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太極拳修養身心的內涵之二

太極拳修養身心的內涵之二

六,中正安舒 調劑陰陽太極文化體系中的太極拳,並不把動作的是否漂亮,是否有難度當成練拳的標準,而是主張以松穩慢勻、鬆散透空、松空圓滿、松化凈定的內在精神境界的高度和諧為使命。

松穩慢勻:松,就是從神態到動作都不能緊張;穩,就是從精神到體態都要保持平衡;慢,就是動作緩慢;勻,就是動作、姿勢、呼吸都均勻。

鬆散透空:散是均勻的散開、混化,意識帶動內外之氣均勻的布滿虛空;透身體的通透度要好,沒有僵直、凹凸、阻礙之處;空是真正的身心通達。

松空圓滿:空了之後才能圓、才能流通;然後,能量才能充滿,生機才能顯現。

松化凈定:化是混化、混融、交流、融匯之意;凈是內心裡沒有想不開的問題,寧靜祥和;定是中正,中定、中空,作用是調濟陰陽使之歸於平和、平衡。

以上四個途徑,是修學太極文化逐一抵達的身心境界——通過內功境界、水性境界、神明境界來一點點實現。不管今生今世是否能達到之,則太極文化的修學者,一定要追求之。

七,底蘊深厚,中華道統太極文化體系中的太極拳,和目前流行的太極拳沒有更多的關聯,其語彙和術語,內涵和境界,表達的途徑和方式,自成體系,均來自於師傳,並在小範圍內傳承。

由於太極文化的思想脈博和精神氣質,緣自佛之廣大,道之精微,儒之至極,醫之氣化,武之內求,因此其傳統文化底蘊深厚,是真正中華道統文化的結晶。

中華道統,是一脈相傳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是內求本具的智慧體系、思想體系。這個體系以「知內而達外」——先認知生命活動,通過「修身」來優化生命,圓滿身心,進而去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個過程,主要以通達「理」和「事」來提升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太極文化的理就是太極思維方式;太極文化的事是太極拳功夫(內功心法、拳架、思維含三為一)的實踐錘鍊。

八,含三為一,次第分明 「一生而,二生三,三生萬物」,中華傳統文化的這個宇宙化生規律,埋藏著太極文化的核心秘密和核心機理,掌握了這個核心秘密和核心機理,太極功夫的錘鍊也就水到渠成,摸到了門徑。

「天有日月星,人有精氣神」,這些中華傳統文化中出現頻率很高的語彙,源自中國人對宇宙自然和生命活動的關注。精,代表著皮肉筋脈骨和體液;氣包含著內氣和外氣;神,一而二地具備神和意兩種物質內涵。錘鍊和熏修太極功夫的終極目的,是促使人的「精氣神」邁入更細微、更純凈的境界。如何抵達這種境界呢?按照太極文化含三為一的方式同時參研,就會次第分明的獲得提升。

含三為一,次第分明的太極文化體系因緣而生,因存而進,因傳而及。太極文化傳播體系,筆者根據自身所學內容,梳理了自身悟覺太極智慧的有效途徑,以三大拳術、三大老師、三大道統、三大境界的途徑來實現自身的太極功夫和人生境界。

只有次第分明的掌握了太極文化的這些內涵,勤於修持,修持,則太極文化也就能「操之在己」了。

九,十三總勢,階及神明 太極之體用——掤、捋、擠、按、採、挒、肘、靠、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中定,這些內涵必須迭加聯運地融在身心錘鍊中,不可須臾離也;這些內涵必須形成一種自動化——如如不動,如來如去——使自身的性情和智慧,不偏不倚,平衡中正、陰陽中含三為一時時調濟;從而以「中和之性」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行為方式步入「階及神明」的境界——實現「明心見性」。

也許會有人認為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然而,只要抱著「只求耕耘,不問收穫」的心態,不斷地去「默識揣摩」,則 「豁然開朗」的喜悅,就會不斷湧現。「階及神明」的「太極之象」的境界,也許就能在不期然間來臨。或許這一切終究不能實現,但身心的喜悅、健康長壽的幸福,必然能伴隨太極文化愛好者的一生。這樣,所有的努力也就會展示出特殊的價值和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阿賢 的精彩文章:

撐拔開胯、肩、肋是內家拳鍛煉的基礎
心悟到體悟的過程
呼吸在技擊中的運用
松腰 開胯垂尾閭

TAG:阿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