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本科學校被鄙視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沉淪不上進

本科學校被鄙視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沉淪不上進

1、英雄問不問出處?

這兩天,一篇名為《對不起,我本科不是北大的!》文章在朋友圈火了,還被中國青年報、人民日報等多家媒體紛紛轉載。

作者丁鵬是一個勵志典範——偏科的文學愛好者,大學在三本院校學會計,通過努力考上了北大中文系的創意寫作碩士。這樣的反差,相當戲劇化了。

可是在他的生活中,他有時會因為自己不是北大「土著」的三本出身,而遭到一些不愉快。

同班同學雖不會對他另眼相看,外校人一句「原來北大的生源差成這樣了」卻讓他倍感受傷;閑聊中別人得知他這個北大碩士卻是三本出身,總會讓氣氛變得微妙起來……

可是他認為自己的努力和成就不該只因為本科學校而被抹殺,於是他發出了這句感慨:對不起,我本科不是北大的!

我們不想糾結於丁同學的個人經歷,只想談談這篇熱文戳中無數年輕人G點的問題:本科出身鄙視鏈

這是一個切實存在的社會現象。不管你考上了哪個名校的研究生,都有可能因為本科學校實力不佳而在別人的考量中佔下風——

每個名校的研究生中都會存在「土著」學生瞧不上「非土著」學生的情況,「非土著」自己可能也會有自卑心理;普通高校學生想出國交換、留學時,常常也矮985、211一頭。

名企招聘時嘴上說著學歷不限,卻在篩簡歷的時候很誠實,能過簡歷關的非本科名校學生簡直鳳毛麟角;甚至有的國企給應屆生開出的薪酬,都要按本科學校分成幾檔區別對待,而不考慮研究生學校。

這背後,是大家都知道的中國高等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問題。說難聽點,人們心目中的大學就是分「三六九等」。於是,不管是在教育質量、生源質量還是優越感上,一條鄙視鏈就這麼形成了:

985>211>普通一本>二本>三本>專科>高職

儘管我們的老話說「英雄不問出處」,如今卻不管用了。

2、為什麼本科吃香、碩士被嫌棄?

可是,讀研繼續深造也是一種個人的繼續發展,為什麼碩士學歷相比之下就那麼沒分量呢?

這也許和考研熱,和隨之而來的負面新聞有關。

高考,在人們心中那可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技術活。雖然它存在著諸多的不公平,但現在人們也只能接納它作為最合理的人才選拔手段。

而除去那極少數因為運氣等不可控因素而跑偏的情況,絕大多數能通過高考站在本科鄙視鏈上游的人,總有他站在那裡而別人不能的原因——

或是天資聰穎,或是勤奮刻苦,多是二者兼有。

而我們的社會,聽起來有點殘酷,總是容易崇拜聰明人的。名企對名校學生的偏愛,自然也是依賴它的低風險高回報。

相比之下,考研在人們心目中就沒那麼「厲害」了。

從2005年到2016年的十一年間,考研報錄比從3.6比1之間下降到了2.6比1,這意味著考研成功的概率是越來越可觀。(來源:中國考研在線)

所以,人們容易認為考研是一件比高考更容易的事,再加上現在身邊碩士遍地跑,自然人們心中通過考研上985和高考上985的含金量,也是不一樣的。

圖源:中國教育在線

前幾年更是頻繁有關於「考研專業戶」的負面消息被報道、被討論。

起因是有些高考大省的高校的學生,一進學校就被灌輸了「本科四年專為考研」的觀念,大部分時間都花在鑽研考研上,研究和實操能力卻沒有得到培養。

這些能力的缺失是作為一名研究生致命的短板,特別是在理工學科。這些學生因為考研製度的不足被吸納,日後卻讓導師和同學深感頭疼,負面評價很多。

這樣的水分,也難免讓外界對研究生學位更不信任、更警惕。

可是說來也很悲哀,很多學生為什麼辛辛苦苦要考研?努力跳到一個更被認可的學校,選擇一個跨度很大卻更吃香的專業,還不是因為想給自己本就不易的就業增加點砝碼嗎?

甚至考研都成了一種不得不做的決定,大家都形成了這樣的觀念:研究生遍地都是,我不考,行嗎?總要和別人在同一起跑線上吧。

「感受考研究生在就業上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本科生現在特別多,大家就業一開始想飛上枝頭變鳳凰,這是不現實的,大家都要從基層干起,不如有個考研做跳板。」(央廣網2017年對考研生採訪)

很多人期望著考研能成為命運的跳板,對這個來之不易的研究生學歷抱有很高的期待,可是現實卻化成了當頭一棒:

不僅名企HR看重的依然是本科學歷,研究生的就業率可能還不如本科生。

華南地區研究生就業率不敵本科生,重點高校本科就業率65.2%,碩士研究生就業率為49.8%。(2017《網路求職大學生初次就業與職業發展調研報告》)

甚至想「考研改命」的人越多,教學資源越跟不上,教育成果越不理想,外界對普通本科學生的刻板印象越差,普通本科學生越想通過考研鍍金……這就成了個雞生蛋、蛋生雞的悲劇循環了。

3、找對方向的上進,總比只會說重要

但以上的一切絕不是說明,一個本科學校不佳的人就徹底沒出路、連考研也拯救不了了。

恰恰相反,爆款文的雞湯可以喝,關鍵得品出雞湯的精華。

一個掙脫了本科鄙視鏈束縛取得成就的故事,難道意義就在於讓看客看一場「屌絲逆襲」的好戲?難道是為了鼓勵所有人都給自己設立一個不切實際的目標?難道是讓人盲目地無視鄙視鏈和差距的存在?

丁同學的經歷對普通人真正的借鑒意義在於,他一直都知道自己愛好什麼、想追求什麼,並且從未放棄努力。

在他的自述里,他高中就參加寫作競賽,大學一直在從事文學活動和創作,畢業時還加入了吉林省作家協會。這些經驗是他打動導師的敲門磚,也是他談起這個碩士學位時有底氣的資本。

北大讀研的經歷里,他多次獲得獎學金,並且繼續進行文學實踐,進一步憑自己的能力獲得了與之相稱的工作。

和這樣目標明確並付出了持久努力的經歷相比,很多人未必真的還能有底氣說一句:我也考研讀研了,為什麼我的學歷不被重視?

因為,有多少人就是沖著一張研究生文憑而草草混日子,有多少人只是為了逃避就業現實而草率讀研、根本沒有方向也沒有提升自己,有多少人只是期待社會給予這張文憑回報卻忽視了自己的追求和努力,只有自己知道。

北大文憑對丁同學來說也許只是努力帶來的一系列結果中的一個,太多人卻指望一張蒼白的碩士文憑成為以後一切飛黃騰達的因。

更有不少人,陷在了本科鄙視鏈的圈套中,陷入另一種極端:好學校有什麼了不起?我學校很爛/我沒讀本科/我沒讀大學,可是誰也不能因此而對我有偏見,不能指出我和其他人的差距。

落在了鄙視鏈的下端卻又不肯正視差距和現實,只一味地自怨自艾卻不肯上進,卻在聽到別人對自己學校不中聽的看法時暴跳如雷:你這是歧視!你憑什麼說我們不好!

可是現實如此,「兒不嫌母醜」的傳統美德只能滿足無用的集體榮譽感。當我們無力改變教育資源不公平造成的影響,也許只有正視自己站在坑裡,並把勁兒使對地方往上爬,才是比一味抱怨沉淪又維護自尊心更要緊的事情。

畢竟說來殘酷,大概只有爬到了鄙視鏈的上游,享受了好學校光環帶來的利益,才有那廣闊的胸懷去感恩那個很難讓你吃香的本科母校。

普通人不該承受的資源如此不公的後果,卻也只能如此向現實妥協以換取最不壞的前途。

4、拿到學歷又不是人生的終點

而「努力上進通過學歷給自己爭取資源」這件事,其實只不過是貫穿人生的一個章節罷了。

雞湯熬得更濃一點可以這麼說,我們這些沒有金手指的普通人的人生,大概是這樣一本書:《努力上進指南(適用年齡6-60歲)》

因此,不論是過分追求碩士學位的功利性,還是一味吹捧名校本科生的人生贏家永遠拼不過屬性,兩種說法未免視野都太狹窄了:彷彿是,一個認為人生的終點是考進好大學,另一個認為人生的終點是四年後考進好大學

可是每個走出學校、步入社會的人都會很快承認,學歷重要也沒那麼重要,因為日後需要你付出、奮鬥、掙扎的事情,還多著呢。

今天為了就業競爭力,努力從三本到二本、二本到一本,明天可能還要在職場上做拚命三郎天天加班到10點,後天可能還要為了家庭努力做一個好爸爸、好媽媽,大後天可能要為了保持健康的生活狀態而用健身課程折磨自己……

在社會裡摸爬滾打的過程里,人所能遭受的坎坷與困境,遠遠不止是學歷鄙視鏈這麼簡單。

所有形式的不公都消失、所有鄙視鏈都粉碎的那一天不會很快到來,在那之前——這麼說也許太雞湯——自保的方式只有正視現實,無視偏見,在自己認定的道路上堅定勇敢地奮鬥下去。

不然還能怎麼樣呢?人人都在追求成功的人生,對學歷的爭論也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環節。永遠不可能有一本適合所有人的成功學著作,也許只有目標明確的上進和努力,永遠都不會是錯的。

與大家共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sta看天下 的精彩文章:

弟弟,我真的特別特別特別愛你
兩任夫人「爭位」爆猛料,特朗普家「後院起火」
藝術給生計低頭——逃離宋庄:當夢工廠不再造夢

TAG:Vista看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