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接管徐州,形勢並不好,註定了失敗命運
徐州陶謙病重,此前一直弱小的劉備,輕而易舉執掌徐州。對徐州的文武官員來說,意味著改朝換代,天下諸侯也各有看法。他們對劉備的態度,決定了他們的行動,也決定了劉備的命運。
一是以糜竺、孔融為代表的支持派。陶謙說:「除劉玄德,無人能定徐州!」派糜竺前往小沛迎接劉備。糜竺是徐州第一富豪,家裡光奴僕就上萬,是劉備的鐵杆粉絲,一生執著跟隨劉備。他對劉備抱了很大希望,掩蓋不住內心的狂喜:「如今漢室衰微,海內沸騰,建功立業,就在今日。本州富裕,有百萬戶口(人口約280萬),請大人前去擔任州牧。」
在徐州避亂的北海相孔融,之前蒙劉備相救,因劉備推辭,力勸道:「如今百姓要選賢能之主,上天給予的如果不接受,將會後悔不及。」針對袁術,他不屑一顧:「袁公路豈是憂國忘家之人?冢中枯骨之徒,不足道也!」
不光糜竺、孔融,就連遠在冀州的袁紹,也表示了支持。為爭取袁紹支持,陳登等人就劉備執掌徐州一事,給袁紹彙報,袁紹說:「玄德寬宏大度,又有信義,如今徐州推薦他,正合我意。」袁紹的態度,也為後來劉備丟徐州來投埋下伏筆。
二是以陳登、陳群為代表的中間派,或者說是朝廷正統派。陳登對劉備說:「袁術驕奢無度,不能治亂。如今,我等可替大人拉起一支十萬步騎的大軍,上可匡扶國家、建立春秋五霸一樣的功業;下可守土安民、揚名後世。」陳登的話,比糜竺更理智,站在國家、百姓的立場上,後來他選擇朝廷正統、沒有跟隨劉備,從這裡就能看出端倪。
陳群的見解更高。他勸劉備不要當徐州牧:「如今袁術很強,您如果去徐州,必定與袁術衝突,呂布再偷襲後方,縱然你得到了徐州,必將一事無成。」在袁術、呂布的雙重打擊下,劉備丟掉徐州,此話果然應驗。陳群從一開始,對劉備就不看好,更不會跟隨劉備。
第三就是反對派。典型如袁術、曹操,呂布,曹操後來跟劉備還有合作,袁術與劉備卻是一生仇敵。袁術聽說這事,詫異道:「術生有年,不知天下有劉備」,註定了兩人不可調和的矛盾。袁術稱帝後,間接死於劉備之手。
不管別人怎麼說,劉備受不了誘惑,立馬去接管了徐州。正如陳群預料的那樣,爬得越高、摔得越慘,劉備迅速丟掉徐州,連立足之地都沒剩下。在徐州,他也與當時的一流人才陳群、陳登等人擦肩而過,頗為遺憾。


※晚清最有才華的親王,如果他能夠稱帝,絕沒有慈禧執掌天下的機會
※晚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到底賠了多少錢?已經多的數不清了
※八國聯軍入京,慈禧匆忙逃出北京,突然想起一個人,急忙返回殺掉
※此人乾隆皇帝的曾孫,道光年間的草包將軍,因信致敗遭羞辱
※大清見聞:鐵帽王的權利有多大,為什麼連和珅都忌憚萬分?
TAG:九州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