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赫食府飯店小開張
《葉赫食府》第一季(十六集)
1-1 飯店小開張
我叫張秋葉,滿族,老家是東北的,在我們這個城市一家國營工廠的動力車間工作。動力車間那可是個重要部門,咱……呢,就專門負責鍋爐房,手下十幾號人,這一管一燒就幾十年過去了。老伴兒叫黃赫,和我一個分廠,說起來也是東北滿族,家是遼寧北鎮,那可是個滿族自治縣哪。可人家上一輩兒去了天津,就成了大城市的人了。不過老伴兒是坐辦公室的,在車間里搞統計,就是那些加加減減的事。我們都是知青,從農村選調上來就進了這家工廠,也就再沒挪窩。前幾年老伴兒五十五該退休,我一想,咱年齡大了,那些年把腰扭了身體又不好,這冬天推煤燒火,實在是干不動了。乾脆和老伴一起辦手續,在家頤養天年得了。不管我倆怎麼計劃,經濟賬還是不能忽略。老伴到財務處左找右查,最後還是覺得不划算。要知道,提前退休要少拿退休金五十六塊五呢……。「五十六塊錢,這麼多?你說這咋辦?」老伴兒是兩頭為難,我知道她是:「既捨不得錢,又心痛老頭兒的腰……。」於是我想個辦法勸她:「在家你做飯做得好,大家都誇,乾脆辦個小飯館,一個月怎麼也賺他一二百的,這不就補上了?」老伴兒一想,「對呀,就這麼辦吧。」廠里領導對我挺關心,很快就批准了我的請求,於是我們老兩口就一起退休回家了。
剛退休,我們就像解了套的牛,還真舒服了兩年。老伴兒一有時間就和她的姐妹們去跳廣場舞,我呢,自然是找老朋友喝喝小酒下下象棋,有時候再到家屬院兒外面的小公園裡吹吹牛。和我們宿舍的幾個倔老頭抬抬杠,日子過的蠻瀟洒。這個階段大兒子娶了媳婦,我們把幾十年的積蓄都拿了出來,買房子辦宴席,算是紅紅火火地辦完了喜事。不過,緊接著我們家裡又添了人口——大兒子的孩子誕生了。這對我們老兩口來說,可真是個大喜事,那些日子,我無論走到哪兒,第一句話就是:「我有孫子啦……。」兩個兒子都在廠里上班,現在社會上都興自己干,可咱是個普通工人,又沒什麼辦法,只好把孩子都安排在廠子里。文革的時候有一種說法叫:「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打地洞。」那是血統論,可幾十年過去了,我們又面臨著同樣的情況。
現在養一個孩子不容易,不是要添這個就是缺那個,大兒子小兩口的工資,根本不夠用。我們總不能不管吧,所以只要孩子張嘴,我們就往外掏,慢慢地家裡用錢可就緊巴巴的了。一天,老伴兒又舊事從提,「咱們得想想辦法啦……,」「你說……,我到街上賣糖葫蘆……還是做什麼?」「你這老糊塗,怎麼忘了過去說的話?」「啥……?」「就會說……啥……啥,我看咱們辦個小飯店吧。」「哎吆,你看我這腦子,把這茬兒給忘了。」接下來我們老兩口就謀劃著,老伴把她最後的壓箱底兒錢也拿出來了,叨叨地說:「這點錢,是準備家裡有事急用的……,真捨不得呀。」我安慰她:「現在就到了急用的時候,你不想想,咱孫子這開銷……,再說小兒子還要結婚買房子……不找點事能行嗎。」老伴瞪了我一眼:「你個臭老頭兒,光會賣嘴皮子,這些不都是我想起來的,沒有我,你能幹成什麼?要指你,喝西北風去吧。」我連忙順著她說:「可不,你是家裡的主心骨,這幾十年啥事不都是你做主,每次都是英明決策,我服……我服啦。」老伴兒得意地笑了,這女人啊,你就多順著她說幾句好聽的就行了,這活兒……咱明白。
我們這兒是北方黃河邊上一個不大的小城,用電視台播音員的話說:「就是三四線城市」。它是幾十年聚集起來四面八方的人,創造出一塊活力四射的熱土,是黃河孕育的一個極具包容溫暖的河灣,是一個裝滿了天南海北故事的城市,還是一個感情豐富令人讚美不絕的地方。離家不遠有一條南北街,那裡以前儘是飯店,是市裡有名的「美食一條街」。可老百姓都叫它「腐敗一條街」,我就和他們想的不一樣:「民以食為天,中國人挨餓的年代太長了,好不容易有些錢了,當然要先把肚子填滿。當官的也是人,要是光去吃,興許吃出個繁榮來,能算腐敗?」不過好景不長,那幾年的燈火輝煌,慢慢地暗淡下來。一條街的飯店,開了關關了開,最後只剩下兩家川菜館。這條街又變成了「金融一條街」,銀行、保險還有什麼小額貸款公司,挨個的開張。你要是到那兒辦事,餐館老油哈喇的味道,還在這些裝修一新的金融單位里遊盪。
我選擇的地點是街角的一間小店,鋪面不大五十平米,分里外兩間,小裡間十五平米做廚房正好。「嗯,外面可以擺六張桌子,裡面可以做廚房和休息室,還可以隔出一個兩平米的廁所。」我一來詢問這個底店,左右鄰居就伸頭探腦地來打聽,也不知道是房東關係沒處好還是怎麼的,就沒聽到一句好話。據他們說,這裡以前開過五金店,後來又有人賣過衣服,接下來變成了花店,總之是幹啥也長不了,都使勁地串掇我去選他們的房子。當我確定了要看這家店鋪的時候,人家業主可把這個地段吹得別提多金貴了:「老先生,這房子在金角位置,到哪兒都找不到比它更好的。你看這十字路口,正是金順路和銀利道交叉地點,是商賈發財之地,賺的都是金子和銀子啊!」給孩子買房子的時候,那些售樓的丫頭介紹過,所以我疑惑地看著他:「不是房子的東角叫金角,這北面怎麼又成金角了?」他有些尷尬地說:「我……是指能掙錢的位置……不都叫金角嗎。」不管怎麼樣,咱圖個租金便宜,也就和老闆定下來了。「在家我說了不算,還有最後一個步驟,請家裡一把手審查。」我對房子的主人說,他滿面笑容點頭哈腰地回應:「這個房子沒問題,就請您家老太太來看吧,現在誰家不都一樣,不全是女人做主嗎。」嘿,老伴兒真是慧眼識明珠,前後一看里外一觀,直接拍板:「就是它了,咱們寫合同吧。」
現在首要的問題,就是小飯館的名字。我想了十幾個各種各樣叫「樓」的名字,什麼「黃河樓」、「萬香樓」、「五福樓」,供老伴兒挑選,她一個也不滿意。「我要名氣大一點的,叫樓太俗氣。」真是折磨人吶,我忽然腦子裡一閃,「叫食府,咱這地方沒有這個名字,具體嘛……哎,有了……。」我對老伴一講:「咱們的飯店就叫葉赫食府,怎麼樣?」我給她解釋,「有咱倆一人一個名字,又大氣又好聽。」老伴兒臉立刻像花一樣的開放了,她高興地拍著手:「太好了,太好了,就叫葉赫食府。」
費了好大的勁兒,終於把店鋪前廳後廚都收拾好了。餐廳擺了六張小方桌,在西側靠牆角的地方,做了一個收銀台。後屋是廚房,自然是鍋碗瓢勺一應具全的。該確定菜譜了,老伴一擺手:「這事兒你不懂,還是我來吧。」雖然咱在家裡的位置靠後,我也得說說意見吧。「你沒看見一條街就剩下川菜館了,我看請個川菜師傅省心。」老伴兒腦袋搖得就像撥浪鼓:「不,不,家常飯就行……別請人了,這大廚啊……就我來吧。」我心疼地說:「做飯太累……你行嗎?」老伴兒捏著指頭給我算了一筆帳:「老頭子,這房租、置辦桌椅板凳、鍋碗瓢勺,還要買米買面,牛羊豬肉、青菜蘿蔔、油鹽醬醋,哪一樣不要錢?要是再雇個廚師……我看這飯店就別開了。」「那……,」「別總那……那的,後廚就我負責。不過,這飯店的老闆可還是我啊,不許叫我老闆娘。」我趕快拿出營業執照來:「黃經理,你看……這法人代表就是你呀,正牌的老闆。」說著她回頭一看我:「那你呢……?」「我自然是收銀員、傳菜夥計,還有衛生清掃員、門迎、店小二……還有就是老闆的老頭兒——老闆頭兒。」所有能叫上來的粗活職務,我都攬在自己身上,老伴兒滿意地微笑著:「就這樣定了,所有重大事情一律要報後廚批准,聽見了嗎?」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就差定好日子開張了。一個老朋友幫我看日子:「要農曆和陽曆都是雙日子,星期也是偶數……難呀……哎,下周一可以,可……周一是單數,不行。」老伴兒出來說了話,幾句硬話把老朋友頂到了牆角:「你看的什麼日子,不懂裝懂。就定在星期六,周末人們休息,開張一定會有人來。」我的一個老夥伴送了一塊玻璃牌匾,上面用紅油漆寫著:「歌詠比賽大獎」,裡面是用金色塑料做的一隻正在高亢鳴叫的公雞。我知道這是廠里獎勵車間的,不知怎麼,這老頭兒倒拿回自己家裡去了。老伴兒一看挺滿意,她模仿著宋丹丹在小品里那兩步走:「這個好,把油漆擦了掛在牆上,咱這食府就是所有小飯店裡的戰鬥機。」
熙熙攘攘的賓客坐滿了小飯店,大部分是工廠的老夥伴,也有幾個是我們當年的知青老同學。老伴兒使出了渾身的勁兒,整了一個宴客菜。冷盤是八個,拌豆芽、拌豆腐皮、拌白菜心、拌腐竹、小蔥拌豆腐、拌芹菜、拌土豆絲。那幫老傢伙一看就急了,「好你個老張,那這些塘塞我們,你以為我們是吃素的和尚哪……。」這時老伴兒走出來,她大聲向人們宣布:「別急,冷盤都是素的,後面還跟著八個硬菜,這是我們葉赫食府的宴客菜。」我開始上「八大件」,這裡羊、牛、豬、雞、鴨、魚都有了。分別是清蒸羊肉、腐乳燒豬腳、豬肉勾雞、家燉鯉魚、啤酒鴨子、麻婆豆腐、西紅柿燉牛腩、東坡肉。一幫老傢伙嗅著鼻子:「真香啊,比廠里大食堂強多了。」「有酒嗎,老張……別太小氣了。」我跑前跑後的端著盤子上菜,可這些老傢伙還不滿意,「這硬菜太少了……到底給不給人吃啊。」人們鬧哄哄喝著酒,還打碎了不少盤碗。不管怎樣,這「葉赫食府」開業大吉的宴會,算是擺過了。
半年過去了,「葉赫食府」的一切工作走上了正軌。每天早晨六點開門,專門賣羊肉燒麥。中午烙餡餅蒸莜麵,晚上包子餃子米飯都有,只要顧客點老伴會做,絕不推辭。慢慢每天來的,基本上都是回頭客。像做房子銷售員那個山西小宋,茶葉店夥計甘肅人小李,還有賣手機南方來的小汪,以及理髮的東北小伙兒貓眼。這些人只要沒事,要不坐在那裡發獃,要不就幾個人聊天,再不就誰也不理誰的玩手機,直到飯館打烊。可走之前,一定要幫我把餐廳的衛生打掃得乾乾淨淨。老伴兒嘆著氣說:「生活艱難,這些外地的年輕人也真不容易啊。」
幾個月下來生意還不錯,家裡人就都有信心了。孩子們一休息就來幫忙,兩個兒子和大媳婦把休息時間都錯開了,這樣一周里我們三天有幫手。有時候小孫子也來玩兒麵糰,渾身上下都是麵粉,噴嚏打上個沒完。孩子和爺爺奶奶特別親,走時非要抱著我們親一口,把爺爺奶奶臉上蹭的全是鼻涕和麵粉。雖然每天晚上老伴兒累得腰都直不起來了,可她還要數一遍收入,然後高興地說:「放心吧,咱家翻身的日子不遠嘍。」
編者註:作者秋葉授權本平台發表此小說,先試刊登几几集,看看大家喜歡程度,以便決定是否長期刊登。
作者秋葉
滿族文化網出品,轉載請註明。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