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他從灶柴堆里撿出一幅「八大」

他從灶柴堆里撿出一幅「八大」

黃湧泉生前

書畫鑒定大家徐邦達先生,曾在一次訪談中被問到,「您的學生或徒弟里對哪一位比較滿意?」

徐老一生學生寥寥,這個問題看起來還有點直接,未想,徐老答了:「浙江的黃湧泉。」

但這個學生,走得要比老師早。2005年,黃湧泉因病在杭州逝世,七年後,徐老也走了。黃湧泉的名字,如今越來越少人知道了。

黃湧泉,國內研究明末清初畫家陳洪綬第一人。他在浙江省博物館工作了40餘年,是當代最出色的古書畫鑒定家之一。

照片中的黃湧泉,不高,消瘦,背總是僂著,當初,他就是這樣從半毀半壞的書畫中撿選、搶救出重要書畫1000餘件,最後因數年奔波勞累,身體壞得厲害。

八大山人《雙鳥圖》

杭州一戶人家的灶柴堆里

撿出八大山人《雙鳥圖》

黃湧泉慧眼別具,常常能「撿到」寶貝。展廳中,整整一排牆面的古代書畫都與他相關。

明末清初八大山人的《雙鳥圖》軸——這是黃湧泉1959年在杭州一戶民居內的灶柴堆里發現的。之前,這幅畫只在日本的一本圖錄中有影印圖,誰也不知去向。

此圖作於康熙三十三年,清末民初為杭州王薌泉所藏。王薌泉去世後,這張畫傳到了其三媳手裡,老太太不懂字畫,才胡亂把這件珍品與木柴混雜堆在廚房灶間里。

明代陳子和的《蘇武牧羊圖》——發現之初,這是國內唯一一件陳子和的作品。1973年,黃湧泉到嵊縣做鑒定工作,在一堆廢品里,「撿到」了它。

還有明初謝縉《東原草堂圖》軸、明陳洪綬傳世最早的作品《龜蛇圖》軸、桐鄉市博物館藏崇福寺舊藏明嘉靖彩繪《諸天菩薩圖》軸、浙江圖書館藏《楓橋宅埠陳氏宗譜》、杭州博物館藏明末清初畫家鄭旼的《拜經齋日記》稿本等,都是當年經黃湧泉發現並鑒定入藏浙江省內各家博物館、圖書館的珍罕之品。

幾十年來,全省各地經他過目的書畫多達十多萬件,他鑒定發現的宋代至清的珍貴字畫有上千件之多。

黃湧泉一生著述豐厚,有《八大山人雙鳥圖考辨》、《書畫鑒定淺談》、《吳鎮繪畫作品真偽考辨》、《杭州元代石窟藝術》、《浙江歷代畫家作品選集》(與王伯敏合編)、《浙江近代書畫選集》等,尤其是《陳洪綬年譜》,是對陳洪綬的生卒、生平、作品、影響的里程碑式總結,為後人研究陳洪綬提供了可靠參照。

徐邦達(左)和黃湧泉(右)

遇到徐邦達,教學相長

他是研究陳洪綬第一人

黃湧泉遇到徐邦達,是在28歲。他感嘆:「總算是得到了專家的指點。」

書畫鑒定一開始並非他的專業。1927年,黃湧泉出生於浙江嘉善。父親是黃元昌茶葉店老闆,希望他繼承家業,但他的志趣卻在書畫上。

1953年8月,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成立不久,挑中了當時已在古代書畫鑒賞圈小有名氣的他。

一張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的合影中,年輕、清瘦的他站在人群里,旁邊是邵裴子、酈承銓、沙孟海、朱家濟——解放初期的浙江省文管會,人員雖不多,但皆是鼎鼎有名的大家。與他們共事的經歷,成為黃湧泉人生中最大的轉折。

1955年7月,黃湧泉赴京進修,帶著沙孟海先生寫的介紹信,去故宮博物院拜訪徐邦達先生。兩人從此以師生相稱,而他們之間的交往,頗有些「教學相長」之味。

1978年,徐邦達南下鑒定書畫,回京後說:「我發現了兩個人才,浙江有黃湧泉,江蘇有蕭平,他們對地方名家的認識是我所不及的。」他說的是黃湧泉對陳洪綬的研究。

1979年,浙江省舉辦古代繪畫聯展,其中有一張借展的「明朝張翰《十六羅漢圖》卷」,卷上有張翰圖章,卷後有清朝康熙年間杭州翁嵩年題跋,定為張翰所作。

黃湧泉卻並不這樣認為,他重新從畫卷筆墨出發,依據時代風格和個人風格判斷該卷應是南宋晚期的作品,畫卷上的張翰圖章應當是收藏印,推翻了翁嵩年的結論。他的結論,得到當時文博界的一致贊同。

「過去有些人把印章、著錄等看成是辨真偽的主要依據,這是反客為主,容易失誤,有時甚至起反作用。」黃湧泉的經驗是:「看一件書畫,鑒考並用,應以鑒為主。」

房裡。

現在~

就由八大山人為你奉上~

限量版獨家推出「荷花小鳥」滑鼠墊~

讓你操控滑鼠、縱橫網路無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藝公社 的精彩文章:

醉美長卷!——黃庭堅《寒山子龐居士詩》
兩朝帝師——翁同龢中國紅《一筆虎》
黃惇:書法家協會會員都是書法家!
醉美長卷——趙孟頫67歲作《相州晝錦堂記》卷
沙孟海:憶阿壽

TAG:書藝公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