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六天七夜的敵後堅持:第1偵察大隊大灣對越滲透偵察捕俘戰鬥

六天七夜的敵後堅持:第1偵察大隊大灣對越滲透偵察捕俘戰鬥

註:本帖內容主要來自第20集團軍戰史、20軍60師偵察連陣中日誌及戰鬥總結、相關參戰人員回憶文章。轉帖請註明。

1984年7月,第1偵察大隊偵察4連進駐海拔1890米的雲南省麻栗坡縣麻栗鎮茨竹壩村,村公所距國境線圖上距離4.5公里。

為抵近偵察,4連決定靠前部署,向前推進至「下三為」駐紮,距國境線圖上距離1.5公里。進駐後,4連每天向1816高地派出觀察組,使用望遠鏡向越南中寨、板升、大灣及其大灣北側地區觀察。1816高地山脊中線為國境線,海拔自1816高地向越南方向逐漸降低,其中大灣1285米、中寨1302米。能見度良好時,在1816高地可以清楚觀察越方20餘公里縱深情況。

通過多日連續觀察,4連發現大灣北側1377高地有越軍武裝人員活動,能清楚觀察到越軍構築的炮兵工事、交通壕、隱蔽部等工事。通過進一步觀察,結合上級技術偵察情報綜合分析,判斷此地應為越軍炮兵陣地。

1984年11月2日,昆明軍區前指來電,要求4連上報滲透偵察方案。經過多次研究,4連於11月16日向前指上報了《大灣北側滲透偵察捕俘作戰方案》。此前,駐紮在馬家灣地區的偵察2連、5連曾與越軍小股武裝人員多次交火,各有傷亡,但沒有捕獲一名俘虜。因此,大隊對4連的此次行動寄予了極大的希望。

為順利完成任務,4連在沙盤上多次進行了分組合練,提前進行了戰鬥編組。全連分為4個組,由副連長帶領1排組成捕俘組;由連長曾現雲和火力排組成火力掩護組;由指導員帶領2排等成立接應組;由副指導員帶領後勤組成保障組。另有工兵、防化、衛生、翻譯、通訊配屬至火力組和捕俘組。

11月27日,滲透偵察命令正式下達:「原則同意連隊方案,請於近日擇機行動。」同時,大隊命令配合4連行動的2連、3連、1連(部分)做好行動準備。接令後,4連立即進行戰前準備。為儘快進入實戰狀態、消除戰士的恐懼心理,4連1、3排向前推進至1816高地腳下,距國境線不足一公里的茨竹壩林場駐紮。該林場自1978年中越邊境進入緊張狀態後即被廢棄,平時只有少量邊民採收草果。

第一偵察大隊部分戰士合影

11月28日,武漢軍區情報部偵察處處長杜太源到4連看望了參戰人員,對部隊進行了戰前動員。

12月8日,4連隊召開了戰前動員大會。政工部門逐一為參戰人員錄製了戰前錄音。各人將自己的行李物品收拾整理後附上遺書,以班級為單位集中存放。

12月10日4時,4連行動分隊各組按照作戰方案從駐地出發。

5時40分,行動分隊先頭小組通過1816高地進入越南境內。

8時20分許,大霧漸濃,能見度約20米左右。

11時30分許,行動分隊到達1537高地。保障4連行動的3連一個班此時已先行到達。行動分隊獲悉,在前日晚上,3連的這個班在潛伏過程中聽到犬吠,當日上午又聽到汽車的轟鳴聲。為確保行動安全,大隊偵察科副科長施明生決定行動分隊停止前進,原地警戒休息,同時令關建偉、廖大煋前出偵察。關建偉、廖大煋二人在下山的途中,隱約聽到了不遠處有小孩哭聲,二人決定查明聲源,判明附近是否有村落。但直至17時許,經多波次前出偵察,均未發現異常。通過分析,判斷聽到的所謂的小孩哭聲可能是「狼叫」,而汽車的轟鳴聲可能是從地處較高海拔的茨竹壩方向傳來。由於此時天色已晚,加之濃霧持續,視度極差,施明生決定行動分隊原地宿營休整。

11日7時,行動分隊繼續按照預定路線向前推進。當行進至1459高地時,發現其兩側有大水溝,溝底很深,地形地貌與地形圖完全不一致。由於現場大霧瀰漫,視度極差,無法判定所處方位點,行動分隊迷失方向。為了確定方位點,行動分隊抽出12名骨幹,分成3個小組向三個方向延伸勘測。但直至當日17時3個小組會合時,仍無法確定方位。行動分隊只得再次原地宿營待機。

我軍偵察兵戰士通過湍急的山澗

12日,行動分隊又在原地徘徊了一天。當日上午,行動分隊分成兩路繼續尋找方向,其中一路沿水溝向東側探摸並偵察情況;另一路從東北側方向探摸,如果發現村落即修改作戰方案。至當日14時,由於持續濃霧,兩路均無法判明方向。施明生與曾現雲經過緊急商議,決定請求後方茨竹壩炮兵部隊分別向3個指示地點發射炮彈,通過觀察炮彈落點,以三角定位法判明方位。但由於炮兵發射的炮彈落點與指示地點誤差較大,行動分隊未能準確測定方位。

此時,行動分隊滲入越境已近3日,參戰人員攜帶的口糧已近告罄。

13日,行動分隊改進了方法,沿1424高地向東南方向前進。在行進過程中,行動分隊發現地形和地圖的標定非常相似。行動分隊緊急召開了一次幹部、骨幹會議,決定控制飲食,節約口糧,繼續向前推進。當日13時,尖兵班到達一石山山腳,判斷為預設行動地點——1377高地後,立即向施明生報告。施明生接報後前往觀察,發現眼前是一片蘆葦盪,穿過蘆葦盪為一片芭蕉林,再向前則是一個巨大的水沖溝,與圖上標定情況存在較大出入,顯然不是作戰方案中確定的預設行動地點。施明生決定再次請求我茨竹壩炮兵部隊向大灣北側指示點發射3發炮彈,但炮彈的落點依然與指示點存在很大誤差。

14日,行動分隊攜帶的口糧幾乎消耗殆盡。1排長馬恆雨和大隊偵察參謀王潤民因飢餓難耐,找到了一種從未見過的野木芋,試著咬了兩口,不刻即嘴唇紅腫,出現中毒現象。

當日7時許,天空開始下起綿綿中雨。參戰人員兩人一組用攜帶的雨布和雨衣搭接在一起避雨。隨著不斷降雨,氣溫驟降至攝氏3°,早已全身濕透的參戰人員冷得渾身發抖,只能五六個人窩成一團,相互取暖,苦苦支撐。

由於捕俘任務一般需要相當長的敵後潛伏時間,所以大部分情況戰士們會帶上充足的補給。

15日晨,行動進入第5天。行動分隊寸功未建,還迷失了方向,低沉的情緒開始在參戰人員中蔓延。施明生經向大隊請示,大隊指示:一是從捕俘組和火力組挑選人員組成小分隊,查明板升至大灣北側道路及植被情況;二是教育幹部戰士要在最困難、最艱苦時刻頂住,「勝利乃在堅持之中」;三是如確已無法繼續行動,大隊將派其它分隊接替。施明生向行動分隊傳達了大隊的指示後,對部隊進行鼓勁和再次動員。其後,施明生明確了當日的行動,一是將剩餘的口糧和飲水全部集中(21塊壓縮乾糧和10滿壺水),分給組成小分隊的17名幹部戰士,小分隊將繼續開展偵察探摸,確定行動路線;二是其他人返回到1816高地接運乾糧。全體人員在當日17時前全部返回到現在位置宿營。

17人小分隊在施明生的帶領下繼續尋找通路。13時許,天氣轉晴,濃霧逐漸散去,能見度恢復至100餘米。此時,地圖上的1330高地、1377高地東南無名小山、1235高地一一呈現在眼前。再仔細觀察,由於此前視度極差,小分隊差點踏入雷區。施明生趴在地上,確定了站立點,判定了目標地。通過望遠鏡進行觀察,施明生髮現了1377高地上的越軍帳篷,看見5名越軍正在帳篷外的空地上嬉笑玩耍;發現了一條通訊線路以及兩條向後延伸的小路。15時許,在對越軍陣地地圖、陣地號進行詳細標繪後,小分隊開始回撤。回撤過程中,又發現3名越軍士兵背著背囊向板升方向走去。

17時許,按照約定,小分隊與返回1816高地接運乾糧的人員在原宿營點順利會合。施明生立即向大隊報告了到達預定地點和發現的新情況。

16日晨,天氣晴朗,能見度良好。施明生召集各班排長進行了再動員並重新進行了戰鬥編組。8時30分,各組按照偵察、捕俘、火力、指揮、接應、救護組的順序從宿營點出發。

在山洞中休息的我軍偵查兵

11時30分,各組原地警戒休息就餐,補充體力。隨後,為消除隱患,偵察組對1377高地外圍的小高地進行搜索後,開始進入目標陣地進行抵近偵察。當偵察組爬上1377高地時,發現大量越軍小型帳篷,陣地表面越軍走動頻繁。根據偵察組反饋情況,連長曾現雲決定由捕俘組先行,火力組利用地形採取低姿匍匐動作,保持距離跟進。在大約150米的距離上爬行了90分鐘後,捕俘組、火力組相繼從越軍陣地側後一個4米多高的懸崖,通過搭人梯的方式登攀進入距越軍陣地約50米的潛伏地點。經過協同,根據地形條件,火力組選擇在捕俘組的左側待機,隨時觀察板升方面來敵情況,斷敵退路,阻敵增援。

15時20分,火力組發現有一年約四十齣頭的中年男子從板升方向走來,立即將此情況通報捕俘組。十餘分鐘後,中年男子未經過火力組潛伏點,在距潛伏點約80米處向左拐入後消失了。10分鐘後,負責捕俘組右翼安全的大隊偵察參謀王潤民報告(主要擔負觀察大灣方向來敵情況和阻斷陣地前沿敵人增援),有3人3馬在其右前方活動,3個人正在放馬、相互打鬧,很有可能向其潛伏位置靠近。

15時37分,火力組再次通報:從板升方向走來一名越軍,肩掛一支步槍,身後跟著一女人和一小男孩,小男孩牽著一條黃狗,赤腳急速走來,顯得「很慌張」。三人行至剛才中年男子左拐處時,同樣向左拐入後消失。指揮組根據通報情況判斷,此處應有岔路通向大灣方向,指示前沿各組繼續觀察警戒,隱蔽待機。

15時52分,又有3名越軍士兵成一路縱隊從板升方向向我潛伏點走來。3名越軍士兵均背有背囊,前一名越軍穿著短褲,邊走邊笑;中間和殿後的越軍均身背步槍,三人間隔3米左右。火力組迅速將情況報告4連副連長。副連長認為時機成熟,立即命令捕俘組隱蔽前出至小路邊2米處潛伏。

我軍戰士搭人梯攀登絕壁

15時58分,3名越軍經過火力組潛伏點進入捕俘組伏擊點。捕俘組微聲衝鋒槍立即射擊,將殿後的持槍越軍當場擊斃。趨前的兩名越軍被突如其來的襲擊打懵了,呆立當場,立即被我捕俘手撲倒捕獲。正當捕俘組準備押俘回撤時,又有五六名越軍從後方走來。火力組立即準備阻擊該股越軍。此時,捕俘組的79輕衝突然走火,槍聲瞬間響徹山谷,這幾名越軍聽見突如其來的槍聲立即卧倒觀察,未再繼續前進。各組乘機加快速度撤離。

此時,我行動暴露。周邊陣地越軍開始向行動分隊概略方向盲目射擊,行動分隊立即通過電台請求後方炮兵按預定計划進行火力壓制,掩護撤退,並對標定的越軍火炮陣地進行火力急襲。一分鐘後,我方茨竹壩的炮兵部隊以準確火力猛烈射擊,有力壓制了越軍火力,摧毀越軍76毫米榴彈炮4門。

被捕獲的2名越軍被帶到山腳下後,開始消極對抗,坐在地上不走。捕俘組當即將抗拒態度較為激烈的一名較胖的越軍就地擊斃。另一名越俘見狀迅速從地上站起跟隨行動分隊回撤。

19時15分,行動分隊全體安全撤回我方境內。

此次滲透偵察捕俘作戰歷時六天七夜,斃敵37 名(炮兵斃敵35人),俘敵 1 名,引導炮兵射擊,摧毀指揮所 1 個、觀察哨 3 個、火炮 4 門,繳獲自動步槍2支以及部分軍用物資。我無傷亡。戰後,4連被昆明軍區授予「英雄偵察連」光榮稱號。

本文為築壘地域創作,主編原廓,作者北朝論壇槍管偏移。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更多精彩一戰、二戰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築壘地域:zhulei194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馬和長矛是標配,南美最能打的印第安人竟是馬普切人?
全身土豪金!英國伊麗莎白女王替身決鬥騎士全身板甲欣賞
趣談維京人的黑暗料理,他們才是自助餐最早的享受者?
足夠幸運才能活下來?美國記者眼中的抗日女兵的英雄抗戰史

TAG:冷兵器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