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中醫從陰陽互根角度理解白虎加人蔘湯

中醫從陰陽互根角度理解白虎加人蔘湯

中醫從陰陽互根角度理解白虎加人蔘湯

百度搜索「中醫智庫」,即可體驗「中醫智庫」,獲取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名家醫案。

《內經》不但重視陰陽的升降規律,更是強調陰陽之間的互為根本、相互作用的關係。在一篇專論陰陽的篇章中,以天地雲雨為例說明之。認為「清陽為天,濁陰為地。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這裡的天、雲在上屬於陽,地、雨在下屬於陰。但是天氣(陽)之所以能下雨(陰),是地氣(陰)被逐漸上蒸的結果,而蒸發地氣又要靠天陽之氣的作用;地氣從何而來?是天降之雨積聚而成。從中闡明了陰陽之間的互根關係,那就是:陽氣可以化生陰津,陰津可以滋養陽氣,也就是《內經》所說的「陽化氣,陰成行」。自然界賦予萬事萬物的都是陰與陽二氣,二氣之間是互根為用的。只有陽氣而沒有陰氣,萬物不能化生;只有陰氣而沒有陽氣,萬物就不能生長。後世總結為「孤陽不生,獨陰不長」。這是一個重要的理論,它指導中醫應該如何去補陰、補陽。那就是欲補陽氣一定要加養陰的葯,欲滋陰也要用一點補陽葯,這樣陰氣、陽氣才能得到更好的恢復。這一點,張仲景運用得比較深刻。

中醫從陰陽互根角度理解白虎加人蔘湯

白虎加人蔘湯所治口渴而飲水不解常有氣虛

《傷寒論》里白虎加人蔘湯很神奇,是治療陽明經熱盛陰津不足的。

白虎加人蔘湯,由石膏、知母、甘草、粳米、人蔘五味葯組成,是治療陽明經熱盛陰津不足的,所以用石膏清熱,用知母、粳米滋陰,再用人蔘、甘草補氣。

白虎加人蔘湯的主要適應症就是口渴甚,口渴起來喝水都不解渴。那麼,口渴滋陰就行了,為什麼還要補氣呢?這就是中醫講的陽氣能生化陰津的道理,凡是口渴飲水不解的,根據陰陽互根的理論,不但是陰傷,而且有氣虛,因氣能生津,氣虛使得機體自身產生陰津的能力下降,所以即使飲水也不能止渴。在臨床上,單純陰津不足補水就可以明顯緩解,而有氣虛者,單去滋陰就不奏效,必須加補氣之葯,以增加機體化生陰津的動力,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因為白虎加人蔘湯的主要見症是口渴而飲水不解,而口渴飲水不解往往見於糖尿病、尿崩症等疾病中,臨床中經常用此方治療糖尿病或尿崩症,也可用於治療泌乳素增高症等,尤其是治療糖尿病,是非常有效的方劑。

白虎加人蔘湯是治內分泌疾病的良方

糖尿病是一個內分泌系統的消耗性疾病,由於血糖的增高促使體內的氧化加速,使得有形物質大量耗散,表現出一派陰虛燥熱的現象,出現口渴欲飲,小便頻多,形體消瘦等癥狀,由於口渴多見,所以中醫將本病稱為「消渴」。我的門診上有很多糖尿病患者,從其表現看,陰虛燥熱的較為多見,常用白虎加人蔘湯治療。一個中年男性患者,二年前得了Ⅱ型糖尿病,血糖高達19.5mmol,口渴頻繁的飲水,每日達4000ml以上,小便頻數,但吃飯正常。舌質紅無苔。中醫辨證當為陰虛燥熱,我給她開了白虎加人蔘湯,人蔘用党參10克代替,並加花粉、麥冬、生地黃、烏梅等滋陰之品。服了一周,癥狀減輕的並不是很明顯,口仍然很渴,化驗血糖反而比上周稍有升高。仔細考慮,可能是補氣葯少的緣故,氣少不能化生陰津,於是將党參換成人蔘,並加補氣葯生黃芪30克,氣陰兩補藥淮山藥40克。一周後患者又來診,喜形於色,口渴的癥狀基本上解除了,血糖一下子降到10mmol,又服兩周,血糖降到7以下,後給他氣陰雙補的丸藥鞏固服用一年。至今四年多了,血糖一直很正常。

除了張仲景,後世還有很多大醫家也在開方子的時候遵循這個陰陽互根的理論。

中醫從陰陽互根角度理解白虎加人蔘湯

金匱腎氣丸組方與現代壯陽誤區

我們都知道名方六味地黃丸,是宋代兒科醫家錢乙在《小兒葯證直訣》中提出來的,有補腎陰的作用。但實際上這是張仲景的方子,張仲景有個八味腎氣丸,因見於《金匱要略》里,所以又叫金匱腎氣丸,就是六味地黃丸加上附子、桂枝。錢乙把附子、桂枝兩個溫陽的藥物去掉,就成了補陰的六味地黃丸。後世把腎氣丸作為補腎陽的代表方劑,治療腎陽虛的疾病如怕冷、小便頻數、腰膝酸痛、陽痿、早泄等,療效很好。有趣的是,補腎陽時張仲景不全是使用溫補陽氣的藥物,而是加了地黃、山茱萸、山藥等具有滋養肝腎之陰的葯,這就是運用了《內經》的陰陽互根理論,在補陽時加入補陰之葯,陽氣就會得到更好地滋養而壯大,就像我們冬天取暖要用水暖一樣,如果純用補陽之葯,不但陽氣補不起來,而且容易傷陰津,出現口乾舌燥、大便乾結、面生痤癤,甚至流鼻血等,試想我們冬日取暖靠火烤,空氣中沒有水分調節,將會引起怎樣一個後果?現在有許多人喜服溫補之品,動不動就吃鹿茸、鹿鞭、狗鞭之類,吃的是口鼻流血,七竅生煙,但也沒解決根本問題,故我們不要盲目去補,腎陽不虛的就不要吃這些溫補之品,否則,陽氣有餘就會變成火的。即使腎陽虛,也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科學去補,宜在補陽的同時,加上滋陰之品,使補力由「火暖」變成「水暖」,則補陽而不傷陰。明代大醫家張景岳說的好:「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陽得陰助則生化無窮」,就是這個意思。

張錫純用升陷湯治大氣下陷疲勞症

清代有個大醫學家叫張錫純,他有一本書叫《醫學衷中參西錄》,臨床很實用。張錫純關於陰陽互根理論用的出神入化。他創製的補大氣名方「升陷湯」,治療大氣下陷證,表現為乏力,整日非常的睏倦,動則心慌氣短,胸悶,沒有食慾,精神萎靡不振,給人一種病病歪歪的感覺,很不健康。但化驗檢查往往又找不出毛病,現代臨床上給這類病一個名字叫「亞健康」,意思是不健康但又用儀器找不到不健康的原因,或者乾脆就叫慢性疲勞綜合征。

慢性疲勞綜合征依據輕重程度分為三個層次:輕度者,多是脾氣不足,或叫中氣不足,臨床常表現為乏力,吃飯不香或雖到吃飯點也根本沒有食慾,頭沉或頭目不清爽,整日昏昏沉沉,大便不成形,小腹下墜等;重者,多是宗氣不足,或叫大氣不足,臨床常表現為非常的氣短,總覺氣不夠用,常需用力呼吸,上樓爬不動,甚至無力走路,常伴胸悶、心慌、出汗、氣喘等。

再進一步,就是肝腎精氣不足,常表現為腰膝酸軟,精力不濟,夜晚睡眠不實,白天萎靡不振,小腿經常抽筋,或是兩腿不安,睡覺時無論怎樣擺放腿的位置都覺得難受,小便頻,夜晚更甚,大小便都無力排出,走路時兩條腿像灌了鉛一樣沉重邁不開步,腳後跟經常痛等等。

中醫是辨證而不是辨病的,這樣的癥候都是氣虛的表現,而張錫純所說的大氣下陷證,平常最多見到。大氣,中醫的學名叫「宗氣」,是通過呼吸、吃飯形成的,主管著人體的視覺、聽覺、語言、動作,因而這種氣很重要,是百氣之宗,所以叫宗氣。宗氣虛了,人當然就會極度的乏力,就用升陷湯治療。

升陷湯組成:黃芪,知母,桔梗,升麻,柴胡。

方中重用黃芪來補氣,輕用桔梗、升麻、柴胡等提氣的葯,最有趣的是這裡配伍了知母一味,知母是滋陰的葯,就是起滋陰以養陽氣的作用。

我曾治一男性患者,因中年喪妻,情緒低落,生有四個孩子,妻子過世後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就全靠他一人承擔,終日勞碌,漸致形衰體墮。有一天,感覺胸悶、氣短,呼吸不得連續,因家庭經濟困難一直不去醫治。病情逐漸加重,非常乏力,並覺從胸中至咽喉間像有東西堵塞一樣,感覺頭與身子上下不連,氣短,甚則倚息不得平卧,影響飲食和睡眠。自疑患癌,坐以待斃。適逢我在他的家鄉巡診,才前來治療。切他的脈很無力,因有胸悶、氣短、心慌,認為他是胸中陽氣不振,治以桂枝去芍藥湯。喝了三劑,病情減輕不是很明顯。後改用升陷湯,當時就想趕快補升他的陽氣,所以就把知母去掉了。豈料,喝了一包,病人找上門來,說呼吸更加不連續了,氣全堵在了嗓子眼裡,胸咽憋悶。我恍然大悟,升陷湯去掉了滋陰的知母,使陽氣升而陰不能長,陽氣無陰以配,就會上亢,所以患者感覺咽喉中堵悶。於是,補加上知母,第二天他說昨夜呼吸很平和,睡眠安穩,乏力好轉,前後服一周,癥狀消失,又開了幾劑以鞏固療效。可見中藥處方,關鍵時差一味葯,就有可能謬之千里。

中醫從陰陽互根角度理解白虎加人蔘湯

當歸補血湯通過益氣來補血

後世治療陰虛也多效法於《黃帝內經》、《傷寒論》,明代醫家張景岳精闢地總結為:「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陰得陽升,則泉源不竭。」臨床治療陰血不足的病也的確要如此。還是張錫純,他治陰虛發熱往往常用三味藥物,滋陰清熱的知母、生地,配上溫補陽氣的黃芪,屢屢獲得滿意療效。中醫治血虛的方子叫當歸補血湯,方中只有兩味葯,一個是當歸,一個是黃芪,當歸是補血的,黃芪是補氣的,有趣的是用量並不是補血的當歸大,而是補氣黃芪用量大,且大於當歸四倍,這就是取其陽能夠生陰,氣能夠生血之理。所以,如果患者貧血、血虛,在服當歸、阿膠這些補血藥的同時,一定服用黃芪、人蔘、党參這樣的補氣葯,不但直接補血,而且間接生血,調動人體自身的生化動力,才是治本之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神黃中醫智庫 的精彩文章:

淺析中醫建瓴湯的來源和臨床使用
中醫以通為補治胃下垂,效果非常理想!
怎麼理解中醫中的肝升肺降?

TAG:神黃中醫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