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活的好好的,為什麼在房間里掛一個死字?

活的好好的,為什麼在房間里掛一個死字?

文/續祥法師

活的好好的

為什麼在房間里掛一個死字

一個學弟最近在看印光大師文鈔,他問我:印光法師要在房間里掛一個死字,這是行為藝術嗎?我哭笑不得的和他辯了三個小時才說清楚印光大師到底在幹什麼,以及為什麼要這麼做。

而這篇文章,就是我辯論內容的升華。

你知道嗎,印光大師其實是在修念死無常,而不是搞行為藝術。

修念死無常雖然改變不了死亡的事實和期限,卻可以讓人通過對死亡的清醒認識,尋找到悅納死亡的力量和轉化死亡的可能。從這個角度來說,念死無常其實是一把每個學佛人都值得擁有的「心匙」——「匙」是湯匙的匙,它能讓我們在一鍋爛湯裡面,把喜歡吃的東西盛起來,放入口中。念死無常就好比湯匙,它在幫助我們擷取生命中最精華的部分的同時,也可以為我們撇去生命中的雜質,對死亡的充分認識會讓生命之花更好的綻放——人必須清醒的認識死,才能從容地對待生,掛死字,只是讓你看到一些你不想看到卻又無可逃避的事情。

而之所以有人會覺得印光大師是在搞行為藝術,是因為在大多數人看來死亡無力改變,所以死亡是一件」不足掛齒「的事情。

由此可見人們對於死亡的共識是那麼的消極——死亡未來之時,對我們的生活沒有干擾,可以避而不談;死亡一旦降臨,你已無能為力,不如聽之任之。

人生的一切意義、價值,在死亡的面前都顯得那麼蒼白,那麼得沒有存在的理由。為了掩蓋這種恐懼,我們寧願假裝若無其事。

但避而不談和聽之任之就是面對死亡最好的方式嗎?顯然不是,印光法師的做法為我們揭示了一條更為積極的路;既然逃無可逃,不如直面恐懼,放手一搏,為自己的生命爭取更多的可能性。

感恩於死亡,我的存在觀念發生了根本性改變,我的人生也隨之發生了嶄新的決斷。

少見不代表沒價值

學弟之所以會把念死無常當作一種行為藝術,一方面是因為他不理解念死無常的價值,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印光大師的這種行為前無古人,但沒人做過並不代表沒價值,恰恰相反,真正有價值的事情從來都是「少見」的——其重要性越不為人所知,「信息不對等」帶來的勢能就越大。

」少見「的事情不一定有價值,但是」有價值的事情「必然是少見的,這也是「秘方」「秘籍」搶手的原因所在。

不過雖然印光大師在房間掛死字的行為很少見,但他的「發心」卻是古往今來所有的大德都發過的的「出離心」,他掛死字的」行為藝術「也不過是給老湯換了一口「新鍋」而已。

而關於出離心,我有以下幾段碎碎念:

1

出離心是一切善法的根基

當你對輪迴沒有出離心時,生起虔誠心是多餘的。當你沒有遠離對物質的攀緣時,思維空性是多餘的。當你沒有遠離渴望時,修禪定是多餘的。當你沒有遠離貪與嗔時,講述口訣是多餘的。 ——蓮花生大士

2

出離不是逃離

出離心的出離不是說從一個地方去到另一個地方——這只是分別心在貪慾的驅動下進行的「名相選擇」,而是在這巨大的誘惑和幻境中,保持一種「出離的清醒」,如果你能保持,那你的人生無異於開了掛,而在房間里掛死字可以看作是用來開掛的掛件。

3

出離心也不是厭離心

和厭離心不同,出離心不是情緒,而是一種「向上看的視角」,一艘能讓你見到更大的世界的渡輪,所以它的生起條件絕沒有「厭離」那麼簡單,生起的時間也要比「厭離」緩慢。

4

出離心是慾望以及慾望帶來的痛苦的解藥

在對治慾望的作用上來講。念死無常是猛葯,更是良藥。很多人說念死無常會帶來厭世的副作用,我不同意——人沒有資格厭倦自己不擁有的東西,所以,你憑什麼厭世呢?

5

出離心生起後最強烈的表徵就是你會放棄「存在感」

存在感隔絕了你和這個世界,而出離心則可以消散存在感,而當你與外界沒有邊界時,寬恕、接納、包容,犧牲等優良品質在你身上才有可能真切的發生。

6

「念死無常」和我之前呼籲的「活在當下」並不衝突

活在當下,本質是清醒地覺知當下身體死期不定的無常現狀,遠離斷見和常見的兩種邊見——毫無根據地認定當下的呼吸一定能接續下一次呼吸,就是常見,認定當下的呼吸一定是終點,就是斷見。前者會導致盲目樂觀,耽著今世而不知為來世的增上生與決定勝而修行,後者會導致盲目悲觀,同樣不能把暇滿人身轉為道用。從這個角度講,念死無常不過是活在當下的二次強調。

7

出離心的建立一定伴隨著固有安全感的摧毀

出離心的建立是需要修念死無常來實現的,而這種以終為始的思維方式會令你對一切習以為常的事情產生前所未有的懷疑。你會看到這個世界合理表面下巨大的荒誕性,你甚至會懷疑自己是不是被操控的機器人,這一過程的本質就是固有安全感的摧毀,但我們的固有安全感是建立在極其可笑的基礎上,所以毀了也就毀了,安全感又不等於安全。

孔子曾說「未知生,焉知死!」其實佛教徒可以把這句話反過來讀——「未知死,焉知生」

萊昂納德·科恩說:萬物皆有裂痕,但裂痕是光投進來的地方,而生命的斷裂其實又何嘗不是靈魂的出口?

根據我的觀察,沒思考過死亡的人在"人生意義完成度"、「人生自覺性」等標尺上與思考過的人相比,差距往往是天壤之別。在世俗意義上來說,在這些標尺上表現好的人生會更加的飽滿和幸福,而從修道者的視角來看,這種人也更加的堪為法器。

更何況對於信奉因果輪迴的我們而言,死不是終點,它只是標示生命距離的里程碑。在房間里掛一幅死字天天看和你在房間里貼周計劃天天看本質沒有不同,都是基於自我懷疑上的自我提醒 ——這也是念死無常的意義所在。它不是「行為藝術」,而是「最大化實現生命價值的藝術」。

用人話來說;這是一種「以終為始」的高效能思維方式,而你值得擁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中國寺廟的布局和佛像放置,居然有這麼大學問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廣辨授受(6):受菩薩戒時所應該作的事情(4)
宋思溪藏本大唐西域記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