們正在被困在一個看似走投無路的境地,也許我們正囿於一種兩難選擇之間,這時一定要明白,這種境遇只是因為我們固執的定勢思維所致,只要勇於重新考慮,一定能夠找到不止一條跳出困境的出路。

更多相關內容

- 版權聲明 -

內容來源:整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GIF/428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銷售與管理 的精彩文章:

MIT教授告訴你未來的工作是怎樣的?
10年沉澱、10年積累、10年蛻變,他的傳奇只因堅守了三件事!
提高效率的好辦法
為什麼很多人寧願無償加班,也不想帶薪休假?
究竟什麼樣的工作才能算是「好工作」?

TAG:銷售與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