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齊桓公
春秋時期,天子衰,諸侯興:周王室勢力衰微,權威不再,已經無法有效控制天下諸侯。
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為了在政治、軍事中佔據主導地位,開啟了激烈的爭霸戰爭,相互之間合縱連橫、東征西討,前後共有5位諸侯依次成為霸。
GIF/1K
齊桓公驚險即位
齊襄公時,國政混亂。管仲、召忽保護公子糾逃到了魯國,鮑叔牙保護小白逃到莒國。
襄公十二年(前686),公孫無知殺齊襄公,自立為君 。次年,雍林人殺無知 ,並討論重立君主。
高、國兩家事先先暗地通知了小白回國 ,魯國聽說以後也發兵送小白的哥哥公子糾回國,派管仲帶兵堵截住莒國到齊國的路,管仲一箭射中小白帶鉤。小白假裝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魯國報捷。
魯國於是就慢慢地送公子糾回國,過了六天才到。這時小白已兼程趕回齊國,高傒立他為國君,是為桓公。
GIF/1K
管仲治國
齊桓公即位以後發兵攻擊魯國,魯軍敗走 。鮑叔牙給魯侯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公子糾是齊君的兄弟,不忍殺他,請魯國自己殺他。公子糾的老師召忽、管仲是仇人,請魯國把他們送來,剁成肉泥。如不從命,將要出兵討伐魯國。」
齊桓公要殺管仲,鮑叔牙勸說:「臣幸運地跟從了君上,君上現在成為了國君。如果君上只想治理齊國,那麼有叔牙和高傒就夠了。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業,那麼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就能強盛,不可以失去他。」
桓公聽從他的建議,把管仲接到齊國。桓公和管仲談論霸王之術,大喜過望,以其為大夫,委以政事 。
齊桓公拜管仲為相,君臣同心,勵精圖治,對內整頓朝政、例行改革,對外尊王攘夷,存亡續絕。這一時期,起用了一批各有所長、盡忠職守的出色人才。
GIF/1K
齊桓公伐魯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左傳·庄公十年》·曹劌論戰
齊桓公伐魯,魯國齊國的軍隊在長勺作戰。
魯庄公打算擊鼓命令進軍。曹劌說:「不行。」齊國軍隊敲了三次鼓。曹劌說:「可以進攻了。」齊國的軍隊大敗。庄公準備驅車追去。曹劌說:「不行。」於是向下觀察齊軍車輪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車前的橫木瞭望齊軍,說:「可以了。」就追擊齊國軍隊。
戰勝了齊國軍隊後,庄公問這樣做的原因。曹劌回答說:「作戰是靠勇氣的。第一次擊鼓能振作士兵們的勇氣,第二次擊鼓可以使士兵們的勇氣低落,第三次擊鼓士兵們的勇氣就消失了。他們的勇氣消失了,我軍的勇氣正旺盛,所以戰勝了他們。大國,是不容易估計的,怕有伏兵在那裡。我看見他們的車輪痕迹混亂了,望見他們的旗幟倒下了,所以才去追擊齊軍。」
雖然齊桓公伐魯失敗,但是這並沒有影響到齊桓公後來的霸主地位。
GIF/1K
老馬識途
雖然中原各國逐漸承認了齊國的盟主地位,但居住在邊遠地區的某些少數民族部落卻不理會這一套。
一個叫做山戎(róng)的少數民族又侵犯了燕國燕國派人來求救,齊桓公親率大軍援救燕國。
齊桓公的軍隊被敵軍引入沙漠迷了路,齊桓公手下的謀士管仲說:「大王,狗、馬都有辨認道路的本領。我們挑幾匹老馬,讓它們在前邊引路,就可以走出沙漠。」
齊桓公立刻讓人挑選了幾匹老馬,放開韁繩,讓它們在前隨意地走,軍隊跟在馬的後邊。沒有多久,在馬的帶領下,齊國的軍隊果然走出了沙漠。
齊桓公幫助周邊小國打了很多勝戰,又幫助周王室確立了太子的地位,先後九次召集各大諸侯國開會,確立了霸主地位,一直到管仲和齊桓公先後病死。
今日作業
GIF/1K
你還知道春秋期間哪些霸主?簡單說一說他們的著名故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歷史沉鉤:興盛的漢朝如何走向沒落
※殺光所有嬪妃,逼得皇帝離家出走,她是中國古代第一人!
※《木蘭詩》背後隱藏著北朝歷史密碼,封建武士階層主宰了歷史
※顏值與實力兼具的中國古代名刀劍,哪一把才是最強王者?
TAG:搜狐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