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西方人的姓像粗口|大象公會
外國的「操」級姓氏比中國多多了,他們對姓名怎麼這麼不嚴肅?
文|艾多斯·阿曼泰
▍一則為姓「操」取名而鬧離婚的新聞報道
真想尋求安慰,他們應該放眼全球。因為在西方,跟「操」等級相同的奇葩姓氏比比皆是,而且與起源不明的「操」姓相比,那些西方人的祖宗更可能是自己疏忽大意而為後代挖下深坑。
西方那些「操高潮」
西方國家與「操」姓意味最接近的姓氏是「Fucks」,它的起源相當無厘頭。其原意本是狐狸(Fox)的意思,並沒有什麼不妥。不幸的是,這是一個源於德語的姓氏,而它主流的寫法應該是「Fuchs」,那些姓「Fucks」的人,很可能是其祖宗在姓氏登記時誤把 h 寫成了 k。
▍曾經效力於浙江綠城的巴西球員
Argel Fucks(右)
但這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拉丁語系裡程度相同的姓氏太多了,Cock、Dick、Butt、Fart、Pee……各種不雅辭彙都可以成為姓氏,加拿大 1935-1980 年期間的選民登記記錄里甚至還有一大票姓「Bitch」的人,比如一位名叫 Linda Bitch 的女士。
而且,這些奇葩姓氏還都有衍生版,Fucks 就有與之同病相憐的 Fucksman。今天,叫 Ass 的人可能很少見了,但卻有一位名為 Dick Assman 的加油站員工,因為他的姓名而成為電視明星。
衍生版姓氏還可以在原本就夠「錯誤」的基礎上更進一步。Cock 本身就是非常糟糕的姓氏了,但跟那些姓「Badcock」或「Cockburn」的傢伙一比,就實在算不得什麼。不過
,Cock
最初並沒有糟糕的含義
,
而Cockburn
里的burn
原意是溪流。▍英國的 George Cockburn 將軍在 1814 年放火燒掉白宮
這其中的原因在於,Richard 這一姓氏演變出了 Rick、Rickon 這樣的昵稱姓氏,而後又演變出 Dick、Dickon,在《權力的遊戲》用作背景的時代,人們熟悉的就是 Rickon,Dickon 則是它的音變。同理,狄更斯(Dickens)和理查德(Richard)這兩個姓,看起來不同,卻是同義同源的。
Drinkwater 喝水哥 正常
」的姓氏演化而來,只能是一開始就表達著喝水的意思。它最可能的起源是綽號,即是說「喝
水哥
」的祖宗多半窮到喝不起酒,被別人起諢名「喝水
」加以笑話,結果綽號變成了姓氏,又傳給了子孫。▍
Drinkwater is drinking water(「
喝水
」正在喝水)這樣的案例在西方多見,在中國卻少有。中國人如果被冠以不好聽的姓氏,多半也是當時的政治權力有意為之,本人都不情不願。如唐玄宗就下令讓參與謀反的宰相竇懷貞改姓為毒;梁元帝也曾懲罰謀反兵敗的蕭紀,讓他及其後代以「
饕餮
」為姓。不同的姓名制度
最簡單的解釋是西方人的姓氏遠多於中國人,難免混入諸多不雅辭彙。
2010 年出版的《中華姓氏大辭典》收錄了中國各個歷史時期屬於中國疆域內的全部漢字姓氏,也只有 23813 個,其中還有相當大一部分都屬於少數民族的音譯姓氏。而根據西英格蘭大學的一項研究,英語詞典里的姓氏有 45602 個,其中 90% 都起源於不列顛和愛爾蘭。義大利人更誇張,他們有 35 萬個不同姓氏。
▍
《中華姓氏大辭典》中有大量少數民族姓氏
姓
▍如果鹿晗不是和關曉彤而是和迪麗熱巴在一起
,
那麼按照維吾爾人以父名為「姓」的傳統,
他們的孩子或許會叫「買買提·
晗」今天不少歐洲國家的姓氏都仍能見到這種父名制的遺產。一半以上的丹麥姓氏都以 -sen 結尾,它原本表示的意思是「
……的兒子
」,改作固定姓名後就直接沿用下來。而當我們看到一個人的姓氏以Mac-
開頭,也可以猜測他是愛爾蘭人後裔,這個前綴表示的也是「兒子」的意思。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在姓名制度改變時採取了這種偷懶做法,職業、所在地都是通行歐洲的取姓法。如一個農民就可能幹脆選擇姓「
農民
」,德波爾(De Boer
)這個荷蘭姓氏就是由此而來。但要是大家都姓農民,都以家鄉為姓,一個社區的重合度也未免過高,因此隨便想到別的就用作姓氏也是常有的事。這些隨便取來的姓氏很多為我們熟知:一個養豬人也許就姓了「
豬圈
」(施魏因斯泰格 Schweinsteiger),而一個彎鼻子的人就姓了「彎鼻子
」(卡梅倫 Cameron)。▍英國前首相卡梅倫, 德國足球運動員施魏因斯泰格
所以,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西方姓氏會比中國多那麼多了:試想,同樣是在公元 1000 年,兩個沒有姓氏的異族,一個來到中原,一個來到丹麥,都較快融入了當地社群,他們後代的姓氏會是怎樣?
趙
晚熟
姓氏的政治經濟學
在西方的大部分歷史時期,固定姓氏並無必要。
父名制足以解決親代與子代間的經濟繼承問題,它最大的毛病在於,無法幫人分辨祖孫關係,而這對過去的歐洲人意義不大。
你要離開父母,與妻子結合。
住在孩子的屋檐下,比坐牢還難受。
在小家庭中長大的歐洲人和祖父母間的聯繫就更為淡漠。17 世紀到 19 世紀,對英格蘭村社家庭結構的調查發現,三代人一起居住的家庭只佔 5.7%。這些歐洲人根本不需要建立和祖先甚至祖父母之間的紐帶,所以當然也就沒有產生一以貫之的姓氏。
只有在建立近代政府後,出於稅收等方面的原因,歐洲國家開始作人口登記時,固定姓氏才顯出它的好處來:它較為穩定、整齊,方便政府檔案的調整更新,降低了行政混亂的風險。
中國則不然,早在戰國時期,官方就開始編戶齊民,並建立了一整套官僚制度與之匹配,以之管理百姓。
同時,中國的家庭制也一直在向宗族社會邁進。兒孫滿堂不僅是人們的渴望,還會得到政府的表彰。在光緒初年,湖南一省 1236 個五世同堂家庭,就全得到「
義門
」的稱號。宋朝江州德安陳氏世代同居十三代,到最後竟達到了 3700 多人,並獲得了宋真宗親賜的「四百年合灶天下無雙
」的匾額。▍
《南史》中就記載稱,在北方地區,只要是同姓就會被認為是骨肉,大家面對來投奔自己的人會傾力相助在這樣的社會,一個人放棄原有姓氏,多半是因為他的姓太弱了,寧可加入大姓求得蔭蔽,結果,中國人的姓也就越來越少,越來越集中。
不過
,
在網路發達的當代,
這一趨勢也可能反轉:
複姓本已沒落,
中國使用人數最多的複姓歐陽,
也只排在姓氏人口數的162
位。但網路文學主動承擔了搶救歷史遺產的任務,
將慕容、端木、南宮等複姓普及得人盡皆知。畢竟,與獨孤蘇相比,哪個少女想要愛上霸道總裁張偉呢?


※嶗山道士和量子力學 | 混亂博物館
※我小時候的生活和秦漢時代沒有什麼區別
※我小時候的生活和秦漢時代沒有什麼區別|故事 FM
※劉館長答讀者問(嚴肅篇)| 國慶特輯
※我愛我的家鄉,所以我打算深情地黑一下它|大象徵集
TAG:大象公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