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庫克的「陰謀」:Iphone 8為什麼遭遇滑鐵盧

庫克的「陰謀」:Iphone 8為什麼遭遇滑鐵盧

本文刊發於《環球財經》2017年10月刊,原標題為《事關「次世代」:10比8更重要》

雖然科技圈從來不缺令世間驚艷的產品與創意,但這些智慧大多都在實驗室中等待著那個率先能將它們組合到恰到好處的人。在這裡強調「率先」而非「惟一」的主要原因,是考慮到操作系統GUI在蘋果與微軟兩家科技公發展史中的重要作用,該創意卻來源於別人的實驗室——施樂(Xerox)PARC實驗室AltoStar項目。圍繞圖形操作系統GUI專利,這三家公司用長達六年的連環訴訟告訴了世人一個慘痛的道理——核心機密,藏好;陌生過客,滾開。當然,「慘痛」的只是施樂。對於蘋果與微軟,「竊書不算偷」,大哥莫笑二哥丑,不論誰的發家史,都帶點不願見人的小瑕疵。

將以上敘述置於本文開頭,並非為了說明筆者對施樂有更多的同情,而是為了幫助讀者更好地去勾勒那雙已消失在歷史中的眼睛。

試想一下,當時間回到1979年12月,斯蒂芬·喬布斯和其他幾位蘋果職員,在乾淨明亮的施樂PARC實驗室中,在現在看起來古怪老舊的顯示器前,一邊緊緊地盯著屏幕,一邊在對方工程師的講解下頻頻點頭。

作為普通人類的一員,不論怎麼去「腦補」,都無法完全理解到底是怎樣的驚鴻一瞥,才能在短暫的兩次造訪過後,就執意按照這種思路去進行逆向開發。這也許是個不解之謎

隨後的故事,大家多半耳熟能詳——1984年發布的蘋果初代Macintosh,雖然讓喬布斯短暫「封神」,但從運行和市場表現上都難言完美,堅持圖形操作系統的喬布斯也因此被董事會驅離出蘋果。

不可否認,正因為有Macintosh的問世,才使得蘋果與喬布斯有機會擺脫「攢機小販」的身份,開始在個人計算機乃至科技創新歷史中扮演起了革命者的新角色;才使得比爾·蓋茨擁有一個良好的樣本,去對圖形操作系統進行「驚鴻二瞥」並理解它的價值,從而開創出屬於微軟的輝煌時代。

因此,筆者得出一個同樣對施樂不太友好的結論:那些受到「次世代」構想衝擊的一代,總會將讚譽回饋到最先給他們帶來這些訊息的人身上。篳路藍縷的「先烈」,註定只有櫛風沐雨的份兒。或許,這就是尚處於萌芽階段的「粉絲經濟學」

科技玄學再度降臨

喬布斯的辭世,帶給這個世界太多影響。其中,牽扯到蘋果傳承的部分,甚至都不需要再去做正式的調查,傾向性就能透過各個社交媒體撲面而來。當外界總是把蘋果的一切功勞看作是喬布斯的奠基,任何新產品受到質疑都會帶起諸如「喬布斯絕不會發布這樣的產品」式的節奏。作為繼任者,現任蘋果CEO蒂姆·庫克的壓力可想而知。但與之前不同,這次庫克的確擁有了一個創造出屬於自己「次世代」影響力的可能。

2017年9月13日,在蘋果新總部Apple Park的史蒂夫·喬布斯劇院中,蘋果秋季新品發布會如期舉行。按照這場發布會的順序,最新的Apple Watch、Apple TV 與Iphone 8相繼登場。但令人失望的是,哪怕對蘋果的忠實擁躉而言,Iphone 8在新特性上果然還是一如既往的乏善可陳。相較於7代產品,第8代Iphone的進步幅度太小了,惟一具備新鮮感的無線充電,還被曝出電池容量僅與6代產品相當(所以,這幾天傳出的Iphone8首發跌破官網售價,之前預訂用戶大量退貨,稱得上實至名歸)。正當人們失望地又要將本次發布會看作是庫克擠牙膏式的例行公事時,One More Thing再度來襲——Iphone X的發布,點燃了會場。

僅從從編號上看,蘋果選擇了與微軟相同的「八進位」規則,跨過9代命名直接進入10代。同時,2017年也是2007年初代Iphone發布後的第十個年頭。蘋果全球營銷高級副總裁 Phil Schiller 稱Iphone X是「第一款真正為 AR 打造的智能手機」:攝像頭專門為 AR 而校準,刷新率達到 60 fps,全新陀螺儀和加速計,以及準確的動作追蹤。從發布會現場演示的四款基於ARKit API開發的AR遊戲來看,視覺衝擊感十足。更為重要的是,即便在手機「劉海」(編者註:智能手機的屏幕頂部的缺口,網友通常戲稱為手機的「劉海」)中集成了AR技術必須的各類感測器,蘋果堪稱完美地將這台智能設備的厚度控制在7.7mm,與Iphone 7的7.1mm、Iphone 8的7.57mm,差距幾乎不值一提

這種極致設計立刻讓微軟與谷歌變得局促起來。要是以AR在消費級數碼產品中開始嶄露頭角的時間來算,AR技術絕非是由蘋果率先推動。早在2010年,該技術就已存在於微軟的Xbox遊戲主機中的Kinect配件上,體驗遊戲也是微軟當時重點宣傳的領域。遺憾的是,雖然Kinect擁有數千萬台的銷量,技術也一度令世人驚艷,但微軟似乎缺乏在該領域繼續深耕的耐心。

而將AR技術應用在智能手機及平板上,則是谷歌在Project Tango項目中一直在高調運作的事情。這個從2014年就被谷歌列為實驗室(Google X)及安卓操作系統迭代選項的重要項目,一次次用開發者預覽的方式被科技媒體大幅宣揚,曾被廣泛認為是安卓陣營反超蘋果的標誌。但不論是2016年與聯想合作推出的Phab 2 Pro(第一款基於Tango的安卓智能手機),還是2017年CES大會與華碩合作推出的Zenfone AR,都沒有引起太大反響。

與蘋果Iphone X一同到來的,還有最新的IOS 11操作系統。看起來,蘋果已經為這代革命性產品作出了萬全的準備——除了999美元起步的售價之外。

谷歌已是最後的狙擊者

「次世代」是個典型的舶來辭彙,它起源於日本,一般指即將但還沒有到來的時代,語義等同於英文「Next Generation」。在很長的時間裡,「次世代」只作為電子遊戲產業中的一個專有形容詞存在,用以表示某款主機或遊戲具備比當前平均水準(一般為性能、畫面等)更高的表現能力,在其他領域中提及甚少。畢竟在與電子遊戲產業相鄰的微電子、軟體以及互聯網產業中,比「次世代」更具影響性的專用名詞俯拾皆是:比如摩爾定律,比如依舊在層出不窮的互聯網斷代用語——web 2.0、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物聯網、智慧城市,等等。但也正因在這些行業中,總是有新的辭彙以「斷代者」的角色出現,反覆沖刷著消費者的認知底線,周而復始後,反而讓「次世代」作為一個更加聚焦的相對用語,顯得公平客觀了許多。

但,如果一家商業公司不重視利潤,反而天天都在琢磨諸如如何去引領「次世代」的問題,基本距離完蛋不遠了。這個道理對微軟而言是深刻的:來自PC的紅利已日漸稀薄,Windows 10與Surface品牌的重新塑造同樣需要大量時間。而手機部門,也就是收購諾基亞後的Lumia品牌,早已宣告失敗。2015年對手機部門的資產減記76億美元,裁員7800人;2016年除再次對該部門資產減記9.5億美元,裁員1850人外,還將諾基亞功能機業務與品牌使用權出售給了富士康。即便微軟實驗室已經在MR混合現實產品中頗有建樹,在企業和科研機構中找到了很多合作夥伴,但目前看這依然是個戰略性舉措。2015年Hololens上市,定價高達3000美元的Hololens開發者預覽版已說明了,除非再次找到與消費者、開發者綁定契機,否則微軟絕不會輕率行動。

壓力已全部釋放到了谷歌這邊。準確地說,除了在IPO階段遇到過波折外,谷歌從未像微軟一樣,必須通過陣痛才能換來關於未來的一點點確定性。這家公司走得太順,順到不可思議。大概正是擁有這種「時代驕子」般的順遂,口碑與實惠皆想收入囊中的谷歌,在面臨壓力時的大多數表現並不成熟。這種不成熟,使得本次遭遇戰對谷歌而言極為倉促。

在蘋果Iphone X到來之前的九年里,谷歌作為安卓陣營名義上的話事人,為了保護自己的實際利益,雖然在許可證和應用商店方面多次作出過調整,但實際卻拿這個鬆散的聯盟沒有太多辦法。在安卓陣營內部,系統版本仍然分散缺乏統一控制,成員之間的相互價格戰讓硬體水準參差不齊的現象也從未得到過徹底解決。而看起來一勞永逸的安卓閉源猜想,代價真的太高了。雖然美國本土來自FTC(美聯邦貿易委員會)的反壟斷調查被暫時壓下,但尾隨而至的歐盟委員會,用一筆筆罰款,讓谷歌不斷叫苦。閉源的話,豈非就是告訴歐盟下次割肉可以再大塊些?

2017年9月21日,也就是Iphone X發布後九天,谷歌在社交媒體中發布了最新動態,宣布與HTC達成了11億美元的協議,將收購包括Pixel團隊在內的,部分原HTC手機工程和設計人員。

這筆交易讓HTC接近從手機業務中徹底解脫,獲得了專註VR領域的時機,但同時也讓谷歌壓力倍增。這不禁使人聯想到,如果註定要走向前台,當初又何必對摩托羅拉始亂終棄。無論如何,此一時彼一時的谷歌,終將也至少要在這個階段抗住蘋果的壓力。已確定在2017年10月4日舉行的谷歌發布會,將會出現怎樣的答卷與回應?(編者註:本刊將在2017年11月刊「IT觀察」欄目為您解讀10月4日谷歌發布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財經雜誌 的精彩文章:

德國大選中的默克爾勝算:默克爾——低調競選專家

TAG:環球財經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