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賀!華人學者今日連發5篇Nature
最近,頂尖學術刊物的同一期雜誌上經常出現華人學者的多篇文章。今年7月,《細胞》上就出現了6名華人學者同日發文的盛舉;而在剛過去的9月,也有4篇來自於華人學者課題組的研究論文同日上線《自然》雜誌。
今天,《自然》再次同日在線發表5篇來自華人學者的研究,延續了近幾個月來的良好勢頭。
1、姜有星博士/白曉辰博士課題組
Structure of mammalian endolysosomal TRPML1 channel in nanodiscs
姜有星博士
白曉晨博士
TRPML1是一種位於核內體與溶酶體膜上的陽離子通道,在哺乳動物細胞內普遍表達。如果它發生失活突變,就會導致嚴重的溶酶體貯積症。利用新鮮斬獲諾貝爾化學獎的冷凍電鏡技術,來自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姜有星教授課題組與白曉辰教授課題組聯手獲取了小鼠TRPML1通道位於nanodiscs中的結構。結構分析揭示,磷脂醯肌醇-3,5-二磷酸會結合該通道蛋白的N端,而S2與S3區域的螺旋-轉角-螺旋區域可能會和配體發生偶聯。此外,這個結構還發現了S4與S5區域鏈接部對於TRPML通道作用機制的潛在作用。
2、李曉淳博士課題組
Human TRPML1 channel structures in open and closed conformations
本期《自然》在線發表了兩篇關於TRPML1的論文,第二篇同樣來自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主要負責人之一是李曉淳教授。李教授博士後期間的導師,洛克菲勒大學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Günter Blobel教授也是通訊作者之一。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公布了全長的人類TRPML1蛋白冷凍電鏡結構。值得一提的是,這支團隊同時獲得了該通道蛋白「關閉」和「開啟」時的結構。研究人員指出,這些結構揭露了TRPML通道蛋白的調控機理,有望帶來治療由TRPML1突變引起的溶酶體貯積症的新洞見。
3、劉澎濤博士課題組
Establishment of mouse expanded potential stem cells
常規的幹細胞分為兩類——胚胎幹細胞與誘導多能幹細胞。理論上說,它們能分化成多種細胞類型,但之前的研究卻表明,這兩類細胞可以分化出的細胞類型有限——依然有一些細胞無法從這兩類幹細胞中獲得。來自英國威康信託桑格研究所的劉澎濤教授團隊開發出了一種新技術。他們生成了小鼠的拓展分化潛能幹細胞(expanded potential stem cells),它們與胚胎最初的幾個細胞性質極為接近,能形成任意細胞類型。劉澎濤教授團隊也相信,這一技術有望應用於其他哺乳動物,包括人類。
4、邵峰博士課題組
Ubiquitination and degradation of GBPs by a Shigella effector to suppress host defence
GBP蛋白能介導細胞自主的抗微生物防禦機制。在這篇研究中,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的邵峰教授課題組發現,一種叫做志賀氏痢疾桿菌(Shigella flexneri)的微生物在感染後,能誘發人類GBP1蛋白的快速降解。進一步的研究發現,一種叫做IpaH9.8的分子在其中起到了關鍵作用。該分子能直接靶向人GBP1蛋白,在Lys-48位點進行泛素化。事實上,這種分子能靶向多種GBP蛋白,影響到抗微生物的防禦機制。這一發現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GBP蛋白介導的免疫力。
5、Jin Billy Li博士課題組
Dynamic landscape and regulation of RNA editing in mammals
由腺苷到肌苷(A-to-I)的轉變是常見而保守的RNA編輯手段,由ADAR酶介導。這一編輯能改變RNA中的特定核苷酸,增加了轉錄組的多樣性。儘管研究人員們已經找到了多個編輯位點,但大部分位點的編輯程度,以及這些編輯如何調節生物學進程,依舊是個未解之謎。斯坦福大學Jin Billy Li教授的團隊在這篇文章中,分析了8551個人類樣本中的編輯情況。他們發現ADAR1主要負責重複位點,而ADAR2主要負責非重複位點。有趣的是,沒有催化活性的ADAR3還扮演了抑制者的角色。研究人員們指出,他們的發現帶來了關於A-to-I轉變的新洞見。
原始出處:
1、Qingfeng Chen,Ji She,Weizhong Zeng et.al. Structure of mammalian endolysosomal TRPML1 channel in nanodiscs. Nature (2017) doi:10.1038/nature24035
2、Philip Schmiege, Michael Fine,Günter Blobel& Xiaochun Li.Human TRPML1 channel structures in open and closed conformations.Nature (2017) doi:10.1038/nature24036
3、Jian Yang,David J. Ryan,Wei Wang et.al.Establishment of mouse expanded potential stem cells.Nature (2017) doi:10.1038/nature24052
4、Peng Li,Wei Jiang,Qin Yu et.al.Ubiquitination and degradation of GBPs by a Shigella effector to suppress host defence.Nature (2017) doi:10.1038/nature24467
5、Meng How Tan,Qin Li,Raghuvaran Shanmugam et al.Dynamic landscape and regulation of RNA editing in mammals.Nature 550, 249–254 (12 October 2017) doi:10.1038/nature24041
來源:學術經緯
生物易構(bioeg.cn )現推出:定製化高校採購管理平台、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台等科研互聯網定製平台服務,詳情請致電TEL:025-84981806
合作案例:中國藥科大學 |江南大學 |南京郵電大學 | 南京工業大學 |金陵科技學院 |南京市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中心 |無錫市新吳區管委會 |紫金方山科技創業特別社區 |凱基生物 |上海易利生物 |南京賽博生物


※美國麥克阿瑟「天才獎」揭曉24名獲獎者
※日本科學家開發「戰鬥雞」蛋中含有抵禦癌症等多種疾病的藥物
※2017年全球生物技術初創公司Fierce 15發布
※部分宇宙丟失物質或被找到
TAG:Scien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