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老生常談的作息規律問題,三個科學家深入研究之後拿下了諾貝醫學獎!

老生常談的作息規律問題,三個科學家深入研究之後拿下了諾貝醫學獎!

生活當中我們經常遇到加班熬夜甚至通宵的狀況,隨之而來的就是火氣上升,臉上長痘痘,還可能出現便秘等癥狀。針對這些情況除了注意飲食清淡之外,就是老生常談的「作息規律」了!

實話說,聽得多了,這幾個字幾乎就像耳釘一樣扎在耳朵上。作息規律為什麼可以調節人體健康?以前最多從生物鐘對人體內分泌系統的影響著手研究。

但是擅長死磕的一根筋老外們就是在這樣一個充滿經驗主義的小問題上研究出了巨大的成果。這個成果有多大?諾貝爾基金會為此頒發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能拿到諾貝爾獎金自然不可能只是膚淺地研究生物鐘對人類生活的作用,這三位科學家傑弗里·霍爾(Jeffrey C. Hall)、邁克爾·羅斯巴什(Michael Rosbash),以及邁克爾·楊( Michael W. Young)主攻遺傳學,他們早在1984年就成功從果蠅體內分離出了控制果蠅晝夜節律的period(周期)基因,並且將這個基因編碼的蛋白命名為「PER」。PER晚上的時候在果蠅體內積累,白天又被分解,PER的濃度遵循24小時周期的循環震蕩,基本和晝夜節律相同。

邁克爾?揚在1994年又發現了第二個節律基因:timeless,可以編碼TIM蛋白;之後又發現了doubletime基因,可以編碼DBT代碼。前一個可以抑制PER蛋白的活性,後一個可以延遲PER蛋白的積累,從而將PER的震蕩周期控制在24小時。

三位科學家的研究從基因層面闡述了生物鐘的理論基礎,隨後的幾年更多的分子被發現,進一步解釋了生物鐘的機理和穩定性。

地球上所有的多細胞生物,包括植物和我們人類都使用同一個相似的機制調節生理節奏。生物鐘能夠調節我們大部分的基因,並且讓我們的身體適應一天中不同時段光照、氣溫、濕度等外界環境的變化,為我們的進化和健康保駕護航。

所以,以後如果有醫生提醒你注意作息規律,可不要以為這是經驗主義哦,這可是你自己的基因命令你這麼乾的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師黃繼斌 的精彩文章:

夏季汗出身熱口渴,中醫經方的解決之道
中醫所說的衛氣營血辨證的是什麼回事,你想認真了解一下嗎?
傷寒雜病論是由桂枝湯展開的世界,此方是開啟經方的第一把鑰匙
說一說火鍋的健康吃法

TAG:醫師黃繼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