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首馬 今日12點五大渠道開啟報名
製圖楊仕成
11月12日,2017年劍門關· 蜀道半程國際馬拉松將在這條連接著四川古往今來風韻的道路上開跑。
西成高鐵劍門關站洋溢著蜀漢的遺風;齒仞參天的崖壁之上鑿刻著古人們入川出川的艱辛;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劍門關連接著古時的成都和長安,7800柱古柏矗立千年詮釋蜀馬文化內涵……這些元素組合在一起讓2017年劍門關·蜀道半程國際馬拉松無愧於最具挑戰的賽道,最美的賽道和最具文化內涵的賽道。
10月12日中午12點,賽事報名通道將正式開啟。跑友們可以通過華西都市報微信公眾號、封面新聞APP,華西都市報新浪官方微博、賽事官網等五種方式進行報名。
在11日的採訪中,歷史專家和西南交通大學的高鐵專家也為蜀道首馬點贊,他們認為,在西成高鐵開通之際,華僑城攜手地方政府和主流媒體,舉辦這樣一場全民參與的馬拉松賽事,既能擴大區域旅遊產業影響,也能傳播蜀道歷史文化,很有意義。
蜀馬無愧於最具挑戰的賽道,也是最美的賽道和最具文化內涵的賽道。
賽道穿越天險
隧道、長坡考驗意志體力
劍門關世稱天險,由於地殼運動,導致劍門山的岩層終端,形成兩道東西傾斜度小,垂直節理強,相對高程在150米-200米之間,綿延約70多公里的垣岩。這些垣岩群峰連綴,狀如城郭,齒仞參天,猶如劍植;北面卻是懸崖峭壁,如斧劈刀砍,阻斷了中原入蜀的道路線。
劍門的山峰,姿態各異,從劍門關外仰望,諸峰左右排列,固若金湯;憑高俯瞰,嶺翻重浪,峰躍驚濤。清代有「蜀中詩人之冠」美譽的張問陶在他的《入劍閣》所說:「劍門倚天漢,石勢儼城郭。連峰攢雉堞,千朵芙蓉鍔。綿延忽中斷,巧匠不能鑿。自古用一夫,萬命系孤閣……」
2017年劍門關·蜀道半程國際馬拉松從西成高鐵劍門關站出發,一路順著清江河延綿而上,沿途可見高聳的山峰以及寬闊的河流,風光旖旎;之後轉入108國道,進入雷鳴谷。這一段道路也是本次馬拉松最具挑戰的路段,將進入一段長長的爬坡路線,對於選手們的體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雷鳴谷路段是在劍門關對峙的兩道絕壁之間,峽谷內的溪流具有山高、谷深、源近、流短的特點。溪流與發源地距離很短,水流湍急,漲水退水就在瞬息之間,下雨時幾分鐘溪水就漲起來了,但又很快消退。降大雨時,兩崖瀑布倒掛,正如李白在《蜀道難》所言:「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選手們一邊爬坡,一邊聽著滾滾洪濤爭鳴,對於選手們的體力和意志力是一個考驗。到達終點之前,還有一條長達1.1公里的隧道,將選手們直接送到劍門關的關前。
蜀馬無愧於最具挑戰的賽道,也是最美的賽道和最具文化內涵的賽道。
7800棵古柏矗立千年
詮釋蜀馬歷史內涵
在2017年劍門關·蜀道半程國際馬拉松的賽道兩旁,最讓人震撼的是那棵棵松柏,已經矗立了千年,仍舊枝繁葉茂,綠茵蔽日,生機盎然。
劍閣的古蜀道屬於金牛道,也是古代的官道。道上的古柏始於秦漢,完善於明清,歷朝歷代都有不同程度的補植,目前存活的古柏數量多達7800棵。柏樹是蜀道上的行道樹,是罕見的古老人工植種的樹木。古代種植行道樹有著多重的功能,一是植樹表道,作路標;二是便於修理棧道,就近伐樹取材;三是保護道路,防止雨水沖刷路基。
據介紹,劍閣的城市名片就是柏樹,從先秦開始種植,經過歷史上7次大規模的植柏,所以有的樹齡至少有2500年。「蜀山兀,阿旁出。秦統一天下,秦始皇修建阿旁宮大伐香柏,引發民眾上書,秦始皇因此降旨開始了歷史上首次大規模的種植柏樹的行動。這些柏樹當初在種植的時候,樹的間距都是相同的,因此不僅能夠起到遮蔭蔽日的功能,還是古代陸路交通的活化石,是由綠樹鑄就的長城。」
為了保護這些古柏,劍閣歷史上一直有官員監督這些樹木的保護。從秦漢到唐代,專門有人管理樹木;北宋時期還頒布了管理行道樹的條例。
如今,就在賽道兩旁也能夠看得到這些樹木,能夠感受得到來自歷史的氣息。
蜀馬無愧於最具挑戰的賽道,也是最美的賽道和最具文化內涵的賽道。
高鐵專家點贊蜀馬
高鐵助力旅遊經濟發展
10月11日,記者就西成高鐵的相關問題,採訪到了西南交大交通運輸學院教授彭其淵。他表示,西成高鐵的開通,將對廣元經濟、旅遊的發展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當了解到華僑城攜手地方政府和媒體,舉辦2017劍門關·蜀道半程國際馬拉松,彭其淵認為,這是推薦廣元旅遊資源,擴大廣元城市影響力的很好的方式。「要完成這樣一個活動,離不開便捷的交通。」他說,即將開通的西成高鐵,就為這樣的體育賽事及類似的文化活動,提供了很好的交通條件。
「高鐵將廣元拉入多個經濟圈。」彭其淵介紹,廣元位於四川、陝西和甘肅交接的三角帶,高鐵開通後,廣元南接成都、重慶經濟圈,北與西安、咸陽帶經濟圈銜接;往東走,西安到武漢的高鐵已經開通,廣元也能依託交通網,與東部多個經濟圈相連。
「這樣,廣元就真正意義上融入了全國高速鐵路網。」彭其淵說,在東部高鐵發達地區,大多數人都會選擇高鐵出行、旅遊,西成高鐵的開通,也必將帶動廣元旅遊業的發展。「搭乘高鐵,成都到廣元的時間由原來的3小時縮短為1小時,方便許多。」他說,「減少的時間成本也會拉近遊客的心理距離,這樣就會吸引更多人選擇廣元作為旅行目的地。」
歷史專家點贊蜀馬
全民參與傳播蜀道文化
飛棧連雲的蜀道,與萬里長城、大運河一樣,是我國古代人民的又一偉大工程,堪稱世界奇蹟之一。在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歷史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員王小紅看來,蜀道是巴蜀與關中乃至中原在漫長的歷史時期聯繫與交往的通道,是多種文化的融合之地,蜀道交通線路也在這一波瀾壯闊的交往、融合中得以形成和發展。
「蜀道是體現我國歷史文化、地域文化且具有豐富價值的大型交通遺存。」王小紅說,縱觀中華文明史,秦嶺是中國幾大基本地域文化區相互聯繫的最大的天然屏障。作為穿越秦嶺的早期道路,蜀道是我們民族文化顯現出超凡創造精神和偉大智慧與勇力的歷史紀念。憑藉蜀道,巴蜀文化穿岷山,越秦嶺,迤邐北上,徜徉於三秦大地,並折而東向,與中原文化熱烈交流,成為中國重要的地域文化。
如今,蜀道首場馬拉鬆開賽在即,王小紅認為,對於有情懷的人而言,在蜀道上酣暢淋漓地跑馬還挺有意義。「蜀道是巴蜀文化的載體之一,而許多年輕一代基本不知道蜀道的淵源和價值。能有一場全民參與的活動,讓更多的年輕人在跑馬的同時了解蜀道文化,也是一樁幸事。」
華僑城邀跑友參賽
一起助力蜀道申遺工作
「奔跑在劍門關蜀馬的這條賽道上,跑友們既能領略到歷史古迹,又能看見蒼翠森林。」華僑城西部投資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稱,此次賽道連起新舊蜀道,起於西成高鐵劍門關站,劍門關地標關樓附近,跑者在極速前進的路途中,還可看到道路兩側五彩斑斕的彩林,身臨其境地領略大自然之美。之所以向跑友推薦此次馬拉松,也是希望跑友們在揮灑汗水時,可以一起助力蜀道申遺。
記者了解到,今年6月9日,2017年蜀道申報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國際研討會在廣元市舉行。會上透露,目前蜀道申遺工作正處於加速進行階段。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閆雯雯 曾潔 李智 曹菲 殷航 劍閣縣旅遊局供圖


※那英卸任《新歌聲》導師 節目組首次回應這樣說
※這醉迷的夢請醒醒啊 請把消息傳到他的心裡
※王麗萍大戲《國民大生活》熱播 90後鮑曉演活怪異導演
※女子反覆流產,原來是因為這個…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