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精湛」佛中醫神經內科中醫治療疑難危急重症屢顯奇效

「精湛」佛中醫神經內科中醫治療疑難危急重症屢顯奇效

無需拐杖攙扶,吳先生靈活自如地從病床邊走到醫生辦公室,高興地握著神經內科科主任譚峰的手,希望在出院前再次表達對醫護人員的感激。妻子黃女士激動地說:「若非你們醫護人員的精湛醫術,我老公可能就一直癱瘓了,我和鄉下的三個孩子以後的生活就不知道怎麼辦了,實在非常謝謝你們中醫院。」

吳先生和妻子與佛山市中醫院神經內科醫療團隊合影

日前,佛山市中醫院神經內科通過中西醫結合成功治療了許多危重症、疑難病和少見病,彰顯中醫獨特優勢。

治療急症起效快,中醫豈是慢郎中

看到吳先生如今活動如此靈活,很難想像兩周前,他突發四肢乏力被送進佛山市中醫院時,四肢根本無法抬起。9月28日一早,吳先生突發四肢乏力、說話不清,呼吸急促,吞咽困難,神志模糊,被送往佛山市中醫院。由於病情進行性加重,急診科處理後立即將患者轉入神經內科,譚峰主任仔細詢問病史、詳細查體後,馬上判定患者為重症肌無力危象(myasthenia gravis,MG),立即給予中西醫結合治療。第二天,家屬驚喜地發現患者雙手可握拳,雙下肢可屈伸,能說話和進食;一周後,患者可下床行走,如今吳先生可順利出院,恢復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醫院救了他,等於救了我們全家,他是我們家的頂樑柱,如果他癱瘓了的話,我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吳太太激動地對醫護人員說。譚主任指出,MG屬中醫痿證範疇,《素聞·痿證》曰:「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腎主身之骨髓,故肝脾腎虧虛,則肌肉不仁,發為肉痿。」治痿獨取陽明,結合四診,中醫予以滋養肝腎、健脾生肌,配合針灸、康復等綜合治療可獲良效。

明確診斷疑難病,「怪病聖手」功力顯

神經內科結合中醫特色對危重症的成功治療,不僅改變了人們對中醫「慢郎中」的看法,而且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74歲的患者梁姨(化名),因雙下肢麻木乏力漸重近半年,四處求醫都沒確診,治療效果欠佳,不能站立行走,並累及雙上肢。經人介紹,她慕名來到佛山市中醫院。譚峰主任細詢病史,詳細查體後初步判定是脊髓亞急性聯合變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SCD)。經MR、CSF、血液生化等檢查,進一步確診。治療兩周後,患者四肢麻木感明顯減輕,可扶杖行走。10月10日,患者順利出院,她緊緊握著大家的手說:「謝謝,是中醫院讓我重新站起來了!」

梁姨向譚峰主任(中)致謝

梁姨與治療團隊合影

去年,該科還成功治癒了一例罕見病-僵人綜合症(Stiffman syndrome, SMS)。該名40多歲的林女士7年來腰部及雙下肢僵硬如板,不能彎腰和行走,平時只能平卧於床或扶抬挺坐在輪椅上。譚峰主任認為,SMS屬中醫 「痙證」範疇,證屬肝腎脾虛,筋脈拘急,治宜滋養肝腎,健脾解痙。經中醫辨證施治,配合針灸、康復等治療,患者病情得到明顯改善,高興地步行出院。

林女士與神經內科治療團隊合影

及早診斷,辨證施治,中醫特色彰顯

近年來,在院領導精準診治策略的指導和各科室的支持下,神經內科在學科帶頭人譚峰教授的帶領下,疑難病、少見病和危重病在中西醫結合精準化綜合治療下屢獲成功,擴大了國家重點專科品牌的影響。去年該科出院病人3574人,年門診量約6萬人次,今年獲得第三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研究項目,診療技術居國內先進水平,成為國內綜合實力較強的中西醫結合神經內科。

(張鍵怡/文)

◆ ◆ ◆ ◆ ◆

專家簡介:譚峰

腦病(神經)科主任,博士生導師,博士後導師,醫學博士,教授,中西醫結合主任醫師,國家、省、市重點專科學術帶頭人,第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國家名老中醫工作室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主持人,廣東省名中醫,佛山市創新領軍人才。現任廣東省中西醫結合神經學會和省中醫腦病副主任委員、《中華神經醫學雜誌》編委。主要從事腦病的基礎與臨床研究。

擅長用中西醫結合方法診治神經系統疾病並取得顯著療效,尤其是DSA診斷腦血管狹窄、動脈瘤、血管畸形以及血管支架植入和栓塞術治療腦血管病等疑難病與急危重症搶救。

開診時間:周1上午(老年醫學科門診),周3、5上午,周4下午(特診),周6上午(特診)

開診地點:1號樓2樓腦病科1室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 推進廣東佛山再創新局」:點擊「閱讀原文」有相關精彩H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