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能把磚頭搓成0.05毫米的細絲?78歲老大爺盤金龍價值12萬
本次欣賞只需3min,看大爺如何徒手搓細絲~
眼前這條氣宇軒昂的金龍,仔細看去,原來是用一條條金絲纏繞而成。你想不到的是,這「金絲」,它的主要材料竟然是廢棄的磚塊。
蔡氏漆線雕作品
在福建廈門,有這麼一位老人,他把流傳了1400多年佛雕裝飾技藝——「妝佛」,請下神壇,把它用在瓷瓶、瓷盤,甚至雞蛋上,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漆線雕」。
蔡水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廈門漆線雕技藝傳承人
8寸結晶龍鳳葫蘆瓜瓶
誰也想不到,華麗漆線的主要材料是磚塊。
取泥
這磚塊很有講究,絕不能用新磚,必須是質地鬆軟的陳年生磚,甚至可以從坍塌的磚房裡取材。
將磚泡在大水缸內,讓它自然沉澱,僅取漂在上層的極細顆粒。
要用篩斗過濾均勻,因為任何一顆較粗的顆粒,都會毀了整幅作品。
磚粉晒乾後,與大漆和桐油混合,經過數小時的反覆捶打,方能得到柔韌的漆線泥。
搓線泥
根據作品需要,揉搓成不同粗細的漆線。
揉搓漆線,最細竟可以搓成直徑0.05毫米的細絲
盤線
線條是這門手藝的靈魂。盤線之時雖然要打底稿,但大局的掌控還是有賴藝人的腹稿。
盤繞技藝猶如繡花,容不得一絲手抖。
輕挑慢捻中,柔韌細膩的漆線在器皿上幻化成龍鳳、祥雲、團花、錦繡等紋飾,全靠匠人敏銳的手眼心法。
蔡氏漆線雕通過盤、纏、結、繞、堆、疊,塑造出各式浮凸的圖形,而細節處的裝飾不過黃豆般大小。
祥雲紋
水波紋
纏枝紋
錦繡紋
安金
蔡氏漆線雕一般取金箔中成色最好的南京產足赤金。
貼金箔前,需在相應部位刷上桐油,而後擱置一夜,時間不可長也不可短。
金箔需用小鑷子和細毛筆配合貼上,一個中等大的花瓶通常需要300張金箔。
洗金過程,更是需要藝人小心翼翼。有些人的作品多年閃亮,而有些人的作品三兩年就黯淡無光,與手法、力道都有直接關係。
浮凸的龍形為「蔡氏漆線雕」獨有,具有玲瓏跳躍的美感。一個12寸九龍盤,需要3到5天的時間製作。
在蔡水況之前,漆線雕工藝主要用於閩南的佛像製作。
1981年,蔡水況製作南普陀寺的四大金剛雕像,歷時2年完成。
1973年廣交會上,為了打開國際市場,蔡水況在一枚成本僅5元的蛋殼上盤繞漆線,卻意想不到賣出了17元的高價。
售出17元高價的龍紋漆線蛋,當時的人均生活費一個月也才20-30元。
訂單源源不斷,「漆線雕」成為廈門的創匯大戶,也因此揚名天下。然而就在修復南普陀後,面對雲涌的經濟大潮,蔡水況卻在44歲那年,毅然選擇停薪留職。
他閉關10年,創作了12套集「漆線妝佛」技藝之大成的作品。
蔡水況漆線雕作品——葉公好龍
蔡水況漆線雕作品——飛雲鋪
為使作品永久保存,他採用耐酸、耐熱、耐水的青乾漆,卻被青漆毒倒,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代價。
栩栩如生的人物甲胄裝飾
他在這期間創作的作品《哪吒試法》,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蔡水況和他的作品《哪吒鬧海》
如今,「蔡氏漆線雕」已經成為廈門的一張名片,曾饋贈多個國家級元首。
一件印有蔡水況印章的「龍之魂」作品,市場價高達12萬。
現在的蔡水況卻停止了創作,他突破了「傳內不傳外、傳男不傳女」的祖訓,廣收徒弟,培養蔡氏漆線雕的第13代傳人。
廈門有幾十家企業從事漆線雕生產,有近千人從藝。
但有少數完全不含漆線工藝,甚至是樹脂倒模的產品,混雜於市場,讓蔡水況心有隱憂。
蔡氏漆線雕作品
傳統並不存在桎梏,但如果丟了內在靈魂和匠人初心,技藝將失去安身立命的基礎。
The end:
宮廷杭綉唯一傳人,72歲仍每天刺繡8小時,17年綉成一幅巨著
放風箏還要講風水?竟還引起軍閥姨太太和風箏老頭的較量


※茫茫林海,當東北老人遇上50年樹皮……
※宮廷杭綉唯一傳人,72歲仍每天刺繡8小時,17年綉成一幅巨著
※大叔用木頭雕刻世界最豪華的轎子,318個人物總價值500萬
※大叔一言不合就摔碗,上演屋頂上永不落幕的好戲
※80後小伙用吃的做成傘,能開合3000次,抗5級大風
TAG:文明互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