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全部見過卻一樣都叫不出名字來——寺廟裡那些熟悉又陌生的法器

全部見過卻一樣都叫不出名字來——寺廟裡那些熟悉又陌生的法器

去過寺廟的人,甚至沒有去過寺廟、只在影視作品裡看過寺廟場景的人,多半會注意到法器,像木魚、大磬這些,不過,對很多人來講,這些經常見到的法器,卻叫不上名字來。

有漏君也是一樣,見了許多次,卻弄不清楚誰是誰,更不知道它們的玩法。於是,惡補了一下,正好借花獻佛,拿來與大家分享。

佛事

佛門的法器,主要是念誦時起引導、調節作用的,有些類似於歌手唱歌的時候,那些組合樂器的伴奏。

大家知道,歌手唱歌,如果只是清唱,雖然能欣賞他們曼妙的歌喉,但畢竟有些單調,而且對於初學者來說,節奏這些非常不好掌握。所以,有伴奏的話效果會好很多,聽起來有立體感,在節奏上也不至於散亂。

法器也是一樣,念誦佛經的時候,需要有「BGM」來幫大家掌握節奏、烘托氛圍,這些事情,就需要專業人士——也就是那些熟悉念誦節奏、流程的和尚們來做了。

敲鐘

佛門的法器,一般能見到的,不外乎這幾種:大磬、引磬、鍾、鼓、木魚、鐺子、鈴子。

這些法器的「演奏」,是由專門的和尚負責的,當然,他們中的大多數也沒辦法把所有經文(所有經文,何其多!)念誦的節奏都背誦出來,而要「看譜」,就是盯著標識節奏的念誦集來掌握節奏,何時敲、何時停,何時輕、何時重。

一般,鐘的體積較大,不太可能用手把它捺住(按住使其停止發聲),而大磬、引磬體積較小,有時需要用手捺住(和樂隊鼓手用手捺架子鼓的原因相同)。

而大家最熟悉的,恐怕還是木魚,和尚敲木魚念經的場景,隨著影視作品的傳播而深入人心。不過,在念誦時,木魚一般只在唱贊(比如「爐香贊」)的時候與鼓同敲,用的不多。

大磬

各種法器之間的搭配,是很有規律的。

事實上,在有漏君的觀察看來,法器中的大磬是「主角」,就像交響樂團里的小提琴,佔據主導地位。大磬形狀如缽,相信很多人去寺廟裡的時候,還以為那是缽,卻不知道它其實是敲擊的法器。

大磬可以與引磬、鍾合敲,也有與鍾、鼓同時合敲的情況。而其餘合敲的情況,就只有鐘鼓合敲一種——俗謂「鐘鼓齊鳴」即是如此。

鼓也有變化,有時輕敲,有時則須重敲。

而有些場合會用鐺子、鈴子,則鍾就可以不用了。須知,鐘體積比較大,用起來不方便,以體積小的鐺子、鈴子代替,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

引磬

話說回來,這些法器只是和念誦相互搭配的一些道具,而它們「演奏」出的音效,也並不能算是佛教音樂的範疇。

有人可能覺得奇怪,為什麼念誦佛經時會有這麼強的節奏感,如此適合搭配法器呢?這其實和梵文有關。最初的佛經,以偈頌為主,四句為一小單位,合音韻,念的時候就能順便唱出來。

很多人知道,即使是今天,印度「寶萊塢」電影里,故事正看得緊張,忽然就要唱歌跳舞,而最初佛教經文的形式也受到古印度歌舞的影響,直到今天,念誦的時候仍然是富有節奏感。因此,念誦佛經時,搭配法器的「BGM」就毫無違和感了。

梵音

原創不易,請多多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依他起 的精彩文章:

拜了這麼多年的佛菩薩都不知道,原來佛菩薩的像是這麼來的
念經是和尚的天職,那真正的和尚平時都念什麼經呢?
都說禪宗是漢傳佛教的精髓,那麼佛與禪到底是什麼關係呢?
真正的佛門弟子:想還俗立馬就可以還俗,但想出家卻困難重重
印度人說:展出的文物,最怕被中國人認為是佛像

TAG:依他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