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沙發上,她去了秘魯、愛琴海、沙烏地阿拉伯
/在沙發上,你可以走遍世界/
周二的一大清早,旅行攝影師佳琪·肯尼(Jacqui Kenny)剛結束了在突尼西亞的旅行。接下來,她要去塞內加爾街頭拍點照片,然後再去一趟比利時。
最近,她因為作品風格清新而走紅。也許更有話題性的是,她的攝影都是在沙發上完成的:
左邊是突尼西亞美德寧省的村莊,右邊是塞內加爾聖路易斯市的街頭,都是很難查到的地名
她是一個「雲」攝影師。這些圖片都是來自 Google 街景服務,這是一個 Google 運營了 12 年的地圖拍攝項目,開著全景相機的車,在路上邊跑邊拍 360 度全景照片,在手機和電腦屏幕,以及VR 頭盔里看,就像走在真實的街道里一樣。
肯尼做的事情,就是在街景圖的街道里用指尖「旅行」,找到世界角落裡找漂亮的風景和故事,構圖,截圖。照片連後期都不用做。
左邊是美國太陽城的住宅,右邊是秘魯鄉郊一棟別墅
街景里靜止的世界也給了她不少驚喜:肯尼發現了路邊正在接吻的情侶,草原上親吻的馬,沙烏地阿拉伯高速路上狂奔的駱駝,修剪成鴨子造型的樹,還有酷似在屋頂上走鋼絲的工人。
秘魯街頭接吻的情侶,還有沙烏地阿拉伯正在奔跑穿越高速公路的駱駝
這一切不是因為宅。肯尼 8 年前被診斷出患有「曠恐症」,這是焦慮癥狀的一種,患者會對人多或者空曠地方感到恐懼,沒法坐飛機、火車,或者去演唱會。嚴重的情況下,肯尼連走出家門去超市買菜都怕。
「這真是太糟糕了,我總是想著可以去很遠很美的地方看看。」為了治療自己,肯尼一年前開始在互聯網上「虛擬旅行」,通過街景等沉浸式的真實世界體驗,她做了一個攝影項目叫「曠恐症旅行者」,目前截圖已經超過 2.6 萬張,內容大多都是展示廣袤的空間和生物的關係,正和肯尼的恐懼相連。
樹影系列
「這是我最接近『旅行攝影師』的一刻了。」她說。
/去地球另一邊的家做客/
這是江先生的家,在福建省龍岩市的客家土樓承啟樓。
69 歲的江先生說他就在這裡長大,在圓形的樓道裡面玩抓迷藏。但現在,還在這裡住的人不到 200 人,大多是像江先生這樣的老人。年輕人都放棄了土樓和村莊,到城市裡工作和居住了。
江先生的家——客家土樓
年輕人走了,旅遊業成了福建傳統土樓的生計。江先生現在的工作,就是在土樓里賣票,帶遊客參觀。
「我家是個旅遊景點」,他說。
8 月底,江先生的家也成了互聯網上的旅遊景點。Google 把他房間和整個承啟樓都用 360 度的全景相機拍了下來,全世界的人都可以通過手機應用,或者帶上 VR 頭盔,像參觀博物館一樣走進江先生的房間。
你可以去江先生的家「做客」
這個項目叫「這是家」,是一個文化項目。他們在 6 個大洲拍攝了 27 個不同的「家」:移動的蒙古包、東亞竹樓、台灣原住民的底下房屋、非洲馬達加斯加的臨時泥房子、希臘愛琴海邊的白房子……
在應用和網頁版上,不僅是展示一個地理位置,還有傢具內部 360 度全景圖,你可以看到茶几上都放了什麼擺設,走到牆邊感受建築的材料,看看屋主的故事。
希臘愛琴海白房子,你知道裡面長什麼樣嗎?
白房子裡面磚塊是這麼大的……
約旦南部瓦地倫山谷裡面的一家人
台灣蘭嶼達悟族的底下房間入口
「我們想通過街景來講故事,用數字化的方式把擁有不同文化的家保存下來。」Google 在項目博客裡面寫到。
/不止是沙發上的旅行,
VR讓你和世界共鳴/
使用360 度全景圖、VR 全景視頻等沉浸式的講故事方式,已經被證明不只是更加「有趣」和「好玩」而已,它還可以成為增強同理心和感受力工具。
今年,秘魯遭遇了 20 年以來最嚴重的洪災。這讓遠在倫敦的肯尼看得很心痛。
「我最常『閑逛』的地區受影響最嚴重,」她說。「我腦子裡還有很多畫面,是我曾經在秘魯街道上看到過的小孩。我現在真的會在想著他們。」
一個 VR 體驗項目,實際上男生和女生看到的視角是對方的,用來感受性別互換的感覺
在一個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中,研究人員把測試者分成兩組,一組是看 VR 全景視頻,播放砍樹造紙過程;另外一組通過文字來讀了同樣的造紙程序。兩組都看完內容後,研究人員「不小心」碰到桌上的一杯水,看了全景視頻的小組,會比另外一組用少 20% 的紙巾來吸桌面的水。
只是 3 分鐘的體驗,就能改變人的行為。
「VR 能成為終極的共鳴機器。」VR 電影導演克里斯·米爾克(Chirs Milk)在 TED 的演講台上說。
「我和世界的距離變近了很多。」肯尼說,這過程中自己的恐懼症也好了起來。下一步,儘管害怕人多的場合,她還是想挑戰自己,開線下的攝影展。
- END -
這是BottleDream第600次與你美好分享
作者 | 高級酷
圖片 | Jacqui Kenny、Google Earth


※你的不開心,不一定是假期綜合症
※不會休息,再長的十一假期也拯救不了你
※「畢業1年,我換了20個合租室友。」
※假期準備好出去玩?這個90後想讓你負責任……地浪
※中國社會創新潮流、共創趨勢和「商業向善」
TAG:BottleDrea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