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德化窯瓷塑造像精品賞析(下)

德化窯瓷塑造像精品賞析(下)

德化白瓷胎質緻密。明代燒造的白釉觀音、達摩等塑像,胎釉渾然一體,晶瑩如玉,被譽稱為「中國白」、「象牙白」。清代除燒白瓷外,還燒制青花與彩繪瓷器。德化窯產品精美,人物形象生動,神態逼真,特色鮮明。

明 白釉達摩渡江像

達摩身披袈裟足下一葦,踏浪而行。胎質細膩堅緻,胎體較厚。通體施白釉,身中空無釉。釉質溫潤,釉色泛黃。

明代之前有關達摩的雕塑造像極少,只見於摩崖石刻或繪畫作品中。至明代,以何朝宗的作品為代表,各種形式的達摩塑像開始成為德化窯白瓷雕塑中最為盛行的題材之一,其塑像形式主要有踏葦渡江達摩、渡海達摩,面壁達摩等。此像形式與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何朝宗印」款渡江達摩相似,唯尺寸較小,其胎釉特徵亦具有明代德化窯白瓷產品的特點。

清 白釉只履西歸達摩像

高26、寬10厘米。達摩方臉,雙目微睜,眉毛鬍鬚捲曲,上身右傾,左胯外突,右手置胸前托一隻鞋,跣足立於波濤之上。身中空。通體施白釉,釉色白中泛灰,底座內壁也施白釉,中間有出氣孔。

明 白釉達摩像

高28、寬13厘米。達摩坐姿,頭微垂,雙目凝視下方。身披袈裟,袒胸拱手,側身坐於鏤空的岩石之上。神態寧靜,似在凝思冥想。胎體厚重堅緻。通體施白釉,身中空無釉,釉色泛黃。後背鈐「筍江山人」四字篆書方章款。

故宮博物院現藏德化窯白瓷中鈐「筍江」或「筍江山人」名章款的瓷塑作品共計3件,另外兩件分別是白釉渡海觀音像和白釉東方朔像。這些藏品過去一直被認為是明清時期德化窯一位不知名的瓷塑家的作品。筍江的「筍」通「筍」,「筍江」即筍江,福建泉州地區在筍江流域,而德化窯所在地德化縣歷史上也多屬泉州管轄。由於傳世鈐蓋「筍江」款的塑像上還發現過同時鈐有「醇宇」名章款的作品,根據德化陶瓷博物館收藏的孫醇宇墓誌及當地孫氏家族家譜的有關記載可知:孫醇宇出生於明天啟七年(1627年),卒於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曾於泉州為官,辭官後長期居住於德化,並葬於德化,其生存年代正好與作品表現的明末清初時代風格相吻合,據此有專家學者認為「筍江」款作品即為孫醇宇所為,但目前似乎還缺少更充分明確的證據,仍需研究者們作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明 白釉渡海達摩像

高25、寬10厘米。達摩頭戴巾帽,明眸深邃,虯髯捲曲,凝視遠方。拱抱雙手,袈裟下部外侈,似被風吹動而翹起。下著裙,赤右足,足下為汪洋大海。身中空,胎質細膩堅緻。里外施乳白色釉,釉質溫潤。

德化窯佛教人物瓷塑,吸收了魏晉南北朝以來佛教造像的優秀傳統,使之具有超凡絕俗之器宇軒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聰明睿智,令人仰之彌高。同時,又根據各種神祇的不同特性,大膽創新,增加了平民百姓的審美傾向與要求,和藹可親但沒有媚俗之感,凜然起敬卻不生畏懼之念,神之品相,人之魅力,渾然天成。

清 白釉布袋和尚像

高18、寬8.8厘米。布袋和尚面容憨態可掬,身著袈裟,雙手捧腹,赤足立布袋之上。通體施白釉,釉層肥厚,身中空無釉。布袋和尚法號契此,又號長汀子,明州(今寧波市)奉化人,圓寂於五代後梁貞明二年(916年)。生前常用布袋示時人,臨終偈語:「彌勒真彌勒,分身百千億;時時示時人,世人自不知。」 於是,人們認為布袋和尚既是彌勒化身,從此被作為彌勒廣泛供養。此像形象生動,衣紋自然流暢,是一件別具匠心之作。

清 白釉文昌帝君像

高22.4、寬12.5厘米。文昌帝君頭戴官帽濮巾分置兩肩,端坐於鏤雕石座之上。左側立一拱手相拜的童子。通體施白釉,身中空無釉,釉色乳白。文昌帝君在我國民間和道教信仰里是掌管功名祿位的神祇,也是普通百姓和學子們敬拜的科舉功名之神。傳世明清德化窯瓷塑作品中常見這一題材,反映出民間百姓特別是寒門學子求得科舉高中的樸素願望。

清 白釉佛像

高18.2、寬14.5厘米。佛頭飾螺髻,方圓臉,弓眉長耳,雙目微闔,鼻樑挺直,嘴角微翹,面相莊嚴。身披袈裟,袒胸盤膝坐於蒲團之上,右肘戴串珠,腕戴玉鐲,雙手掌心托一寶珠平放於腹前,手部漆金彩大半脫落。胎質細膩。里外施白釉,釉質溫潤,釉色乳白。

清 白釉真武像

高22.8、寬12.1厘米。真武長發披至肩部,面相方圓,長眉鳳目,嘴上唇和下頜部位用於插粘鬍鬚的洞孔清晰可見。身穿鎧甲戰袍,跣(讀音:[xiǎn])足踏玄武,左手握降魔劍靠近右腿,右足輕抵劍身。通體施白釉,身中空無釉。

真武即玄武,主水神。它所以能受到民眾的敬拜,是因為古人對自然現象認識有限,對水、火等有一種畏懼的心理,為了避免災難的發生,就會請玄武消災。傳說燕王朱棣在於其侄明慧王朱允炆奪權的戰爭中,真武大帝曾助其奪取皇位,因此在明成祖朱棣登基後,即下詔封真武為「北極鎮天真武玄天上帝」,並在宮中祠真武,通令天下修道觀,供奉真武。

清 德化窯東方朔像

高42.6、寬15.3厘米。東方朔頭戴方巾,寬前額上刻幾道皺紋,乜斜雙眼,嘴半張開,面部笑肌隆起,笑意略帶一絲譏誚,鬍鬚飄於胸前。身著寬袖長袍,腰束博帶,右手托舉帶葉仙桃於胸前。足穿雲頭履,立於岩石波濤之上。通體施白釉,身中空無釉,釉色白中略顯灰青色。像背鈐「筍江山人」方形篆書款。

民間有關東方朔的傳說很多,其中東方朔盜吃瑤池仙桃的故事家喻戶曉,東方朔捧桃瓷塑作品常用語祝壽活動,即是源於此類故事。

德化窯劉海戲蟾像

劉海臉微胖,面帶微笑,身著長袍,左肩高,右肩低,左手用力提袍,身體扭動。左手持銅錢,赤足,腳背伏一隻帶尾金蟾。劉海,五代時人,本名劉操,出家修道後,號海蟾子。傳說劉海能令金蟾吐金,救助天下的窮人,所以德化瓷塑中常見以劉海戲金蟾為題材的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中國茶葉博物館藏 精品壺具賞析(下)
故宮博物院藏織綉:金雞唱宮曉 翎羽耀絲光
典雅精緻——回顧歷史,探尋宋代青瓷盛行的原因!
器物成型工藝特徵 鑒別新老瓷器造型
大邦之夢——吳越楚青銅器之皇室兵器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