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小吃南方人愛不釋手,從頭到尾純手工
對於南方人來說,這樣的場景一定不陌生——做糍粑。
農家女人的手看起來乾瘦粗糙卻出乎意外的靈巧,一擰、一轉、一捏、一收,動作連貫,一氣呵成,而糍粑就這樣一個個在她們的手下誕生。
現在市場上糍粑的餡兒五花八門,什麼椰蓉、紅豆的,只要合乎大眾口味,幾乎都能找到。不過,在我們廣西鄉下,見的最多的就是花生白糖餡(或者黃糖)和花生蘿蔔乾餡,一種甜,一種咸。
這是花生白糖餡,看起來很簡單,不出彩,但是農家自種自收的花生配上農家糯米,這種風味與城市點心大不相同,彷彿更香更糯,更讓人念念不忘。
糍粑的樣子一般是這兩樣,扁圓的和三角的,前者我們稱為「拍拍糍粑」(大概是因為它是用手拍扁的),後者我們稱為「燕子糍粑」,它像鳥展翅飛行的形狀。
在我們鄉下做糍粑時,很多時候都會做上這兩種形狀的糍粑,主要是為了區分甜咸兩種餡的糍粑,比如「拍拍糍粑」一般是甜餡糍粑,「燕子糍粑」則是咸餡的。假如只有一種口味的餡,通常就只做「拍拍糍粑」,當然,圖好玩兒,也可以做些其他形狀的。
新鮮的粽子葉是已經在清早就摘回來了的,用乾淨的布清洗乾淨,大概以「井」字形鋪墊在蒸盤上,不留縫隙。
如果勤快,也可以把粽子葉先剪成大小適中的一張張,方便糍粑蒸熟後取食。
農家的土灶,鍋里放足夠水,把火燒旺,水開後,就可以把盤放好的糍粑放進去蒸。
為了防止蒸汽外泄,可以在鍋蓋與鍋的縫隙處,放一塊濕毛巾。
至於糍粑需要蒸多久,老人家們沒有給出確定的答案。她們從來不看時間,不計時,估摸著差不多了,就拿起鍋蓋看一眼,如果糍粑顏色有一點變青了並且鼓起來了,那就表示熟了,可以端出來了。
即使是在這炎熱的夏季,也能看到鍋里蒸騰的熱氣,在冬季,這樣的場景特別美,光想想就是種美味的視覺。
筆者小時候總覺得剪糍粑是一件特別神聖的事情。每一回我們都安安靜靜地、眼巴巴地等在旁邊,等著大人把粽子葉剪斷,讓糍粑一個個獨立開來。然後,只等一聲令下,我們就急沖沖地拿起糍粑開吃,那種香、脆、糯就一下子流進嘴裡,經過喉嚨,變成一種難以言喻的享受,十分高興。
在今天,越來越多人懶於動手做吃食,習慣購買方便,我們還是鐘意自己動手做一頓糍粑,給小孩解解饞,也給鄰居送去一份心意。
作者:歐姑娘


※香格里拉「大紅色」風光,有點像高原小九寨溝了
※這裡是吃貨的天堂,500米夜市盡攬南疆美食
※香格里拉草原狼毒花開,晴天下似紅海洋
※這道菜是維族日常美食,地道的做法真的很奇葩
※誤入年保玉則美景,牧民拉我進白帳篷喝氂牛酸奶
TAG:野蠻的卡農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