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善改過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

善改過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

原文:善改過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如過在殺生,即思曰:上帝好生,物皆戀命,殺彼養己,豈能自安?且彼之殺也,既受屠割,復入鼎鑊,種種痛苦,徹入骨髓;己之養也,珍膏羅列,食過即空,疏食菜羹,盡可充腹,何必戕彼之生,損己之福哉?

前幾期節目中我們講了修身改過至關重要的「三心」:恥心、畏心、勇心,接下來了凡先生還告訴了我們改正缺點錯誤的三種方法:有從事上改者、有從理上改者、有從心上改者。三種方法不同,效果也是不同的。而今天我們要繼續學習的這段話更是講得痛徹心扉。

善改過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

首先我們來看最基礎的「從事上改」——在每天的生活際遇中,一事一事地改變自己的做法,遇到一事改一事。這固然也是一種改過的方法,但是因為道理不明,沒有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病根終在。有熱情時,強制自己改過;沒了當初的熱情,就退回從前的狀態。

善於改過的人,「未禁其事,先明其理」,先要明了之所以犯錯的原因,搞明白自己錯在何處。人和其他動物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善用大腦思考,我們面臨人生選擇的時候,都會運用智慧和理智,選擇自己認為正確的道路。一旦道理上明白了,做起事來就會遠離錯誤的方向,向著正確的方向勇猛邁進,這就是善於改過的方法。

我們先明白了道理,就不願意再犯錯誤了。比如說「過在殺生」,傷害小動物、生食活鮮。昔日不學習生命的智慧,抱持著錯誤的觀念,還以為新鮮健康、利於身體,其實已經犯下很多錯誤。要如何思考此事之中的道理呢?

第一,上天有好生之德。我們要認識到:每個生命都是堂堂正正立於天地間的,地球上的所有物種都和人一樣有著生存的權力;在保護人權的同時,對動物也要有一份關懷和體貼;而不是只考慮人類自己的慾望,野蠻地侵佔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這是人格成長、文化成熟、民族素質大幅提升的標誌。聯合國、環境保護組織都有保護瀕危物種的法律公約,不光是對珍奇動物,就是普通動物也需要保護。從天地萬物的角度,每個生命都有自由生存的權力。

第二,物皆戀命。每個人都珍惜生命,動物也是如此愛惜自己生命的。所有生命遭受殺害的動物沒有歡喜平靜的,臨死前都在痛苦掙扎。動物雖然和人的語言不通,不能說話、寫字、發表言論、組織抗議活動,但是相信它們的內心都是熱愛生命的。

善改過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

所以,「殺彼養己,豈能自安」?對待有生命的、能覺知痛苦的、甚至有情感的動物,將之一刀刀殺害之後,把它們的肉吃到嘴裡,我們的良心如何能安?很多小孩子,就不肯吃家中飼養的小動物。此時父母應該努力保護孩子的良知和人性,而不是狠心逼孩子遮蔽自己的良心。

「彼之殺也,既受屠割,復入鼎鑊,種種痛苦,徹入骨髓」,了凡先生這段話站在動物的立場上,描述各種折磨在臨死前給動物帶來了多少痛苦的感受,講得十分厲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儒家修為的心境,我們「愛人及物」,「己所不欲勿施於物」。在愛護生命的情感上,無論對待什麼生命物種,都不願意隨隨便便去傷害。在中國古代,通常只有在祭祀活動的時候,為了表達對祖宗的恭敬,奉獻最珍貴的食品,才會烹宰動物。中國自古以來是農耕民族,對動物的傷害很少。孟子曰:「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中華民族的文化中有一種惻隱之心、不忍之心,這樣的文化培養了我們的良心。

「己之養也,珍膏羅列,食過即空,疏食菜羹,盡可充腹,何必戕彼之生,損己之福哉?」我們日常飲食,即便羅列了種種菜肴,也只滿足了喉嚨三寸口舌之欲,進到胃裡混合在一起,就再沒有差別。真正從營養角度考慮,中國自古以來的農耕民族飲食文化,養育了我們中華民族上萬年,祖祖輩輩的身體都很健康。《大戴禮記》云:「食谷智慧而巧」,吃五穀雜糧的人,頭腦聰明靈巧,營養充足。現代營養學認為,吃肉過多、營養過剩反倒造成身體過多的負擔,甚至得上富貴病。我們吃五穀雜糧也能獲取充分的能量,保護自己的身體,又何必去傷害動物的生命而損害自己的福分呢?

在中國儒釋道的傳統文化中,儒家第一德是「百善孝為先」;佛家第一善就是「不殺生」。反之第一惡就是「殺生」,會損害自己的福報。現代很多人沒有深入學習中華文化,對營養學的科學知識了解也不夠,以為過上好日子就要想吃就吃。殊不知,健康人的體質偏鹼性,但高油、高糖、肉類的酸性食物吃多了,會導致酸性體質、抵抗力降低、鈣離子流失,對身體健康產生重大影響,許多罹患重症的患者往往就是酸性體質。相對應地,吃五穀雜糧一般是鹼性體質,還不容易缺鈣。這些道理明白了以後,吃肉的心情就淡了。理上明白了以後,就不想殺生了。

善改過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

原文:又思血氣之屬,皆含靈知,既有靈知,皆我一體;縱不能躬修至德,使之尊我親我,豈可日戕物命,使之仇我憾我於無窮也?一思及此,將有對食痛心,不能下咽者矣。

「血氣之屬」指的就是動物,動物與人一樣都是有靈性的,和我們是生命的共同體。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家中養的寵物貓狗都有靈性,雞鴨牛羊等等家養的動物都一樣能通人性,跟主人有情感的交流。現代有狼孩的故事,古代傳說中深山老林里的大修行者,連豺狼虎豹猛獸都不傷害他,反而為他護衛。一個人若是修為德行崇高,動物都尊我親我;若是修得不好,動物都會遠離。這已經夠令人難堪的了,更何況「日戕物命,使之仇我憾我於無窮也?」

我們中國古人在歷史上,都是和動物和諧相處的。西方國家的一些電影和紀錄片,反映原住民在原始森林裡和動物相互溝通、和諧共處的生活狀況。我們現代人漸漸失去了祖先所擁有的這種能力,現在不但不以此慚愧反而殺害動物。尤其是像耕牛、戰馬、警犬這樣保家衛國為人類做出貢獻的動物,殺害它們的殘忍行為會讓動物怨恨人類。我們看著肉食,想到同樣是一條生命,不忍之心生起來了,就難以下咽了,內心深處生起了愛心、惻隱之心、慈悲之心,慢慢地能夠理解動物保護主義、環境保護主義人士的心情,即使暫時做不到,內心中也多了一份對生命關愛的理解和思考。這就叫做從理上改,而不是因為書上講殺生有過,強迫控制自己改變行為。明了道理以後,就再不忍吃現場活殺的動物,就失去了大嚼生猛活鮮的殘忍「勇氣」。我們要保留的是——勇於改過、勇於承擔、保家衛國、見義勇為的勇氣,而非這種把自己的良心遮蔽住以後強忍著生出的殘忍「勇氣」。理解了這一點以後,心就逐漸變得柔軟,不再冷漠、狠毒,慢慢長養我們的慈悲之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不喝心靈雞湯 的精彩文章:

信仰,決定著一個家族的走向
日日常修習,儒者天地寬
孔子門下十位最優秀的弟子,你知道幾個?
沒有大格局,讀不到儒學的真髓

TAG:我不喝心靈雞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