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聶聖哲:成立阿里達摩院是一場新鬧劇的開始

聶聖哲:成立阿里達摩院是一場新鬧劇的開始

(圖片來源於網路)

【友情提醒:閱讀本文文字需要3分鐘左右。】

在今日杭州的雲棲大會上,阿里巴巴集團宣布成立新技術研究院,稱為達摩院,隨後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表達了對達摩院的願景:服務世界二十億人,創造一億個工作崗位,為一千萬家企業創造盈利的平台。同時馬雲提出:「達摩院一定也必須要超越英特爾,必須超越微軟,必須超越IBM,因為我們生於二十一世紀,我們是有機會後發優勢的。」

馬雲還表示以前阿里巴巴是一家被認為技術最差的公司,馬雲也坦承自己不懂技術,但是阿里巴巴是尊重技術的。馬雲表示,在這18年來,阿里巴巴從來沒有停止在技術的投入。

在馬雲看來,在最開始的十年,阿里巴巴考慮最多的是活下去,考慮盈利,所以那時候阿里巴巴不提研究院,而在十年之後,阿里巴巴要有自己的思考。

馬雲對達摩院提出了三個要求。第一,必須活得比阿里巴巴長久。他說:有一天即使阿里巴巴不在了,希望「達摩院」還能繼續存在。為了做到這一點,「達摩院」必須做到商業與科技、市場與研究的完美結合。

第二,達摩院至少要服務全世界20億人口,為1000萬家企業創造盈利的空間和機遇,「希望達摩研究院解決1億就業機會,即普惠共享、可持續發展以及快樂」。

第三,達摩院必須自己具備盈利的能力,「五年內,我們對達摩院投入會超過1000億。阿里巴巴不指望靠它賺錢,但是它自己要去掙錢。當然掙錢是靠解決問題,我們有的是需要解決的問題。這是我對研究院定位的思考。」(新聞源:網易新聞)

馬雲從一個做電話黃頁廣告的小機靈鬼,攀升為今日的阿里帝國的掌門人。這個高度確實是難以想像的。

但是,近年來,馬雲像沒有剎車,或者說像一輛將剎車裝在油門上的汽車,無法停頓下他的腳步,他不斷的提出這樣那樣的設想,組織這樣那樣行動,發表這樣那樣的觀點……因為馬雲的阿里帝國還立在那裡,善良的人們不會也不願懷疑馬雲的智商和判斷力。

但是,這次馬雲的達摩院的成立,讓我覺得非常可笑。他的這種做法,與「985、211院校」的做法別無二致。以為只要有錢,就能辦成大事。而西方有句諺語: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

馬雲說:「自己不懂技術,但是阿里巴巴是尊重技術的。」那麼,我想請問,什麼叫懂技術?未來的技術掌握在這批功成名就的過氣的院士手裡?

顯然馬雲感覺到阿里的危機,他力求用一個大的舉措來解決阿里的危機。但是,馬雲即便真心尊重技術,那也是過去概念上的技術;再尊重人才,那也是過去概念上的人才。尚且,馬雲對「就業機會」的本質至今都沒有理解透,他真的了解什麼叫真正的就業嗎?

中國出一個天才不容易,這些年來,我總期盼著馬雲能夠在思路、價值觀上有突破。但是,他的任何構想都沒有脫離阿里的基本模式,只是移花接木、改頭換面而已,套路永遠是老套路,只是用了新描述而已。

30年前,一群人中,誰都認為李政道是天才、錢學森是天才、沃森是天才、王選是天才……誰都不會認為比爾蓋茨、喬布斯、馬雲、扎格伯格……是天才。但後來,這批人以天才的姿勢相繼冒了出來!

天才就是這麼無法琢磨的,天才是無法培養的,天才也是無法預發現的,無論是愛因斯坦,還是朗道、高錕,都是在平庸的尋常中爆發的,這就是天才產生的基本機制。

更何況,10年、15年、20年……後,世界上80%的大學都有可能消失,高等教育、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可能以完全不同於現在的形式出現。甚至,「大學」就像「算盤」一樣,成為一個歷史名詞。

阿里巴巴集團宣布成立新技術研究院,稱為達摩院。宣稱在今後要投入1000億資金,還列出一系列中外院士的名單……馬雲以為這樣,就可以天下無敵了。

在這裡,我看到的是馬雲的幼稚可笑——在重複985、211的老套路,還津津樂道;我也看到了今天的馬雲離開了炒作,他就很難自在,他太需要存在感了。

2017年10月11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成立新技術研究院,稱為達摩院。該院服務世界二十億人,創造一億個工作崗位,為一千萬家企業創造盈利的平台。一定也必須要超越英特爾,必須超越微軟,必須超越IBM,因為我們生於二十一世紀,我們是有機會後發優勢的。」

請大家記住今天,2017年10月11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成立達摩院之日。這個日子,可能會成為世界的笑話日,10月11日,也可能會成為「國際笑話節」。

收聽我,您會更快樂——

GIF/50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聶聖哲 的精彩文章:

都是一種選擇
視頻訪談:演好電影是我一生的追求——訪著名電影演員秦怡
名畫里的女人

TAG:聶聖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