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隋朝唐朝為什麼傾幾代之力滅高句麗?

隋朝唐朝為什麼傾幾代之力滅高句麗?

高句麗到底有啥威脅,隋煬帝,唐太宗,唐高宗花了3代人,幾十年的時間,喪師百萬,糜餉無數去攻克遼東和平壤?而且是徹底滅絕,不留後患,對於其他周邊敵國只要臣服就行了,沒有乾的這麼絕。戰略意義在何?

歷史背景

初唐時期朝鮮半島有三個國家,高句麗、百濟和新羅,其中高句麗所佔面積最廣,實力最強。這三個國家當時都對大唐天子俯首稱臣,接受唐朝的冊封。

高句麗,其民族是少數民族扶余的一個支系,扶余是古代在東北地區第一個建立政權的民族。早在西漢時期,高句麗就屬大漢版圖疆域,公元前l09年,漢武帝征服東北諸民族,在平壤設樂浪郡(相當於現在的市),把遼東一帶(今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的區域命名為高句驪縣。

公元前37年,朱蒙(棒子始祖)在高句驪縣建立政權,並沿用其名,稱高句驪國,但仍屬漢附屬國,每年還必須向漢朝庭進貢財物,公元427年遷王城至平壤城(今平壤市)。

到東漢、魏晉時期,高句麗雖時反時服,但仍歸順中原霸者。到了南北朝,由於戰亂,中原諸國已無力顧及遼東,高句麗趁機厲兵秣馬,對外蠶食擴張,對內發展經濟,到了隋朝,高句麗的國力也達到鼎盛,其國共有城一百七十六座,六十九萬餘戶,人口約三百五十多萬。高句麗倚仗鴨綠江天塹,開始狂妄自大,目空一切,不再進貢,斷絕了與隋朝的來往,並堵塞百濟、新羅進貢的道路。

為此,隋煬帝三次舉國之力出征高句麗,無奈這隋煬帝只是一個慵君、昏君,並無軍事指揮才能,導致三次皆失敗而返。但這幾次也把高句麗給打怕了,到了唐初,遣使入朝,與唐高祖修好。

唐太宗上位後,想攻打高句麗,考慮到天下甫平,人們生活剛趨於安定,再興師動眾,將加深人們的疾苦,並且高句麗態度還算謙恭,不但年年進貢,還派太子來朝宿衛,屢顯臣屬之心,征高句麗師出無名,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666年,淵蓋蘇文去世(高句麗掌權者,其殺死高句麗國王,立下傀儡皇帝 ,實為挾天子以令諸侯),高句麗內亂,淵蓋蘇文的三個兒子發生爭鬥,長子淵男生代為莫離支,到前方視察軍情備戰。讓兩個弟弟淵男建和淵男產留守平壤。淵男建和淵男產趁大哥不在誣陷他叛逃到唐,並逼高句麗寶藏王通緝淵男生。淵男生走頭無路,只好投靠唐朝。唐朝派右驍衛大將軍契苾何力為遼東安撫大使,率兵8萬援救淵男生。右金吾衛將軍龐同善、營州都督高侃為遼東道行軍總管,左武衛將軍薛仁貴、左監門衛將軍李謹行為後援。淵男生投靠唐朝後得到唐重用被授予平壤道行軍大總管之職。

淵男生率領唐朝軍隊攻打高句麗,以期望能奪回大權。許多高句麗護城將領見到淵男生紛紛放棄抵抗。淵男生投靠唐朝成為唐與高句麗的戰爭的重要轉折點。由於淵男生為唐朝提供了可靠的高句麗軍事信息,唐朝於是大幅增加了攻打高句麗的兵力。 十二月十八,以李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兼安撫大使,以司列少常伯郝處俊副之,與契苾何力、龐同善率兵15萬兵力以擊高句麗。

詔獨孤卿雲由鴨淥道,郭待封由積利道,在百濟故地駐守的劉仁願由畢列道,新羅金仁問由海穀道,並為行軍總管,與運糧使竇義積,皆受李勣節度,河北諸州租賦悉詣遼東給軍用667年,李勣在推進途中遇到極其頑強的抵抗,推進受到限制,但仍然攻下高句麗新城,由於新城有著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新城的失守對於高句麗西線戰線來講是毀滅性的打擊;後薛仁貴以策略拿下南蘇、木底、蒼岩三城,與領路的淵男生順利在鴨綠江附近集合;李勣等攻取扶余城後,又攻下大行城。

經過了漫長的冬天,668年春夏,各路唐朝兵力在鴨綠江邊會師。高句麗發動最後的反擊,唐軍依然繼續推進到平壤城。高句麗經過了數個月的守城,淵男產被寶藏王委派投降,但淵男建拒絕投降。同年九月十二,高句麗僧人信誠打開平壤城門,唐軍有機會攻入平壤,淵男建被俘虜投降。

就這樣高句麗在唐的攻擊下最終滅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隋朝 的精彩文章:

隋朝末年叛軍首領宇文化及
楊廣和他的大隋朝
他是隋朝最冷酷猛將,跟他上戰場,誰退誰被砍,軍營前常血流滿地
隋文帝:我大隋朝可能是古代最缺廚子的朝代了吧!
歷史上隋煬帝亡朝到底錯在哪了?

TAG: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