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詩人們構築的理想境界
文/佚名
長生不死的企求、乘雲踏霧的嚮往與羽化登仙的快樂融為一體。於是詩的靈感在生命智慧的電光石火中點燃,生的慾念在虛幻的天國升騰,此岸人生的短暫在彼岸世界中延伸,人生如夢的痛苦在登虛躡景中得到徹底地解脫。
羽衣常帶煙霞色(資料圖)
道教詩人們始終在努力構築一個極其美好的理想世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些絕美的道教詩詞吧。
《道情》白玉蟾
白雲黃鶴道人家,一琴一劍一杯茶。
羽衣常帶煙霞色,不染人間桃李花。
常世人間笑哈哈,周遊四海你為啥。
苦終受盡修正道,不染人間桃李花。
常世人間笑哈哈,爭名奪利你為啥。
不如回頭悟大道,無憂無慮神仙家。
清靜無為是吾家,不染凡塵道根扎。
訪求名師修正道,蟠桃會上赴龍華。
《道情》為宋代道教南宗第五世祖紫清真人白玉蟾所創作。白玉蟾才藝過人,精通儒釋道三教,擅長詩文書畫。作為一代宗師的白玉蟾,畢生堅毅求道,而且以其文才風流、書畫兩絕聞名於當時人文薈萃的江南社會,成為海南在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文化名人。
清靜無為是吾家(資料圖)
道情,源於唐代道教在道觀內所唱的經韻,為詩讚體。宋代後吸收詞牌、曲牌,衍變為在民間佈道時演唱的新經韻,又稱道歌。內容有升仙道化戲、修賢勸善戲、民間生活小戲、歷史故事和傳奇公案戲四類。道情在傳統社會中曾發揮過教化倫理道德、調整社會關係的重要作用。
《早春》白玉蟾
南枝才放兩三花,雪裡吟香弄粉些。
淡淡著煙濃著月,深深籠水淺籠沙。
這首詩為歷來評論家所稱道,此詩真正的佳妙之處是那自然的對仗所達成的特殊情韻。詩人觀察入微,筆法細膩,簡直是一位品梅的專家。
《女冠子》溫庭筠
含嬌含笑,宿翠殘紅窈窕,鬢如蟬。
寒玉簪秋水,輕紗卷碧煙。
雪肌鸞鏡里,琪樹鳳樓前。
寄語青娥伴,早求仙。
霞帔雲發,鈿鏡仙容似雪。
畫愁眉,遮語回輕扇,含羞下綉幃。
玉樓相望久,花洞恨來遲。
早晚乘鸞去,莫相遺。
作者是與李商隱齊名的溫庭筠,二人被稱為「溫李」。《女冠子》,唐教坊曲名。詞看似寫坤道,而實為言情之作。作者以細膩的筆法,刻畫了坤道的容貌情韻,委婉曲折地表現人間柔情。
鈿鏡仙容似雪(資料圖)
《西江月》張伯端
法法法元無法,空空空亦非空。
靜喧語默本來同。
夢裡何曾說夢。
有用用中無用,無功功里施功。
還如果熟自然紅。
莫問如何修種。
本詩的意境是萬物自然,不需強求,沒有所謂的法,空也並不是空。靜和喧、語和默本是對立意義的詞,但在一定條件下是沒有區別的。人生就好比在夢裡說夢一樣,不知道是莊周夢蝶,還是蝶化莊周。就象那樹上的果子,熟了自然就變成了紅色,大可不必不用去管它。與《道德經》中「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何若?」有異曲同工之妙。
《無根樹》(節選)張三丰
無根樹,花正幽,貪戀紅塵誰肯休。
浮生事,苦海舟,盪去漂來不自由。
無邊無岸難泊系,常在魚龍險處游。
肯回首,是岸頭,莫待風波壞了舟。
無根樹,花正紅,摘盡紅花一樹空。
空即色,色即空,識破真空在色中。
了了真空色相滅,法相長存不落空。
號圓通,稱大雄,九祖超升上九重。
《無根樹》是張三丰道長當之無愧的傑作代表。張三丰採用歌詞的題材、通俗的文字把玄奧的修真理論化為膾炙人口的曲詞。《無根樹》共24首,包含了張三丰的全部修真理論和方法。只要細細領悟,便能體會其中的修真之理,正如他在《自題無根樹詞》中所說的那樣,「要知端的通玄路,細玩無根樹下花」。
寒食梨花時節(資料圖)
《無俗念·靈虛宮梨花詞》邱處機
春遊浩蕩,是年年、寒食梨花時節。
白錦無紋香爛漫,玉樹瓊葩堆雪。
靜夜沉沉,浮光靄靄,冷浸溶溶月。
人間天上,爛銀霞照通徹。
渾似姑射真人,天姿靈秀,意氣舒高潔。
萬化參差誰信道,不與群芳同列。
浩氣清英,仙材卓犖,下土難分別。
瑤台歸去,洞天方看清絕。
此詞是丘真人詞作中的上乘之作。此詞雖是詠物,實即詠自己,這正是文人詠物詞的寄寓手法。
此詞把梨花獨特超群的氣質,寫得生動鮮明,讓人有清新脫俗、靈秀異常的感覺。詞人所選取的歌詠之物,往往是個人內在性情與藝術風格的表徵,因此丘處機歌詠浩氣清英、仙材卓犖的梨花,可以看出其清新脫俗的風格、靈秀異常的神人氣息,而表現於作品中,則呈現了清拔脫俗的風格特色。
(編輯:西銘)


TAG:騰訊佛學綜合 |