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倆大將如果不打架,保證能打敗清軍,收復明朝失地

這倆大將如果不打架,保證能打敗清軍,收復明朝失地

孫可望,是明末張獻忠農民起義軍大西政權主要將領、南明永曆時期權臣。他不但生前就被封為異姓王,而且在明清兩朝都被封為尊貴的「一字王」,在明朝時被封為秦王,在清朝時被封為義王。

張獻忠在成都(今四川成都市)建立大西政權,孫可望位列群將之首,以平東將軍,另加監軍,節制文武。張獻忠在川北犧牲後,孫可望與李定國等率大西軍余部南下攻佔雲貴一帶,堅持抗清。後改投永曆政權,以武力挾制永曆朝廷。

李定國是南明永曆政權抗清名將,與孫可望相同的是,他們同為張獻忠的愛將。張獻忠死後都歸順了南明政權。

孫可望隨從張獻忠起義,因驍勇善戰,受封為平東將軍。張獻忠戰死於川西鳳鳴山,余部由孫可望和李定國率領,進軍雲貴地區,作為抗清根據地,一路攻克遵義、貴陽,進據云南。

公元1647年(永曆元年、順治四年),孫可望與李定國等人一起稱王,孫可望成為國主,年號興朝。孫可望隨後派大將一路收復湖南大部分州縣。清軍望風披靡。

就在這樣良好的局面下,矛盾出現了。孫可望與李定國在聯明抗清問題上的分歧是其內訌的主要原因。公元1647年(永曆元年、順治四年)二月,大西軍余部領導人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等在貴陽附近的定番開會,討論今後的戰略方針和作戰部署。

孫可望在會上主張把部隊開往廣西,繼續與明軍周旋,一旦失利,就轉入南海。李定國堅決反對,他主張西進雲南,建立根據地,聯明抗清。李定國說:「當前清軍大舉進攻,闖王血濺九宮山,老萬歲中箭身亡,我們與清軍有不共戴天之仇。

大敵當前,如果再與明軍廝殺,只會使清軍漁翁得利。當務之急在於聯明抗清,否則只有死路一條。」李定國的建議得到了多數與會將領的贊成。但孫可望對聯明抗清,恢復中原已失去信心,只想保住所得土地,做滇、黔、楚、蜀四地的老大。

李定國表示孫可望亡命南海是死路一條,那還不如當場死去,旋即拔出寶劍,準備自刎。眾將一見,忙奪下寶劍,一起跪地高呼擁護李定國的建議。孫可望見人心歸向李定國,隨即同意進兵雲南,聯明抗清,但對李定國產生了疑慮。

公元1654年(永曆八年、順治十一年),孫可望被南明朝廷封為秦王。之後他儼然以皇帝自居,甚至規定一切衙署的稱謂前都要加「秦「字,對永曆帝也極盡侮辱之能事。永曆帝實在難以忍受不下去了,便派人持密詔讓與孫可望有矛盾的李定國前來護駕。公元1656年(永曆十年、順治十三年)正月,李定國進入安龍,迎接永曆帝到昆明。

公元1657年(永曆十一年、順治十四年)八月,駐紮在貴陽的孫可望親自率十萬大軍向駐於雲南的大西軍二號人物李定國發動進攻。當時李定國僅三萬人,雙方力量對比十分懸殊,李定國採取誘敵深入之法,使孫可望一路未遇任何抵抗,兵不血刃就攻到了雲南曲靖附近的交水河畔。

這時,李部已經在河對岸擺好陣勢,以逸待勞。雙方軍隊尚未接觸,孫可望突然發現自己的前軍大亂,紛紛後退。

經詢問,孫可望方知前鋒將領白文選不願內戰,已棄軍投奔李定國。孫可望大怒,親自率領精銳充當前鋒,從正面強行渡河,渡到一半時,李定國軍發動突襲,因是背水決戰,孫部不得不拚死向前衝上對岸,雙方展開混戰。孫可望最後十萬大軍僅剩50餘騎隨其逃走。

這時孫可望仍可與李定國重歸於好,聯手抗清,或承認失敗,退出軍政舞台,隱居以終,但孫可望卻壓不下失利的怒火,跑到長沙,投降清朝,以借兵復仇。孫可望降清,出賣西南軍情虛實,使李定國和西南抗清武裝最後失利。漢人的最後一點希望就這樣被抹殺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歷史屋 的精彩文章:

溥儀竟從皇宮帶走了這麼多資產,怪不得走到哪都牛哄哄
40餘天內30多萬中國人慘遭屠殺:日軍在中國大地上的罪惡
一代黑幫教父杜月笙死後竟給各個姨太太這麼多錢!
農民兵捕抓到的一個日軍:竟給八路軍送來大批重型武器等軍需物資
希特勒算什麼!我們大中華這位英雄才是「閃擊戰」的鼻祖

TAG:每日歷史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