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又一北大才女美國殞命,女博士唐曉琳已被確認離世

又一北大才女美國殞命,女博士唐曉琳已被確認離世

編輯:學妹

維特根斯坦:「你在生活中可曾有過悲劇?」

學生:「您說的悲劇指什麼?」

維特根斯坦:「我是說自殺、瘋癲和爭吵。」

沒人願意陷入這樣的悲劇,甚至我們根本沒有權力讓自己陷入這樣的悲劇。

而對於頂尖的研究者來說,「像天才那樣去生活是作為人,作為被造之物的一個不可推卸的責任」。

最近,留美學生遭遇不測或失聯的新聞屢見報端,不僅讓留學生們深感不安與恐慌,也深深牽動國內的輿論。

唐曉琳被確認離世

美國《僑報網》10日報道稱,猶他大學物理與天文學系主任Benjamin C. Bromley教授在給系裡所有學生的一封郵件中表示,來自中國的研究生唐曉琳已離開人世。當天,猶他大學校方也證實了這一不幸的消息。

唐曉琳畢業於北大2004級空間物理專業,此前在美國猶他州大學做導師助理研究員,據唐曉琳高中同學透露,其可能處於抑鬱中。

唐曉琳約於9月30日或之前抵達舊金山,10月1日凌晨起失聯,她曾透露過想在金門大橋結束生命的念頭,因此眾多網友猜測她可能是因為科研壓力過大而萌生輕生的念頭。

疑因科研壓力導致抑鬱、輕生

科研從來就不是一個穩定的行業,你看到的博士和教授都是那些有幸留下的,他們的身後是大量被淘汰的「不幸者」。

從唐曉琳的經歷來看,她度過了非常漫長的讀書生涯。根據尋人啟事中的信息,2004年她進入北大空間物理專業,2008年本科畢業後到美國讀研究生,今年是她攻讀博士學位的第7年,但仍未畢業。

唐曉琳就讀於猶他大學的物理與天文學系,該系每年只招收近20名研究生,錄取條件十分苛刻。唐曉琳在猶他大學的生物物理專業讀phd,做的方向還是難度相當高的病毒RNA(項目),實驗非常難做,做好了發的文章也不會特別好,甚至有人說成功率低到令人髮指。

但是從唐曉琳的ResearchGate個人網頁中,可以看出來她對研究工作的投入。該網頁信息顯示,唐曉琳已經發表6篇論文,其中第一作者三篇,兩篇發表在業內頂級的Biophysical Journal,另一篇發表在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

對於一直處於頂尖科學研究領域的人來說,一路名校畢業,對自己的期待可想而知,但是博士讀了七年依然看不到畢業的希望,哪怕再樂觀的人,也可能撐不下去吧。特別是當身邊的同學陸續畢業,或者拿到教職,而自己還在實驗室里守著未知的結果,有過這種經歷的博士生是完全可以體會到那種絕望的,也許正因為如此,唐曉琳才會在某個時刻向朋友透露想在金門大橋結束生命的想法。

網友對此事件的評論

「我們都想發好文章,但是大多數都在賭」

「你得努力,還得走運,只有非常完美、特別、新奇的A結果,才能發成Science,只要得不到那個結果,你將啥都沒有,這是絕大多數情況……」

「我也是物理系,可能想得太多了就容易走極端。」

「為什麼不回國?一條道走到黑有必要嗎?中國是你們的退路……」

「我們的今天是昨天去世的人想要的明天 我前段時間也有過輕生的念頭 現在和心理醫生溝通過後緩解了很多 所以在國外的小夥伴一定不要忽略自己的心理健康。」

科研之路異常艱辛,誰也不知道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什麼——是幾個通宵毫無成果的實驗,是一份不如意的數據,是一件壞了三個月的儀器,是一封rejection的郵件,或者僅僅是一條boss發來的「any progress?」

像唐曉琳這樣來自北大的高材生,在美國大學從事前沿科學研究,未來的學術道路還很長,她本來是可以用她的智慧為我們的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但是,現在,令人無比惋惜的是,她的生命終止了,一切可能性都隨風而逝。

這樣的悲劇並非個案,當我們試圖探究悲劇的原因時,我們發現或許他們把科研當成了生活的全部,把博士學位和個人榮辱看得過重,從而失去了韌性,也放棄了個人生活的其他可能性。

學術道路向來艱辛,即使如維特根斯坦這般的天才人物,也曾經因為深深的自我懷疑和學術理想與現實的撕裂感而想要自殺,然而他也斷然表明,對於處於頂尖科研領域的研究者來說「像天才那樣去生活是作為人,作為被造之物的一個不可推卸的責任」。

那些能夠堅持下來拿到博士學位,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並非有三頭六臂或有非常手段,而只是更有韌性,或者僅僅是更明白自己所擔負的責任而已。

留學生面臨的壓力到底有多大

科研壓力:博士的淘汰率高,難畢業。美國博士已成為世界上最難獲得的學位,特別是理工科。從美國往年的博士通過率看,像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這類名校的學生讀博時間平均在8年左右,有的甚至需要10年時間,淘汰率在20%~30%之間,其中有不少學生由於實在受不了學校嚴苛的學術要求而被迫轉學。

經濟壓力:對於很多出生於普通家庭的留學生來說,剛到國外留學的時候,需要精打細算幾百美元的房租,需要為了省錢獨自一人穿過大半個城市去找房子,在誤了公交車的時候捨不得或者不知道用uber叫車。他們初來乍到的時候都窮過,都心疼家長賺人民幣而自己花美元。

人際關係壓力:留學生初到國外的時候,常常傾向於加入華人的小圈子,不善於與陌生人、其他族群的人交流。因為圈子較小,很容易會有孤獨感,而大多數華人組織,在美國社會非常邊緣化。

今天看到唐曉琳被確認離世的消息,我很自然地聯想到章瑩穎

10月3日,美國聯邦檢方向大陪審團提出中國女學者章瑩穎遭嫌犯克里斯滕森(Brendt A. Christensen)殺害的證據,並對追加起訴為「綁架致死罪」,獲得大陪審團表決通過。(6月9號26歲的章瑩穎遭綁架後失蹤,6月30日FBI認定章瑩穎已遇害。)

在國外的同學們一定要學會自保自救

夜間出行請校警護送;租房時檢查門窗,丟了鑰匙及時換門鎖;關閉手機照片定位功能;遇緊急情況撥打12308

留學生遭遇不測,無一不牽動著我們的心。畢竟,每一個留學生,每一個普通的人,都承載著整個家庭的希望。出國在外,請保護好自己,注意人身安全,如果真的遇到撐不下去的時候,請再堅持一下,去尋求親人朋友的幫助。

兩個北大的高材生,兩個充滿希望的學術之星不幸中途隕落,令家人為之心碎,公眾為之嘆息,無論是因為重壓之下的心理失衡,還是潛藏在黑暗之中的罪惡,悲劇都不應再次發生,天才是稀缺資源,是人類共同的財富,而天才又是如此之脆弱,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天才經濟學」。

處在金字塔尖的天才們應該充分意識到這一點,並盡最大努力確保自己的身心安全,方能讓自己的智慧放射出光彩,為人類的進步做出貢獻,這大概就是維特根斯坦「天才之為責任」的含義吧。

(願天堂沒有壓力和恐懼)

據說考博人士都關注了這個公眾號

GIF/18K

GIF/5K

考博路上,彼此相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學術中國 的精彩文章:

帝都高校間的愛恨情仇
尷尬的時候該如何圓場,我覺得這個發揮很OK!
博士畢業進了事業單位,我為何會在一年前選擇辭職至今待業
如何假裝成一個好老師?句句戳心!

TAG:學術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