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代印書新工藝 佛經雕版印刷精工細刻

清代印書新工藝 佛經雕版印刷精工細刻

本文作者黃強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點,中國刻書業也經歷發展、變化,再發展。從刻書的發展來說,明代工藝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胡正言創辦於明代的十竹齋,在印刷上技術上常有創造性的革新,餖版和拱花刻印法在胡正言手上,又有所提高,其印製的《十竹齋書畫譜》、《十竹齋箋譜》是中國印刷史上登峰造極的精品。

清代印書新工藝 佛經雕版印刷精工細刻

【圖20,十竹齋畫】

相比之下,清代刻書業,尤其是金陵刻書業其繁榮程度遠非明代可比,甚至可以說繁華不再,那種鼎盛的狀況沒有了。這與京師北遷有關,南京是陪都、南都,不再是京師。這是其一。滿清入主中原,興趣了文字獄,說話寫詩都有禁忌,何況刻書業,白紙黑字印刷出來了,倘若有犯忌的地方,那可是吃不了,兜著走。刻書者自然有慎之又慎。作者謹慎,刻書者謹慎,賣書者謹慎,大家都怕,怕出事,怕被查禁,怕被問罪。在這樣背景下,刻書業怎麼繁榮?

但是並不是說清代刻書一無是處,還是有一些新工藝的誕生。

入清之後,十竹齋於順治四年(1647)用鈐印法印出了《十竹齋印譜》4卷,此法相當於今日之證件上蓋鋼印,胡氏在刻印技術上方面又有所發展。康熙二十四年(1685)刻印了《杏花村志》12卷,此書記載池州杏花村風土人情,頗多參考價值。

清代印書新工藝 佛經雕版印刷精工細刻

【圖21,金陵刻經處】

楊文會的金陵刻經處始建於清同治五年(1866),其前身為金陵經書處,主要刻印佛教典籍,先後刊刻了《大藏輯要》,選佛典465種,計3300卷,另印刷佛像10萬餘張。魯迅先生在為其母祝壽時也曾在這裡捐資刻印過《百喻經》。此外,也刻印了其他一些圖書,如光緒丁酉年(1897)刻印的《雲棲法匯》28種。

清代印書新工藝 佛經雕版印刷精工細刻

【圖22,楊文會居士】

楊文會通過日本佛教學者南條文雄,在日本尋回中國自唐末五代以來散佚的各宗重要典籍300餘種,如《中論疏》、《百論疏》、《成唯識論述記》等,均刻印流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金陵刻經處彙集了原江北刻經處、支那內學院、三時學會等單位的經版5萬餘片,最多時收藏經版15萬餘片。文化大革命時期損失3萬片,至今仍存經版12.5萬餘片,佛像版18套。

清代印書新工藝 佛經雕版印刷精工細刻

【圖23,佛經雕版】

金陵刻經處在印刷方面最大的成就是雕版印刷。楊文會有感佛經的舛誤,四處搜羅雕版,以此印製佛經。其雕版佛經刻工精湛,校勘嚴謹,楊仁山規定了「三不刻」原則,即:疑偽者不刻,文義淺俗者不刻,乩壇之書不刻。他曾說:「鄙人志願,亟望金陵刻經處刻成全藏,務使校對刷印,均極精審,庶不致貽誤學者。至他處所刻未精之本,聽其自行流通,本處概不與之合併成書。」

清代印書新工藝 佛經雕版印刷精工細刻

【圖24,佛經雕版印刷】

金陵刻經處現藏的《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圖》、《慈悲觀音像》、《靈山法會》等18種佛像雕版。均是楊仁山於同治、光緒年間參照《造像量度經》等資料,延請南京著名刻工潘文法、甘國有、姜文卿精心刻制完成的。尤其是由群像構成的《靈山法會》,人物形象多達97人,畫面幾無虛隙,但卻層次分明,章法嚴整,人物神情各不相同。藝術價值甚高,堪稱我國佛像版之絕品。

清代印書新工藝 佛經雕版印刷精工細刻

【圖25,佛經】

呂福建《楊仁山與金陵刻經處》一文說:金陵刻經處刻印的經書在近代享有很高的聲譽,主要有兩個特點,一是金陵刻經處對所刻經書,選擇極嚴,內容純正;二是刻印經書的質量很高,校勘嚴謹,刻工精緻。金陵刻經處所印經書,與一般翻刻佛經之粗糙、校勘不精、句逗段落錯亂較多大不一樣,從內容到形式均非常精審,校勘嚴謹,刻工也很精緻,是佛經中的善本。

說明:本文系頭條號簽約作者黃強的原創作品,未經作者本人同意,不得轉載。有需要使用本人文章的,請與作者聯繫,微信njhuangqiang。

黃強,字不息。服飾史學家、金學家,多年來致力於金瓶梅文化、中國服飾史等研究,已出版《金瓶梅風物誌》《另一隻眼看金瓶梅》《南京歷代服飾》《消失的南京舊景》《趣民國》等著作15本。

新著《金瓶梅風物誌》已有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另製作了收藏版簽名鈐印毛邊書200冊,寫書評者可贈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強黃不息 的精彩文章:

清代刻書業較明代式微 芥子園脫穎而出
金陵書商胡承龍慧眼識寶 一部巨著造福人類
明代一項技術中國當仁不讓世界老大
小人得志彈冠相慶 距離失敗也不久了
明代金陵刻書業在全國舉足輕重

TAG:黃強黃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